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吴剑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低油耗、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融合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今最具应用前景的低排放、低能耗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能量源交通工具,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与其采用的能量管理策略密切相关。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能的前提下,能量管理策略应当能够根据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性及实时的运行工况,实现在发动机、电机之间合理的转矩分配,以获得整车最大的燃油经济性能、最低的排放以及平稳的驾驶性能。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问题是一个涉及非线性动态优化的重要问题,该问题作为影响车辆性能和混合动力产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瓶颈,迄今为止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亟待突破。由于混合动力系统是一个集成了电气、机械、化学和热力学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自身及其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工作极为复杂,难以建立系统的精确的数学模型;同时,车辆行驶工况和驾驶员操作具有随机性,这也增加了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的难度。为此,本文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的几种能量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聚类算法、多目标优化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着重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针对能量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指出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是提高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的关键。 分析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及其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思想,然后针对一种配置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发动机的效率曲线图和电池的充放电内阻曲线为主要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逻辑门限方法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设定一组可变的门限参数,基于车辆实时参数实现了混合动力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并确定不同工作模式中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最佳工作曲线合理控制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转矩分配及CVT的速比,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对传统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能量分配的四个主要因素,并将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总结为一组四输入单输出的能量管理规则。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离线仿真得到的能量管理规则进行归类并作为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用于能量管理的神经网络控制器,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实时能量管理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说明,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而且明显提高了能量管理的实时性。 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建立了以混合动力系统需求转矩和电池组荷电状态(SOC)为输入,发动机转矩命令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用于混合动力系统能量分配,并对模糊化接口、数据库、规则库和清晰化接口等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然后针对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的选取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等缺陷,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中的隶属度函数参数和模糊控制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说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与未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并能很好地控制电池组SOC的变化。 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工况多种多样,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应能自动的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该能量管理策略主要依靠工况识别器和模糊转矩分配控制器两部分实现。其中,工况识别器利用学习矢量量化网络结合车辆的行驶参数实现对当前工况的辨识。基于多种工况优化得到的模糊转矩分配控制器根据工况识别器对行驶工况的辨识结果选择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和控制规则,实现对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说明,将行驶工况识别技术融入到能量管理策略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能量管理策略性能。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是影响车辆性能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与能量管理策略的作用相互耦合。为此,将能量管理策略参数优化与动力系统参数匹配问题一同考虑,定义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以逻辑门限能量管理策略的门限参数和发动机功率、电机功率和电池数目等混合动力系统部件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将车辆的燃油消耗、尾气排放和制造成本同时作为优化目标。然后采用目标达成方法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为单目标问题,并以车辆动力性能指标为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该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与ADVISOR优化方法相比,能够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能量管理策略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结合相关知识从五个方面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各种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其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开发水平和促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元,田光宇,陈全世,吴昊;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四步骤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2 夏阳,王耀南,徐华,陈华,张健;基于模糊控制的并联混合动力车的能量管理策略[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6期
3 彭涛,陈全世;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9期
4 喻媛媛;何耀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J];汽车工程师;2009年05期
5 陈智家;陈祥丰;欧阳海;;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汽车工程师;2009年10期
6 孟亚鹏,金国栋,朱舟;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转矩控制策略[J];汽车科技;2004年06期
7 朱元;吴志红;田光宇;张涵;孙鸿航;;基于马尔可夫决策理论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J];汽车工程;2006年09期
8 杜爱民;冯旭云;;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仿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曹桂军;卢兰光;李建秋;何彬;欧阳明高;;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10 陈慧勇;吴光强;;混合动力汽车补偿模糊神经网络能量管理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1 童毅,张俊智,欧阳明高;混合动力汽车扭矩管理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12 张炳力;代康伟;赵韩;江昊;胡先锋;;基于随机动态规划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7期
13 张炳力;赵韩;吴迪;祝毅;张平平;;基于小波变换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多能源管理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08年10期
14 李青龙;赵志洋;娄序蕾;施坪;;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年07期
15 张宏潇;李攀;;基于混合动态系统理论的简单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能量管理策略[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2期
16 李宝华;万亮;廖承林;;一种混合动力轿车的能量管理策略[J];天津汽车;2008年02期
17 祝超群;郭戈;;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8 舒红;刘文杰;袁景敏;高银平;;混联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3期
19 谢星;周苏;王廷宏;陈凤祥;;基于Cruise/Simulink的车用燃料电池/蓄电池混合动力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J];汽车工程;2010年05期
20 邓文娟;吴彤峰;谢冰;;油电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旭峰;彭飞;冒波波;陈维荣;;基于模糊优化的功率跟随式能量管理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徐敏;阮新波;刘福鑫;李艳;杨东升;;氢光联合供电系统中的能量管理[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启迪;周雅夫;;混合动力汽车新型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前景[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海波;郑燕萍;蒋元广;;并联混合动力轻型客车控制策略改进设计[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燕萍;何海波;蒋元广;徐晓美;;一种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效率估算的方法[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熊华胜;卢兰光;;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APU控制策略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何海波;郑燕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发展状况[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云;张承慧;;ADVISOR仿真软件及其在电动汽车仿真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冯代伟;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顾杰;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冰战;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彭志远;单电机ISG型AMT重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王玮;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叶晓;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何海;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吴剑;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舒红;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建模及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潘正;基于路况预测的混合动力公交车能量管理策略[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琴;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陶欣;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连凤霞;基于路况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D];山东大学;2013年
6 樊娟娟;基于预测控制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殷实;基于模糊逻辑的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运输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张岩;面向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汽车运行工况多尺度预测方法[D];吉林大学;2013年
9 步刚;Plug-In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吴湛;基于能量利用率的典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运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