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阿司匹林及制剂中的水杨酸含量及其在线设计
【摘要】: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消炎和抗风湿的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有许多新用途、新突破,广泛的应用使国内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杂质水杨酸引起的不良反应严重制约了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我国目前检查游离水杨酸含量时,现行《中国药典》采用比色法,该法只能半定量,且操作繁琐,易产生显色误差。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存在溶剂引起水解、操作费时、费力等不足。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项最先进的物理分析技术之一,不需要化学试剂和样品处理,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因此采用该技术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中水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避免药物的水解,可实现快速、无损的现代化分析手段和在线监控技术测定水杨酸含量。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回顾了阿司匹林的市场情况及杂质水杨酸的常规分析方法。其次讨论了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分析技术特点和采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等。第三实验部分是重点,在实验条件下,我们收集了杂质水杨酸含量不同的代表性样品的校正集和验证集。利用Luminar 5030便携式AOTF近红外光谱仪,设置实验参数为:波长范围:1100nm~2300nm;波长增量:2.0nm;扫描次数:300,采用BRIMROSE公司专用的SNAP!2.03扫描软件进行光谱采集,得到样品的原始透过光谱。我们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为,先将透过光谱转化为吸收光谱,然后进行一阶微分9点平滑法处理(savitzky-golay法)。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样品含量数据一一对应、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完全内部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然后将数据导入The Unscrambler定量分析软件中,用The Unscrambler定量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经过波长优化和异常值的剔除,就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校正模型。然后选取验证样品,调用校正模型对该样品进行预测,考察模型的准确性。实验证明不同水杨酸含量的样品所建立的模型,经过波长优化和异常值的剔除后,都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校正模型。同时验证结果说明阿司匹林及制剂中水杨酸的含量在0.01%—0.2%含量范围内所建立的模型是成功的,可以对该范围内的样品进行有效的预测。通过对不同水杨酸浓度范围的样品模型进行考察,总结了影响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了AOTF近红外光谱仪对阿司匹林生产过程中乙酰化反应和重结晶时的温度和时间等关键岗位进行在线监控的方案。
实验结果证明,利用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测定阿司匹林及其制剂中水杨酸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工业在线测量要求。
有待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丰富有代表性的样品稳定和维护模型;在线设计方案有待生产实践的验证。
|
|
|
|
1 |
高秋萍;;阿司匹林对青少年痛经的效果[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2年03期 |
2 |
沈丽清;用HPLC法测定片剂中的阿司匹林与苯福林[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5年06期 |
3 |
李钖岩;;阿司匹林与潘生丁的药动学相互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1986年04期 |
4 |
石晓燕;;心脏病发作后的阿司匹林预防疗法[J];世界临床药物;1988年05期 |
5 |
应赛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应用阿司匹林的评价[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0年04期 |
6 |
吴树荣;;阿司匹林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J];世界临床药物;1992年02期 |
7 |
胡发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胎儿发育延迟[J];世界临床药物;1992年03期 |
8 |
张尚文;;孕妇要慎用阿司匹林[J];国外医学情报;1994年16期 |
9 |
史琳,余林;阿司匹林──孕期安全性质疑[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02期 |
10 |
赵冬林;;髋关节置换和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的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2期 |
11 |
杨世诚;;“无意插柳柳成荫”[J];科学世界;1995年06期 |
12 |
;如何正确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J];中华内科杂志;1996年03期 |
13 |
陈见南;;阿司匹林的新前景[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1996年02期 |
14 |
王春兰,王存玉;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急性中毒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5 |
;临床药学[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04期 |
16 |
刘桂山;;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脏病取得重大突破[J];大众科技;2001年11期 |
17 |
黎莉,杨景林,杨卫文,陈薇;老年人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32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8 |
Jeptha P Curtis,Yongfei Wang,Edward L Portnay,Frederick A Masoudi
,Edward P Havranek
,Harlan M Krumholz,王春宁;阿司匹林、布洛芬与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回顾性队列研究[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3期 |
19 |
贺耀宗;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J];家庭医学;2004年06期 |
20 |
王山岭,王丽霞,孙月和;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压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