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
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是利用先进涂覆层技术在钢基体上涂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而得到的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耐磨抗蚀及耐高温等条件。本文在成功制备了钢基体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基础上,从对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体系的优化入手,突破传统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单一硬质相的材料体系,提出了在钢基体表面上涂覆烧结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相与碳化物硬质相的多硬质相覆层材料,并将其初步应用于机械零件表面改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复合材料物理和化学相容性原则,选择Cr_3C_2、WC和TiC作为添加相,并以不同添加方式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了W系、C系、F系、CW系、TC系、WTC系六种新型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重点研究了烧结气氛、升温速度、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烧结工艺。
研究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硬度、断裂韧度、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重点研究了碳化物含量、烧结温度对覆层材料硬度的影响。碳化物硬质相对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硬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CW系和TC系的维氏硬度随着碳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尔后又降低,添加10Cr_3C_210WC和10TiC10Cr_3C_2时硬度最大值分别为11.77GPa和12.53GPa。研究了碳化物含量对覆层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覆层受压应力或是受拉应力,碳化物均明显的提高覆层陶瓷的抗弯强度。采用干摩擦磨损与冲蚀磨损两种方式研究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与单硬质相覆层材料相比较,六类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耐磨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研究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中的物相组成、硬质相与粘结相的分布状态、碳化物与三元硼化物的界面特征以及覆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特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钢基体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晶粒逐渐长大,覆层材料组织更加致密,然后晶粒粗化,硬质相和粘结相分布不均匀。提出了对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扩散界面区域范围的划分,并通过线扫描图像分析了界面过渡区的形成机理,“扩散-溶解-扩散”过程的持续进行使得高温下覆层-钢基体之间的液相界面层的厚度不断增加,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态界面结合过渡层,当覆层材料从高温冷却后,液态界面结合过渡层就固化成为覆层-钢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层。
基于覆层零件的可制备性和可加工性确定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匹配目标,对覆层零件的体积、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进行了限制,要求零件尺寸大小限定在400mm×400mm×600mm之内,形状比较简单,表面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承受磨损载荷,工作温度在1000℃以下。
建立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烧结温度的经验模型。研究表明,不同体系的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制备成零件时,烧结温度与材料体系和零件体积有关。
研究了以轧辊为实例的摩擦工作条件、以抛丸机叶片为实例的冲蚀工作条件、以去毛刺机锤刀为实例的多冲碰撞载荷工作条件下,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制备、使用及其失效形式和机理。研究发现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失效形式一般有覆层点蚀、覆层刮伤、覆层龟裂、覆层片状剥落等;摩擦工作条件下其失效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伴随着粘着磨损;冲蚀工作条件下以冲蚀失效为主;多冲碰撞载荷下其失效机理为多冲碰撞载荷失效。确定了不同工作条件下覆层材料的选择原则。
基于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不同工况其失效形式和机理的不同,分别得出了摩擦条件和冲蚀条件下覆层零件的寿命模型及失效判断准则。根据覆层零件的工作状态的模糊性和覆层零件失效的多样性的特点,建立了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串联失效系统使用可靠性的模糊可靠度、模糊平均寿命模型,建立并分析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故障树序列。研究发现,冲蚀条件下的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冲蚀磨损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选用戒下型隶属函数升半Γ—分布计算其模糊可靠度,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了估计,确定了覆层零件工作的模糊可靠度。
|
|
|
|
1 |
高翔,陈铁群,戴星,陈先咏,王洪星;自加热钢基陶瓷表面覆层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1994年03期 |
2 |
让·皮科,王丽菲;表壳的金—钻石复合覆层[J];钟表;1996年02期 |
3 |
李春玉;新型金刚石覆层钻头[J];中州煤炭;1996年02期 |
4 |
;带有覆层的制品[J];电镀与涂饰;1999年03期 |
5 |
李雨田,关振中;Ni—Cr—B—Si系合金激光熔覆——激光覆层的组织及性能[J];光学精密工程;1993年02期 |
6 |
刘润生,任连宝,汪汉臣,颜学柏,王俭,王红武,崔迎春;大面积、薄覆层钛/钢复合板爆炸-轧制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快报;2005年01期 |
7 |
廖勳鸿;碳纤维覆层电刷[J];炭素;1980年02期 |
8 |
傅戈雁,石世宏,欧阳八生,彭如恕;覆层零件多冲碰撞试验与失效特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
9 |
周小平,华林;表面硬质合金覆层的耐磨特性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4年07期 |
10 |
刘炜丽,祁晓英,孙德志,侯爱琴,周广英;摩擦渗覆铜工艺的研究[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1 |
李福民,唐国章;钢铁材料表面硼化物覆层技术初探[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
12 |
赵树萍;在氧化过程中微弧氧化覆层特性的变化[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2年02期 |
13 |
赵树萍;铌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微弧氧化法[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4年06期 |
14 |
刘福田,李文虎,张英才,黄巍玲,杨俊茹,许坤,李兆前;硬质合金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层及其生长模型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4年03期 |
15 |
陆岩;;新一代PVC覆层[J];轧钢;2010年01期 |
16 |
刘福田,李兆前,黄传真,常钧,芦令超,程新;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性能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3年07期 |
17 |
周小平,华林;45钢表面粉末烧结制备硬质合金覆层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08期 |
18 |
孙荣耀,郝士明,张登绵;冷作模具钢的碳化钒覆层扩散处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
19 |
初世宪;;钢热浸锌及锌合金覆层工2年海岸大气曝晒腐蚀试验[J];材料保护;1993年12期 |
20 |
赵树萍;铝合金在聚磷酸盐及含氟的电解质中形成的覆层[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