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介孔钼、钨氧化物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机理研究
【摘要】:
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规则可调的纳米级孔道结构,孔径范围在1.5-50nm之间,突破了微孔分子筛的孔径限制(<1.5 nm)。由于有序介孔材料是以分子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为模板合成,改变了以往以小分子作模板剂合成分子筛的方法,为分子筛类材料合成带来了新的机遇。介孔材料在石油化工、生物催化、吸附分离、光催化、环境保护、医药载体、光致发光材料、电极材料和主客体化学等领域存在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等领域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以系列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mH_(2m+1)N~+(CH_3)_2-(CH_2)_2-N~+(CH_3)_2C_mH_(2m+1)]·2Br~-(简写为C_(m-2-m),m=12,14及16)为模板剂合成了有序介孔钼氧化物及钨氧化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氮气吸附-脱附、热重分析(TGA)等技术,研究了各种反应因素(表面活性剂/无机前驱体的比例、表面活性剂浓度、链长、合成体系pH值、水热反应条件等)对合成介孔钼、钨氧化物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利用表面张力、流变学测量、透射电镜、电导率、质子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稀溶液中Gemini表面活性剂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_2EDTA)的相互作用,并以Gemini表面活性剂/Na_2EDTA复合体系为模板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钼、钨氧化物材料。
以C_(14-2-14)为模板剂,钼酸铵为无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表面活性剂-钼氧化物复合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层状介观结构,溶剂萃取除去表面活性剂后,介观结构保持形成介孔材料,材料呈现片状外观。表面活性剂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插入到多钼酸根的层状空隙中,在钼氧化物层间采用一种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双层状排列。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含量越高,烷基链越长,所得层状介观结构的层间距越大。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体系pH值及水热温度均对钼氧化物介观结构的有序性有重要影响。较高的模板剂浓度、适中的pH及水热温度有利于形成孔道有序性高的介观材料。相同条件下利用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可视为C_(14-2-14)的单体)作为模板剂制备得到的介观钼氧化物有序度较低,萃取除去TTAB后层状结构完全垮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强自组装能力及与前躯体的强相互作用力使其成为比TTAB性能更加优越的模板剂。与钼酸铵相比,以钼酸钠为前躯体得到的表面活性剂-钼氧化物介观材料孔道有序性较差。就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而言,钼酸铵是比钼酸钠性能更加优越的前驱体。
以C_(14-2-14)为模板剂,钨酸钠为无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钨氧化物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材料呈现规整的带状外观,孔壁由六方/正交WO_3的混合结晶组成。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含量、浓度、体系pH值及水热温度对孔道的有序性及孔壁的结晶性有重要影响。相同条件下利用TTAB作为模板剂制备得到的介孔钨氧化物水热稳定性较低,且孔壁组成为无定型材料。与TTAB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是制备介孔钨氧化物性能更加优越的模板剂。
利用表面张力、流变学测量、透射电镜、电导率、质子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稀溶液中Gemini表面活性剂与Na_2EDTA的相互作用。EDTA~(2-)能渗透进入C_(14-2-14)胶束的紧密层,将紧密层中的部分Br~-置换出去。相对Br~-来说,EDTA~(2-)与C_(14-2-1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这使得Na_2EDTA比NaBr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影响更显著。EDTA~(2-)的加入能屏蔽表面活性剂头基的正电荷,削弱头基间的静电斥力,促进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更加紧密。这种促进作用随EDTA~(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超过某一限度值之后,继续增大EDTA~(2-)浓度不再对体系产生明显影响。
以C_(14-2-14)/Na_2EDTA复合体系为模板在很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钼、钨氧化物材料,并研究了Na_2EDTA的加入对介孔材料的孔道有序性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Na_2EDTA/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例越大,所得材料的孔道有序性越高。Na_2EDTA与钼、钨原子的强烈的配位作用使材料在经历高温水热处理过程时具有了结构上的支撑,其结构强度相对不加入Na_2EDTA时显著增加。由于EDTA与很多金属元素都能配位,可以推断这种加入EDTA的方法可能为提高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水热稳定性提供新的思路。
|
|
|
|
1 |
李江文;赵发琼;曾百肇;;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
2 |
米尔顿J.欧森;李富生;胡星琪;;Gemini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最新进展[J];甘肃化工;2002年04期 |
3 |
张莉,王金本,刘鸣华;TPPS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复合膜及其手性的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
4 |
金向军;李晓萍;林海波;;N,N′—双棕榈酰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与性能表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5 |
邹祥龙;兰云军;银德海;;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皮化材料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07年11期 |
6 |
叶志文;;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3(OH)-C_(12)·2Cl对膨化硝酸铵晶体性能影响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S1期 |
7 |
谭中良;;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耐盐活性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S1期 |
8 |
李晨;杨继萍;陈功;;磺酸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J];应用化工;2007年05期 |
9 |
康睿宇;徐国想;曹静雅;;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S1期 |
10 |
陈志;尹莉;张莉;童欢;冯竹;黄友群;;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
11 |
赵剑曦;;Gemini高效稳泡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年06期 |
12 |
李万鑫;李振兴;张根成;费正皓;;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胶束聚集数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
13 |
尉云平;孙文彬;;HMHEC/Gemini混合水溶液的性质及其稳定的乳状液[J];广州化工;2011年12期 |
14 |
李俊;赵景茂;;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金属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腐蚀与防护;2011年07期 |
15 |
姜蓉,赵剑曦;两种联接链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流变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
16 |
史公银;王红庄;;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合成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10期 |
17 |
刘庆旺;许琳;;一种新型驱油剂的合成及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2期 |
18 |
张文华,施剑林,陈航榕,闫继娜,华子乐,严东生;Ti(IV)在介孔氧化硅MCM-41中的液相移植[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
19 |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介孔材料的合成、特性和应用前景[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0 |
高波,朱广山,付学奇,辛明红,陈静,王春雷,裘式纶;不同介孔材料固定青霉素酰化酶的稳定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