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挤出加工流场中聚合物成型机理及其工艺模拟与优化研究

牟玥  
【摘要】: 高分子材料、木材、金属和硅酸盐并称世界四大材料体系,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重要的生产材料。围绕高分子材料,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业体系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挤出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一类重要工艺,通过挤出模具能够模塑所有的热塑性材料和某些热固性材料,可以生产管材、板材、棒材、网材、单丝、薄膜、异型材、发泡型材、多种材料复合制品以及线缆等带包覆层的工业制品。挤出成型过程中,受温度、压强、应力以及作用时间等变化的影响,体系中聚合物熔体的聚集态结构和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挤出工艺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最终影响成型制品的外观和质量。 由于挤出成型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借助常规实验方法,成本高且耗时费力。目前,围绕聚合物挤出流动过程所开展的实验研究大多在实验室中完成,其实验目的主要是从研究材料自身流变性出发,以简单剪切和拉伸流动为测试模型。由于先进测试方法难以直接引入挤出工艺现场,普通测试方法又不可避免会对挤出加工流场中聚合物熔体流动行为造成影响并导致大量系统误差,因此,实验方法只能定性但难以定量描述聚合物加工中的实际流变行为。数值模拟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其对于大规模复杂物理和工程问题的优秀解算能力吸引了科研人员的目光,并逐步在力学、传热学、材料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了现代科技发展步伐。 本文探讨了数值模拟技术在聚合物流变学中的应用,研究了聚合物挤出成型过程的模型化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构造了能够描述挤出过程中聚合物流变行为特点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成功预测挤出加工流场中聚合物熔体的流动速度、应力和温度等重要场变量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讨论并分析聚合物的复杂流变行为及其成型机理。将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与现代优化设计理论相结合,建立并运用相应的优化模型和算法,实现成型工艺与制品质量的优化控制。 在聚合物流变学基础上,结合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Euler描述的非牛顿流体三维非等温流动数学模型。采用基于低阶插值的罚函数有限元方法,成功避免了混合有限元方法中为稳定压力项求解所采用的高阶插值,从而有效利用运算资源,将求解空间扩展至三维。充分考虑了剪切速率和温度变化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粘度模型,实现了流动与传热的耦合求解。通过线性化交替迭代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实现非线性项的线性化,减小了初始变量分布对计算收敛性影响。采用流线迎风Petrov-Galerkin(SUPG)方法,通过构造非对称权函数来增大流场中来流上游效应,克服了标准伽辽金(Galerkin)方法在处理对流扩散方程时因对流占优所引起的数值振荡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幂率流体圆管泊肃叶(Poiseuille)流动中的各场变量分布函数,将模拟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非牛顿流动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所建立的非牛顿流体三维非等温流动数值模拟技术不仅可用于分析一般非牛顿流动问题,在处理目前流动模拟技术难以预测的复杂工艺问题时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基于该方法,本文首次针对一类新型复合共挤出工艺——异型材钢塑共挤工艺过程开展了数值建模及其工艺分析工作。根据其不同于常规挤出工艺的特点,建立了该工艺过程中聚合物成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聚合物熔体由测向导入至复合成型整个流动过程的速度、温度、应力和压力等各场变量的分布,掌握了聚合物熔体的流动特点与成型规律,讨论了体积流量和钢衬移动速度变化对各场变量分布的影响。定义流速分布相对均差作为判断挤出流动平衡性的依据,模拟并得到不同导入角角度和分流段长度对挤出流动平衡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为实际异型材钢塑共挤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 挤出加工流场中的聚合物熔体除了具有非牛顿流动特性外,还表现出较强的弹性流动特点。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了能够真实反映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熔体粘弹流变特性的三维粘弹非等温流动数学模型,构造了稳定的有限元数值求解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聚合物挤出工艺模拟与分析中。采用PTT(Phan-Thien—Tanner)本构模型描述聚合物熔体的粘弹流变行为,在反映聚合物熔体剪切流动特点的同时,能较真实地反映其拉伸流动特点。考虑粘弹介质特有的能量耗散模式,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上,根据非平衡不可逆热力学理论首次推导了该粘弹介质的能量守恒方程。将粘弹性附加应力张量作为有限元基本解,采用解耦方法实现了三维空间中速度场、温度场和流动应力场的多物理场稳定求解。将应力张量作为拟体力项处理后,动量方程会失去椭圆性并导致计算结果发散。通过分离粘弹分裂(DEVSS)方法,引入稳定化因子对动量方程进行椭圆化处理,提高了速度场求解的稳定性。采用非协调流线迎风(SU)方法克服了本构方程在对流占优时的数值振荡问题,实现了应力场的稳定求解。通过对粘弹流体4:4:1收缩流动模拟结果与polyflow软件模拟结果的比较,证明本文所建立的粘弹流动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将该模型与方法成功应用于异型材挤出工艺过程模拟,讨论了网格密度、罚数和能量分割系数等计算控制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了中空异型材挤出过程中聚合物熔体的流动速度、温度和应力分布,讨论了加工流场中聚合物熔体的粘弹流动特点,获得了工艺条件和口模结构参数变化对聚合物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 挤出胀大是聚合物挤出成型工艺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由于加工中聚合物熔体的粘弹流变特性,熔体离开口模时,形变回复等会导致聚合物熔体的挤出胀大,表现为挤出物截面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对挤出制品的尺寸和精度造成影响。本文在粘弹流动数值模拟技术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熔体三维挤出胀大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模拟程序。针对一种工业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出胀大问题开展了实验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控制应变流变仪分别得到小幅振荡剪切流动中储能和耗能模量的分布以及稳态剪切流动中剪切粘度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的分布。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流变测量实验结果,得到以PTT本构模型表征的材料线性和非线性粘弹流变参数。通过间接测量,得到不同螺杆转速时LDPE通过圆形口模时的出口挤出胀大比。采用本文所建立的聚合物挤出胀大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对实验条件下LDPE的挤出胀大过程进行模拟,比较了挤出胀大比的实验和模拟结果。通过挤出胀大数值模拟,进一步讨论了LDPE通过圆环口模时的出口挤出胀大问题,得到实验中难以测得的流动速度和应力等场变量分布,可对挤出胀大特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和预测。 聚合物挤出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是被动式的,实际应用中需依靠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智力、知识和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然后修改设计。本文将挤出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与优化设计理论相结合以实现成型过程与制品质量的优化控制。在成型过程模拟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前馈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聚合物挤出工艺与模具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挤出流动平衡原则,建立了以出口流动均匀性为目标,以工艺和模具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模型。通过成型过程数值模拟获得目标函数值以建立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样本库,采用反向误差传播算法进行网络学习,建立用于预测隐目标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从而有效减小有限元模拟计算量。通过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交互运算,得到优化结果,使设计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挤出加工工艺设计水平。探讨了该优化设计方法各模块计算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编制了聚合物挤出工艺与模具优化设计程序。分别针对异型材钢塑共挤工艺过程和片材挤出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并达到相应的优化目标。 数值模拟技术在聚合物加工工程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计算流变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尽管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处理复杂流动问题时,其解算能力仍受到流动区域和计算稳定性的限制。尤其对于复杂工程与工艺问题,其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关键技术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针对挤出加工流场中聚合物熔体非牛顿粘性和弹性流动特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以及所构造的稳定数值计算方法,对于丰富计算流变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针对挤出工艺过程中聚合物熔体的复杂流变行为及其成型机理所作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基于此所开展的成型工艺模拟与优化工作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勇;郑建荣;;聚合物熔体矩形流道挤出胀大的数值模拟[J];中国塑料;2010年02期
2 赵国群;牟玥;秦升学;;异形材钢塑共挤成形机理及其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0期
3 苑世领,刘成卜,徐桂英,蔡政亭;聚合物PVP与表面活性剂AOT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4 柳和生,熊洪槐,涂志刚,包忠诩;聚合物挤出胀大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5 张先勇,瞿金平,任鸿烈;聚合物弹性行为的研究进展[J];轻工机械;2002年02期
6 刘国旗,尹朝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陈涛;;数值模拟技术原理及其在汽车覆盖件设计及冲压工艺分析中的作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4年03期
8 王正欣,黄莉玲,王纪云,胡定堂,刘富洲,张宏胜;FAPMS数模软件微凝胶参数研究及应用[J];河南石油;2005年04期
9 王君卿;孙逊;关洋;李宝治;于波;白丽梅;孙鑫志;;大型铸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J];铸造;2006年09期
10 张舒娟;侯华;杨晶;毛红奎;;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J];现代铸铁;2006年06期
11 周林;李萍;薛克敏;林嗣杰;崔礼春;;瑞风商务车托架零件冲压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2 蒋鹏;付殿禹;曹飞;余光中;胡福荣;;铁路货车钩尾框精密辊锻过程数值模拟[J];锻压技术;2007年03期
13 赵建华;陈红兵;;浅谈铸造过程模拟仿真技术[J];大型铸锻件;2007年04期
14 龚冬梅;;板材拉深成形数值模拟过程[J];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5 熊小青;;ANSYS在铸造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年08期
16 权国政;周杰;艾百胜;;推广数值模拟教学培养高层次材料成形类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1期
17 陈小芳;扶名福;袁志军;;Dynaform数值模拟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09年04期
18 陈小芳;扶名福;袁志军;;DYNAFORM数值模拟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中的应用[J];热加工工艺;2009年11期
19 彭菊生;周忠友;;摩托车消声器的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0 袁坤;丁红国;;某歌舞厅火灾调查中的数值模拟应用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马玉录;谢林生;沙金;张国勋;;聚合物在双转子连续混炼机中熔融过程的理论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李鹰;江晓清;李锡华;唐奕;王明华;沈玉全;张涛;;反射泄漏型聚合物热光VOA阵列的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张劲柏;何国威;;聚合物槽道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刘俊秋;;聚合物为基础的人工酶分子设计[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徐种德;韩哲文;陈庆民;严晓虎;;用~(13)C NMR研究聚甲基丙烯酸锡酯的立构序列分布[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李冉;叶勇;赵玉芬;;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CONJUGATED DIENE PHOSPHONATES COMPOUNDS[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孙海珠;魏浩桐;张皓;张俊虎;杨柏;;近红外纳米晶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高坚新;陆大坪;张洪良;;聚合物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席葆树;黄大明;;应力育苗技术与保水聚合物——清华绿宝[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郭颖;李英;田小雪;董凤兰;张鹏;;强化泡沫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玥;挤出加工流场中聚合物成型机理及其工艺模拟与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敏;双组分聚合物异型材共挤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秦升学;异型材聚合物挤出与钢塑共挤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李勇;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动和挤出胀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红星;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调控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6 韩念凤;用二元羧酸二叔丁基酯与氯硅烷缩聚合成新聚硅基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水燕;锂皂石及HMHEC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的泡沫[D];山东大学;2008年
8 朱艳艳;低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yloxapol与两亲分子的相互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9 崔传生;丙烯腈/衣康酸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溶液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田野;聚合物微机械的飞秒激光加工及驱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铝青铜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温度场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韬;FLG40-200离心泵内流场数值模拟及性能改善[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梅欣华;金属成形过程断裂行为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赵永辉;涡扇发动机风扇及内外涵道匹配的数值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田子谦;桥墩基础在海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雪辉;轴套卷制成形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井玲;多点拉形典型工艺参数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丰慧珍;先进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回弹的预测与控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卫红梅;聚苯乙烯/超临界CO_2发泡体系挤出胀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10 柏阳;YZ4D30发动机油底壳一次冲压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连琪 编译;水涨船高[N];中国包装报;2006年
2 记者 冯卫东;美科学家制成聚合物纳米纤维反应器[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李莉;聚合物扩能工程平稳运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赵俐;纤维脊梁上的创新[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周祺 译;黏土艺术:让设计随性而为[N];中国黄金报;2006年
6 通讯员 高俊敏;105%负荷保聚合物扩能[N];大庆日报;2010年
7 田丽君;巴斯夫又完成两大业务收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顾永强;水射流技术进入聚驱领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顾永强 解保双;水射流聚合物分散装置的特点[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何木;亚洲聚合物生产蓄势待发[N];中国商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