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厌氧颗粒污泥对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研究

成雯  
【摘要】: 生物吸附技术处理染料废水具有快速、广谱、操作方便、不受生物毒性影响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灭菌前后厌氧颗粒污泥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在pH=5时孔雀石绿的吸附量达到最大;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导致厌氧颗粒污泥的吸附量降低;通过模型拟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更好的描述厌氧颗粒污泥对孔雀石绿的生物吸附动力学过程;利用孔内扩散模型,吸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前厌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石绿的速率比较快,这是因为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存在着主动运输的作用;吸附平衡试验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在60℃的条件下,高温灭菌前后的厌氧颗粒污泥的Q~0分别为72.26mg/g和119.19mg/g,通过热力学分析可见整个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吸附了染料的厌氧颗粒污泥可以用1%(v/v)盐酸-乙醇溶液进行解析。 (2)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改性,极大地提高了对酸性大红的吸附能力。通过XPS和FTIR的分析,揭示通过PEI的改性,引近了大量的氨基,且这些氨基在吸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pH值等参数进行了考察,染料的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当pH值为2时吸附量最大。动力学分析可知孔内扩散是主要的限制速率,热力学分析可知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 (3)四种主要的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分别是:羧基、氨基、羟基和磷酸基。对刚果红和活性黑的吸附是四种官能团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亚甲基兰的吸附是通过羧基和羟基起的作用;对酸性橙的吸附是通过氨基起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志伟,郑来久;丝织物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的机理探讨[J];丝绸;2005年10期
2 张伟,宫国梁,赵德丰;染料通用性的研究进展[J];染料与染色;2003年06期
3 肖茹,顾利霞;改性PET纤维结构和染色性能的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0年06期
4 孙保维 ,李永信;九台膨润土改性工艺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年04期
5 王琳;夏岚;;SD-3改性MgO粉的检测[J];家电科技;1990年04期
6 康军,刘英俊,凌伟;粉状聚丙烯耐老化改性[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5年02期
7 魏伟书,周翔,吴伟栋,胡逊;苎麻阳离子改性的研究(四)——改性苎麻的染色性能[J];印染;1996年06期
8 王树华;改性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体的制造方法[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6年03期
9 周文龙,孙铠;羊毛蛋白酶改性的特点与前景[J];现代纺织技术;1997年01期
10 黄庆荣,黄震东,朱万仁;改性聚苯乙烯涂料的研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1 关肇基;国外ABS生产技术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7年03期
12 钟安华,罗锦银;苎麻阳离子改性工艺实验研究[J];广西纺织科技;1998年03期
13 马金龙;水基型胶粘剂用活性矿物填料[J];粘接;1998年03期
14 李焱,陈文瑾,谢燕,曾祥钦;改性木素的缓蚀性能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5 侯琼;EVA乳液改性生产高速卷烟胶[J];贵州化工;1999年04期
16 徐云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枝改性顺丁橡胶的研究[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17 宋小群,范浩军;安全提碱剂的研制和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1999年02期
18 施来顺;CF_4- CH_4 等离子体对 PET 的表面改性及反应动力学[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9 贾荣勋;酚醛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9年06期
20 曾威;ABS树脂的共混改性[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婷婷;任瑞晨;李彩霞;;木质泰在膨润土有机改性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袁道强;梁丽琴;王振锋;;抗坏血酸对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娟;马红竹;王博;崔雪;;新型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Co_2O_3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秦旭芝;马少健;;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董光能;邓日智;谢友柏;;巴氏合金的改性——制备工艺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6 杨玉芬;盖国胜;郝向阳;蔡振芳;杨玉芬;;粉煤灰表面包覆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马少健;秦旭芝;苏秀娟;莫伟;;矿物多孔陶瓷制备与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张爱萍;秦梦华;;酶对针叶木KP纤维改性的研究[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段云飞;;羊毛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理化性能研究[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友良;;聚烯烃材料的功能化及改性[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理论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光谱性质以及高效吸收染料分子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怀勤;低温等离子体改性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D];四川大学;2006年
3 詹卫伸;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光敏分子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丽滨;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固化反应历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曹文灵;壳聚糖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刘娜;廉价体系合成的钛硅沸石分子筛结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昱;纳米碳管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初步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刘怡;不同方式改性的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刘秀伍;有序介孔材料吸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杜卫平;(羟基)氧化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反应机理[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雯;厌氧颗粒污泥对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程晓春;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秀芬;加气混凝土性能及优化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青;改性木质素类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昊;纳米磁性复合体光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李俊菊;氰酸酯/双马/环氧共聚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齐连丽;碱木质素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李颖;SBA-15介孔分子筛的改性及其催化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海波;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10 孔德忠;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蕾;能聚公司全力开发改性工程塑料[N];宁波日报;2009年
2 文昭;尼龙改性在注塑过程中的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廊坊绿洲 韩立泉;纸蜂窝“端楞”复合胶——改性聚乙酸乙烯脂[N];中国包装报;2001年
4 李婧;沥青路改性 隔声屏消音[N];科技日报;2002年
5 庾莉萍;揭开绿色染料的面纱[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琴;农用硝铵改性改造刻不容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7 江苏省建科院冉千平;木质素类改性是热点聚羧酸类研发是方向[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记者 冯卫东;美科学家提出DNA重组研究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黄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南通日报;2010年
10 刘国信;芬兰发明木质素改性新方法[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