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与MR常规序列(T_1WI、T_2WI、FLAIR)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0例临床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2-54岁,平均34岁,分别为伤后3h至20d行MRI扫描。20例DAI患者中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击打伤1例,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5分者8例,6~8分者4例,9~12分者8例。应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部八通道线圈,行横断T_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_2WI、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SWI序列扫描。观测DAI病灶的信号、部位、形态及范围,并分别测量所有患者在MRI常规序列扫描和SWI序列扫描的DAI病灶数量及病灶总体积,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同时,对20例患者SWI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和病灶体积分别与其GCS做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是否相关。
结果:
MRI常规序列扫描在脑内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小脑等部位发现78个DAI病灶。其中T_1WI序列显示27个,T_2WI序列显示62个,FLAIR序列显示78个,而SWI序列在上述部位共发现424个病灶,SWI显示病灶部分在常规序列上出现异常信号改变,在SWI显示的病灶范围外常规序列未检出异常信号;SW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447,P<0.01);MRI常规序列病灶表现为T_1WI高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呈低信号或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灶中央可见等、低信号;所有序列病灶皆呈点状或片状,大部分病灶边界不清晰。SWI显示病灶表现为上述部位大小不等的点状、串珠状、斑片状、条索状显著低信号灶,部分病灶融合成片(病灶直径<2.0cm),病灶分布呈多灶性,大小不均,边界清晰。皮髓质交界区的病灶多呈点状或线状;脑白质和小脑病灶多呈串珠状;基底节、胼胝体和脑干病灶多呈斑片状。分别测量MRI常规序列(T_1WI、T_2WI、FLAIR)和SWI序列发现的病灶体积为19,340mm~3和38,042m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P<0.01)。SWI序列显示的病灶数量和测量的病灶体积与GCS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2,P<0.01和r=-0.767,P<0.01。
结论:
SWI序列可以在DAI患者中发现更多的出血病灶,尤其对针尖样小出血灶的显示,是常规MR检查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测量SWI发现的DAI病灶体积明显大于常规序列显示的病灶体积,同时能清晰的显示病灶的部位及范围。SWI显示的病灶数量和测量的病灶体积与患者GCS均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SWI序列对DAI的明确诊断及初步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