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摘要】:
产品设计发展到现在,功能合理或是单纯的外在美感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感性和体验成为设计的新焦点。伴随着感性设计概念的提出和深入,何为感性设计、如何进行感性设计、感性设计的评价标准都在不断被讨论和研究。
感性设计最初是为了迎合逐渐产生的感性消费,基于商业考虑被动地进行相关设计;后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到有计划有意识地用感性设计开拓市场。通过长期的摸索与较高的设计水平,日本与西方依靠各自的文化特征分别建立了自成体系的感性设计方法。比较完善、影响比较大的有欧美的“情感化”设计、日本的感性工学、韩国的趣味设计等等。
国内设计领域最早接的触感性设计是来自国外的设计实践。但是同时期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感性设计理论以及稍后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情感设计理论并没有真正的引入国内,更不用说应用以及根据国情进一步发展。现今国内的感性设计主要还是处于被动地进行感性产品的开发,大部分都是依赖设计师本人搜集各种意象图片或造型概念,经由联想、隐喻等方法创造出的新奇的产品造型,或者是灵感闪现的直接结果,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遵循。研究和实现感性设计必然要接触设计方法,这正是国内感性设计理论领域较薄弱的环节。
本文研究的感性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如何定位感性,人们需要什么样感性的产品;如何将这种感性转译为产品设计要素。
感性工学是一种很好的将感性转译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方法。随着日本对感性设计研究的不断发展,从工学应用的层面扩展到从人的脑机能、知觉认知等方面研究使人产生直觉感受的生理机能。日本学界认为,感性这个词的内涵远超过affective和emotion,其不仅仅局限于感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审美直觉和创造性认知活动的本源,是认知活动的一个层面。情感重新被提到了认知科学的研究范畴——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没有情感的认知是不完全的认知。这样的发展趋势必然造就了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不可分割的联姻。
以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紧密联系为依托,我们从认知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寻找感性定位的方法。并利用感性工学技术将感性转译为设计要素,指导产品具体设计,结合产品设计的程序提出完整可行的感性设计的方法。
1、产品的感性定位——感性测量试验
2、产品的完形设计——格式塔心理学
3、产品的细节设计——语义差分法
4、产品的设计评价
将这种程序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和科研小组一起对按摩椅进行感性设计。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寻找设计方法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完善感性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