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铸轧镁合金的变形工艺及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陈洪美  
【摘要】: 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阻尼减震性,优良的机加工性能和易于回收利用,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金属结构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材料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综合性能,满足某些结构件“以镁代铝”甚至“代钢”的性能要求;改善镁合金的塑性、减小各向异性,显著改善其塑性成形能力;简化镁合金制品的制备工艺,降低其生产成本,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论文主要针对镁合金薄板制备难度大、性能较低且工艺稳定性较差、塑性较低且各向异性较大、塑性加工能力较差的问题,采用双辊铸轧法制备镁合金条带坯料,利用轧辊的急冷作用及半固态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细化坯料组织及第二相,减少偏析,从而改善其塑性变形能力,并缩短镁合金薄板制备工艺流程;通过轧制工艺参数及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改善其综合力学性能、减小各向异性;并对铸轧过程中镁合金组织形成机理、温轧及热处理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及轧制镁合金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为镁合金薄板的制备、镁合金组织及性能控制奠定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双辊铸轧(Twin Roll Casting,简记为TRC)法成功制备了厚度为3-3.5mm的ZK60和Mg-4.5Al-1.0Zn(简记AZ41)镁合金条带,确定了制备工艺参数:铸轧温度、轧辊转速及预留辊缝宽度分别为640~680℃、5~6rpm、2mm(ZK60)及630~650℃、5~6rpm、2mm(AZ41),并分析了其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双辊铸轧镁合金的组织呈枝晶状,枝晶间分布着细小的第二相,条带近表面有激冷区。铸轧过程中轧辊的急冷作用及半固态条件下的塑性变形导致铸轧镁合金的晶粒组织比传统铸锭法的组织显著细化,且晶界第二相尺寸也显著减小,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从而显著改善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 通过讨论温轧工艺参数对铸轧ZK60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0.5mm厚ZK60镁合金薄带制备的最佳轧制工艺,即先将3.5mm厚的铸轧条带在350℃轧制到1mm,1mm厚薄带在350℃退火30min,然后再在300℃下轧制到0.5mm,道次间压下量为30%,道次间退火温度为轧制温度,保温时间为5min。温轧变形改变了TRC镁合金的组织形态,由枝晶状变为纤维状组织,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且薄带内部有剪切带、位错及孪晶产生。在轧制温度为350℃以上时,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道次间压下量及总变形量的增加,镁合金的组织细化且剪切带的密度增加,镁合金的强度及硬度增加。在优化轧制工艺条件下,ZK60镁合金薄带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10MPa、441MPa和11.3%。 通过分析退火、固溶、时效等热处理过程中温轧ZK60镁合金薄带的组织转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ZK60镁合金薄带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退火热处理—375℃×10~3s;T6热处—375℃×3hrs+175℃×10hrs。在300℃及以上温度退火过程中有静态再结晶发生,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晶粒比例增加,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继续提高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明显长大。退火处理使硬度及强度有所降低,但塑性明显提高,在最佳退火工艺条件下,ZK60镁合金薄带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388MPa,301MPa和22.9%。适当的T6处理可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6.7μm),且显著减小了ZK60镁合金薄带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其三个方向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的偏差分别为23MPa、10MPa和1.0%。 轧制态ZK60镁合金薄带表现出强的(0001)基面织构,由于试样内部存在高密度剪切带,使其织构分布向垂直于轧制方向分散。随着轧制温度降低、轧制变形量和道次间压下量增大,(0001)基面织构的最大极密度增加。温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0001)基面变形织构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 研究热处理过程中ZK60镁合金的相析出行为得知,退火处理后晶粒内部只有圆盘状的颗粒析出,而适当工艺参数的T6处理后薄带内部既有圆盘状的颗粒也有杆状的颗粒析出。这些强化相的析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抗高温软化能力。无论是退火过程的圆盘状析出相还是T6处理过程的圆盘状析出相,均含有Zn元素和Zr元素,而杆状的析出相仅含有Zn元素不含Zr元素。另外,Zr还有一部分均匀分布在基体中,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温轧变形ZK60镁合金变形过程中存在三种强化机制:细晶强化、第二相粒子强化和位错强化,三种强化机制分别在温轧变形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在共同的强化作用下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在三种不同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同时,温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0001)基面变形织构对镁合金起到强化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马志轩;梅硕;张于顺;王力;徐振;赵坦;;温轧工艺对6061铸轧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20年04期
2 王广山;邸洪双;黄峰;;立式双辊铸轧镁合金薄带微观组织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年09期
3 邸洪双;黄锋;王广山;;铸轧镁合金薄带组织演变实验研究与模拟[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11期
4 卢杨;王振敏;赵红阳;金柯;;铸轧-轧制法制备镁合金薄板及其组织性能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苗雨川,邸洪双,张晓明,王国栋,刘相华;不锈钢薄带铸轧过程中的流动特性[J];钢铁研究学报;2000年04期
6 彭成章,毛大恒,黄明辉;快速铸轧铝薄板的组织和性能[J];矿冶工程;2002年01期
7 黄锋;邸洪双;王广山;;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镁合金薄带双辊铸轧过程凝固组织[J];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8 周东生;冯庆晓;李化龙;;薄带铸轧产品特性及应用进展[J];连铸;2020年06期
9 周乐;谢莎;王洪斌;宋波;金雪;;7075铝合金铸轧成形及其组织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年10期
10 刘国钧;徐骏;杨柳青;;镁合金板带铸轧技术与进展[J];稀有金属;2012年03期
11 王洪斌;高安妮;宋华;徐振;李胜利;;钛对7050铸轧板材显微组织和裂纹调控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0年12期
12 胡小东;于群;杨强;孙克明;;双辊铸轧镁合金板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3 丁学恭;;薄带铸轧工艺参数的分析和动态模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年13期
14 宁忠良,邸洪双,李永林,王国栋,刘相华;铝薄带铸轧流热耦合的数值模拟[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04期
15 邸洪双,鲍培玮,苗雨川,王国栋,刘相华;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工艺稳定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6 朱志华,毛大恒;双辊式连续铸轧技术的新进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7年08期
17 杨红;李建平;佟海滨;邓庆绪;;基于无线传感器的薄带铸轧过程信息跟踪采集[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年12期
18 刘晓波;邹圆刚;马善红;;不同铸轧条件下铸轧区温度场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9 孙明翰;郑传幸;郑立康;郭仕鹏;杜凤山;;双辊薄带振动铸轧工艺最优时域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金柱;农登;郑开宏;戚文军;赵明纯;;镁合金铸轧板材组织及性能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陈龙;王睿谦;史华跃;冯晓庆;刘腾轼;李化龙;施一新;廉心桐;董瀚;;稀土Ce/La对铸轧生产Q235B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A];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3 刘志文;刘雪梅;张安乐;;改善8011合金空调箔边部质量的工艺研究[A];2021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湖州)铝加工绿色智造高峰论坛论文集(下册)[C];2021年
4 苏冠英;黄海涛;刘志文;刘雪梅;赵智勋;;蜂窝铝箔产业化应用研究[A];2021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湖州)铝加工绿色智造高峰论坛论文集(下册)[C];2021年
5 吕野楠;许光明;丁韧;谭贝;曹富荣;;脉冲电流对5052铝合金铸轧板材组织的影响[A];2018年全国铝、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8年
6 谢焱彬;凌玉华;廖力清;杨欣荣;;铝电磁铸轧原理及其控制优化策略[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许光明;江定辉;李金涛;崔建忠;;电磁铸轧5182铝合金组织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8 张自品;;铸轧法生产3105合金的工艺优化配置[A];2011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永春;黄金法;侯波;;降温提速提高铸轧坯料质量的工艺研究[A];2008年全国铝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伟华;李晓谦;;辊套材料对铸轧区磁感应强度的影响[A];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1 王建增;司圣杰;;电解铝液直接生产铸轧铝板带箔坯料[A];2011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2 梁慧强;蔡健;潘学民;;电解铝液直接铸轧节能措施及效果[A];2011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3 刘年春;毛大恒;;电磁铸轧铸嘴区电磁场分布规律及其作用分析[A];2008年全国铝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4 邸洪双;王廷溥;苗雨川;鲍培玮;王国栋;刘相华;;双辊薄带钢铸轧工艺稳定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5 赵晶;;双辊薄带铸轧的发展现状及关键影响因素[A];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6 田照耀;廖力清;刘建良;;铝电磁场快速铸轧过程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7 杜凤山;杨玉青;孙明翰;朱志旺;;双辊薄带钢振动铸轧新技术理论及实验研究[A];钢铁流程绿色制造与创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18 陈博文;;铸轧法3104铝合金生产工艺控制要点浅析[A];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19 王昭浪;周晓梅;黎勇;;铸轧铝合金裂边缺陷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A];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20 王建增;潘友发;司圣杰;;3004铝合金的铸轧生产实践[A];2011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洪美;铸轧镁合金的变形工艺及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海军;双辊薄带振动铸轧工艺控制及铸带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陈鹏;Ti/Al复合板固-液铸轧成形机理及性能调控[D];燕山大学;2019年
4 姚莎莎;钢-Al-5Gr复合板半固态铸轧成形与后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毛志平;铜铝铸轧复合板界面结构演变及结合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苏鑫;7075铝合金电磁铸轧工艺及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7 王文明;铝带坯双辊铸轧系统热力耦合行为及板形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湛利华;铝合金连续铸轧过程流变行为研究及热—力耦合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9 翁文凭;镁合金板带铸轧凝固前沿控制及缺陷成形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周英;连续铸轧熔体流场的物理与几何耦合规律与设计[D];中南大学;2007年
11 季策;金属包覆材料多辊固-液铸轧复合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21年
12 王雷;铸轧7075铝合金的变形行为及其组织演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3 陈刚;双辊铸轧钢/铝复合板坯工艺及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14 张璋;超薄快速铸轧的凝固前沿计算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5 黄利;铸轧3003铝合金箔材制造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16 张颂阳;半固态镁合金铸轧板带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7 张材;薄带坯铸轧板形智能识别与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8 黄锋;薄带双辊铸轧凝固过程组织演变的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5年
19 吕征;微振幅双辊薄带铸轧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0 张鹏;双辊铸轧不锈钢薄带开裂分析与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扬;双辊铸轧镁合金薄带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D];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
2 王轩博;Φ500×350铸轧机结构设计及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3 郭志远;双辊薄带振动铸轧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杨群英;电脉冲铸轧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季策;双金属复合管固—液铸轧复合工艺及复合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6 于怡瑶;铸轧7050铝合金板材成形工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7 肖磊;双辊铸轧宽幅镁合金薄板温度场与铸轧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雷鹏;电磁铸轧5182铝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李斌;镁合金带材铸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利阳;双辊铸轧7000系铝合金温度场和应力行为模拟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1 孟凡磊;铸轧7050铝合金板材成形行为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12 陈文华;5052铝合金铸轧工艺及组织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3 吴敦胜;基于热力耦合的半固态镁合金双辊铸轧过程的数值模拟[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4 郑帅;宽幅铝合金板坯连续铸轧铸嘴型腔熔体流热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20年
15 王思雪;铸轧6061铝合金轧后冷速控制及组织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16 赵东起;6063铝合金薄板铸轧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17 白龙;铸轧温度场与辊套热变形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18 夏雪;基于神经网络的双辊铸轧熔池液位控制问题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19 赵文博;铸坯角部形状对板材边部折叠缺陷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0 谭贝;脉冲电流铸轧5052铝合金组织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王文军;宏达钢铁和中钢国际绿色低碳年产100万吨薄带铸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N];运城日报;2022年
2 ;国家科技支撑连续铸轧专题通过国家级验收[N];经理日报;2009年
3 梁国峰;抚铝新铸轧生产线国内领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周良 徐领;安徽力幕科技4条铸轧生产线建成投产[N];淮北日报;2022年
5 蔺乾 谢毅;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项目开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6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通讯员 殷艺;酒钢成功开发2100毫米超宽幅铸轧铝板[N];甘肃日报;2020年
7 汪恒玉 李瑞华;洛铜独创“一机双带”新工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8 杨柳;中铝贵州分公司铸轧卷板材市场旺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张宁;中原铝业1#铸轧生产线试车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韩涛 贺林;铝及铝合金带坯工程首条铸轧线带料生产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1 梁国峰;抚顺铝厂新铸轧生产线试车成功[N];抚顺日报;2005年
12 阎宝生 任静伟;电解铝液电磁铸轧生产毛化板箔材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3 ;世界首套双辊铸轧薄带钢工艺投运[N];中国冶金报;2003年
14 孟伟霞;闻喜银光:“镁合金板带坯连续铸轧技术及设备开发”专题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5 李瑞华;洛铜“一机双带”工艺取得新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16 王讯;丹江铝业 3A21合金铸轧卷正式下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7 许月旺 李华伦 孟伟霞;闻喜银光镁业:成功卷轧国际上首卷镁合金铸轧薄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8 ;化工、冶金与材料发展策略[N];科技日报;2003年
19 曹祥汉;兰铝欲打造电、冶、加一体化航母[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20 赵静;全球首条汽车铝板带连铸轧生产线投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