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排污权基础理论重构及其路径
【摘要】:
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控制手段由于是政府的单方面行为,缺乏环境治理相对人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实施的效果,在解决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上,该模式显示出后继乏力的颓势。而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运用,由于其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也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
然而,排污权作为确立排污权交易基础,对其内涵和性质的研究,特别是从法学意义上的界定仍显单薄。目前我国学界对排污权名称界定上就存在分歧,对其性质也存在“公权说”、“私权说”、“资格说”等学说。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学界对排污权内涵界定的基础,概括和归纳了学界对排污权认识上的共识,以便于排污权进入立法为目的,就排污权的性质予以深入的探讨,认为排污权不是一种单一内容的权利,并非仅是指对环境容量的使用权,而是排污资格与环境容量使用权的双重复合,有别于通说认为的民事权利,也不是纯粹的行政法意义上的排污许可,并通过界定排污权的特征和调整排污许可证取得程序的方法协调了排污交易与行政法之间的矛盾;通过解释的方法,重新梳理了民法上物的概念,使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物”、环境容量使用权成为物权,进而将排污权纳入到民法的调整范围,消除了排污权立法的民法障碍。
|
|
|
|
1 |
李冬;王国印;;美国排污权交易给我们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
2 |
李能;;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的新机制——日渐兴起的排污权交易[J];当代江西;2005年12期 |
3 |
孔志峰;;排污权交易的财政机制[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
4 |
梅德文;;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治污的新途径[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
5 |
彭峰;排污权交易法律问题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
6 |
李霞;狄琼;楼晓;;排污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6年06期 |
7 |
唐受印;;试论排污权交易机制[J];中国环境管理;1990年06期 |
8 |
邢晓军;排污权交易及其规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年02期 |
9 |
马中,Dan Dudek,吴健,张建宇,刘淑琴;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
10 |
蔡守秋,张建伟;论排污权交易的法律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
11 |
解怀颖;沈满洪;;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与电力资源计划管制需要寻求平衡点[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8期 |
12 |
曹甜;;排污权基础理论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
13 |
幸红;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探讨[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4 |
赵晓强;;排污交易在中国[J];世界环境;2003年03期 |
15 |
班健;;嘉兴模式试水 全国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挂牌成立[J];环境经济;2007年12期 |
16 |
李寿德,程少川,柯大钢;我国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8期 |
17 |
李寿德;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功能与存在的问题探析[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
18 |
秦丽杰,孙敏,邱红;排污权交易与生态城市建设[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
19 |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排污权交易:一块美味而难咽的“奶酷”[J];华人时刊;2005年Z1期 |
20 |
杨展里;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