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研究

郑靖芳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约85%的患者初诊时已属疾病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类型,也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类型,其死亡率高于其他所有妇科肿瘤之和。原因主要有早期筛查手段缺乏,早期诊断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卵巢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是未解之谜,给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和挑战。上皮性卵巢癌中又以卵巢高分化浆液性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普遍认为这种类型有部分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直接实验证据证明卵巢表面上皮细胞能够形成高分化浆液性乳头状癌。研究表明,人卵巢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上皮细胞一系列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改变,可归纳为多种因素共同产生的生物学现象。探索卵巢癌的发生机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HER2/neu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上,编码185 KD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属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以往对于HER2/neu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及靶向治疗的效果,而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研究较少。研究表明,HER2/neu基因扩增及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预后及治疗有密切联系。25-30%的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发现HER2/neu基因扩增及蛋白的过度表达,并被认为是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HER2/neu基因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卵巢癌的演进,HER2/neu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多种临床特征相关,如临床分期较晚、手术中发现巨大肿块几率高、病理学分化差、较高复发率、生存时间短和对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不敏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其主要特征为上皮表型缺失和间质表型获得。EMT在肿瘤发生与转移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化是细胞发生分子转换,失去上皮特性而获得间质特性,继而具备运动性以挣脱细胞间黏附,并侵犯到其他部位的过程。此外,肿瘤微环境通过特异因子的作用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为了探讨HER2/neu基因过表达对卵巢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形成的作用,以及基因作用对上皮性卵巢癌生成的意义;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作用(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建立遗传背景明确的过表达HER2/neu基因的T29Nt、T80Nt卵巢癌细胞模型。2.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揭示遗传成分与腹膜腔微环境共同诱导作用对正常人类卵巢表面上皮向卵巢恶性肿瘤转化过程的影响。3.观察并检测肿瘤生物学特性,为更多的卵巢肿瘤研究建立可靠稳定的肿瘤细胞模型,为临床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HER2/neu基因导入永生化人类卵巢肿瘤前细胞系 [研究目的] 构建表达HER2/neu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将逆转录病毒感染两个永生化的人卵巢上皮肿瘤前细胞系T29、T80,经过药物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HER2/neu基因的T29N、T80N永生化细胞系。观察稳定过表达HER2/neu基因的T29N、T80N细胞株形态特征,并通过软琼脂实验检测细胞进行活体外探测评价和定量分析细胞纯系化集落生长的潜力和生物学特性。 [研究方法] 1.将带有HER2/neu基因的pBabe-HER2/neu-neomycin质粒转染Phoenix amphotropic包装细胞,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病毒上清。 2.用带HER2/neu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两个永生化的人类卵巢表面上皮肿瘤前细胞系T29和T80,T29和T80为本实验室通过将SV40 T/t抗原和hTERT转染至人类卵巢表皮细胞系IOSE29和IOSE80中而获得的永生化细胞系。感染细胞恢复后经新霉素筛选,分别得到稳定过表达HER2/neu基因的T29N和T80N两个永生化细胞系。 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T29、T80、T29N、T80N活细胞形态特征,并比较不同细胞系之间、子代细胞系与亲代细胞系之间的细胞表型差异。 4.采用Western-blot印迹蛋白检测技术,验证HER2/neu蛋白在逆转录病毒感染后细胞系T29N、T80N与亲代细胞及对照细胞间表达的差异。 5.应用软琼脂实验方法,取同代T29、T80、T29N、T80N细胞进行实验,进行活体外探测评价和定量分析细胞纯系化集落生长的潜力。 [研究结果] 1.带有HER2/neu基因质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产生病毒上清感染T29、T80细胞系,获得T29N、T80N 经过pBabe-HER2/neu-neomycin质粒转染Phoenix amphotropic包装细胞,培养产病毒细胞系,获得带有HER2/neu基因的病毒上清。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HER2/neu基因导入到T29和T80中,用新霉素筛选获得含建立HER2/neu cDNA的纯化系,分别命名为T29N和T80N细胞系。 2.亲代细胞与T29N、T80N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瓶内活细胞形态分别为:T29细胞与亲本细胞IOSE29一样具有间质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呈现:细胞间隙略大,稍稍分离,细胞成短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间质细胞形态。而T80细胞与亲本细胞IOSE80一样具有上皮细胞形态学特征,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现: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稍偏位,染色质细致均匀,为较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T29N和T80N细胞都呈现上皮样细胞形态,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稍偏位,染色质增粗不均匀。 3.T29N和T80N细胞系中HER2/neu蛋白表达 通过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以HER2/neu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SKOV3为对照,T29和T80细胞系为HER2/neu低表达,T29N和T80N细胞系获得稳定HER2/neu蛋白过表达。其中β-actin为内参照,比较加样总蛋白的量。 4.体外细胞形成集落能力的差异 取同代的过表达HER2/neu基因的T29N和T80N细胞与T29、T80细胞进行软琼脂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HER2/neu的T29N、T80N细胞株比T29、T80细胞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能力,生成的集落数约为3倍。 [结论] 1.成功构建带有HER2/neu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并通过病毒感染获得稳定过表达HER2/neu的T29N、T80N永生化细胞株。 2.T29N细胞呈现间质细胞形态,T80N细胞为上皮细胞形态。 3.过表达HER2/neu的T29N、T80N株纯系化细胞比T29、T80细胞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能力。 第二部分 永生化细胞系T29N、T80N及移植瘤细胞系T29Nt、T80Nt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分别将T29. T80、T29N、T80N细胞接种到裸鼠的皮下及腹膜腔内,比较这些细胞系在异种动物体内成瘤性及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移植瘤细胞T29Nt和T80Nt的形态学特征,并将移植瘤细胞T29Nt和T80Nt再次接种到裸鼠皮下和腹膜腔内。观察生成的移植瘤的病理学特征,并检测新生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 [研究方法] 1.裸鼠致瘤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T29, T80, T29N, T80N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分别取5×106个T29, T80, T29N, T80N细胞接种于4-6周龄雌性裸鼠皮下,每只两点,每2天观察一次裸鼠,观察肿瘤出现的时间和肿瘤的大小,测量肿瘤体积,绘出细胞生长曲线。皮下移植瘤直径达到1.5cm时,处死裸鼠,切取肿瘤组织,继续培养移植瘤细胞T29Nt和T80Nt,剩余组织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2.分别取5×106个T29, T80, T29N, T80N细胞接种于4-6周龄雌性裸鼠腹膜腔内接种。腹膜腔内细胞移植的裸鼠观察6个月后处理。 3.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取5×106个T29Nt, T80Nt细胞分别接种于4-6周龄雌性裸鼠皮下,每只两点;取5×106个T29Nt, T80Nt细胞分别接种于4-6周龄雌性裸鼠腹膜腔内。观察6个月后,处死实验裸鼠后,切取皮下移植瘤及腹腔移植瘤组织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 4.肿瘤组织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种蛋白表达,主要检测指标有HER2/neu、SV40大T抗原、p53、泛-细胞角蛋白、CA125、WT-1。用相应二抗进行反应。 [研究结果] 1.T29N、T80N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及皮下移植瘤生长曲线 在异种动物接种试验中,T29N细胞经历4个月缓慢的生长在4只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T80N细胞经历4个月缓慢的生长在9只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所形成的移植瘤组织学为低分化肿瘤。对照组T29、T80细胞在裸鼠皮下没有形成移植瘤。 2. T29N、T80N细胞系裸鼠腹膜腔内移植瘤实验情况 T29N、T80N在腹腔腔内接种后观察6个月,没有观察到肿瘤生长,对照组T29、T80的腹腔内接种也没有任何肿瘤形成。 3.移植瘤活细胞T29Nt和T80Nt细胞与其亲代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T29N和T80N在裸鼠皮下形成的移植瘤细胞继续培养,肿瘤细胞命名为T29Nt和T80Nt。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均呈上皮细胞形态 4.T29Nt、T80Nt肿瘤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 T29Nt细胞经历6个月在3只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T80Nt细胞经历6个月在3只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生成低分化肿瘤T29Nt与T80Nt。而T29Nt在腹膜腔内接种观察6个月后有3只裸鼠生成高分化乳头状癌,并有大网膜、肝脏等多器官肿瘤转移。T80Nt在腹膜腔内接种观察6个月后有3只裸鼠形成转移肿瘤,且都伴有多器官转移,但是不同的是肿瘤组织为低分化卵巢癌。 5. T29Nt、T80Nt移植瘤的HER2/neu等蛋白表达 T29Nt和T80Nt肿瘤细胞在裸鼠腹膜腔内生成的肿瘤,HER2/neu蛋白、证明细胞起源的SV40大T抗原、p53、证明细胞上皮起源的泛-细胞角蛋白、人类卵巢癌常用标志物CA125、WT-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为阳性。 [结论] 1.成功地将T29N和T80N在皮下形成的低分化移植瘤并获得T29Nt和T80Nt移植瘤细胞系。 2.在裸鼠腹膜腔内,移植瘤细胞T29Nt可以生成类似于人类浆液性乳头状癌的高分化乳头状恶性肿瘤。 3. HER2/neu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生成密切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熊光武;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双侧隐性浸润[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年01期
2 高谨,彭芝兰,郑艾,张崇淑,陈文贤;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09期
3 李蔚范,李海玲,张婉柳;血清CA125水平监测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复发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10期
4 屠铮,魏丽惠,钱和年,崔恒,虞幸;Ⅲ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与预后[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0年04期
5 吕雯,隋丽华,于丽波;上皮性卵巢癌纤连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王志启;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7 高谨,郑艾,陈文贤,彭芝兰,曹泽毅;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孙廷慰,酆豫增,祝亚平,李双弟;上皮性卵巢癌的综合治疗及疗效分析[J];上海医学;2001年08期
9 席晓薇,万小平,李双弟,杨兆瑞,胡宏慧;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4期
10 刘穗,刘继红,黄鹤,彭小萍,王园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2003年11期
11 许红,王中弥,左馨;Ⅲ期上皮性卵巢癌58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2 蔡云朗,任慕兰,鲁荣绥,沈扬;不同治疗方法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比较[J];江苏医药;2003年11期
13 葛华,罗劲,郭俊利,洪高明;32例I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S1期
14 栗宝华,赵丽嫣;激素和上皮性卵巢癌研究新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3年03期
15 张莉 ,卢秀芬,何常;上皮性卵巢癌内微血管密度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3年01期
16 潘玉真;上皮性卵巢癌非手术治疗现状与展望[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7 郑虹;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学预后因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18 王玉珍,梁志清,常青,史常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04年05期
19 燕鑫,陈春玲,张岩,廖秦平;61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20 郄明蓉,杨小芸,郑艾,张崇淑;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蓓;郭轶男;吕卫国;万小云;陈亚侠;谢幸;;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13例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许红;;Ⅲ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周慧梅;黄惠芳;潘凌亚;沈铿;吴鸣;杨佳欣;;血清CA125值的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叶海燕;陈建国;徐嘉文;陈志红;;has-miRNA let-7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5 谢敏;李艺;崔恒;;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许红;王中弥;左馨;;Ⅲ期上皮性卵巢癌58例临床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郄明蓉;杨小芸;张崇淑;;28例Ⅳ期及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选择与预后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郄明蓉;郑艾;杨小芸;张崇淑;;28例Ⅳ期及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选择与预后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郄明蓉;张崇淑;郑艾;杨小芸;;28例Ⅳ期及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选择与预后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彭素蓉;王金华;陈小祥;;上皮性卵巢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临床意义——附102例报告[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静;上皮性卵巢癌多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2 吴裕中;循环DNA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丽莉;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亚群分化异常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卢媛;上皮性卵巢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姜桦;上皮性卵巢癌侧群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徐常恩;趋化因子受体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内转移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7 吕雯;肝再生磷酸酶-3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拮抗剂的治疗[D];浙江大学;2011年
8 翟小龙;EZH2基因与上皮性卵巢癌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龙丽;NFATc1自身抗体及其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毓;ATP-柠檬酸裂解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艳;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贾静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夏蛮;环氧合酶-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D];中南大学;2009年
4 郭佳义;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初治后正常范围的血清CA125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胡元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64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8 任爱民;上皮性卵巢癌二元发生机制有关问题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柱;137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尉文功;生长抑素受体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