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L-18/IL-18BP在ITP发病机制中的调控及其免疫干预作用探讨

单宁宁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患者体内抗血小板抗体增多,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出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确认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TP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仍处于探索之中。深入研究ITP发病免疫异常机制,探讨阻断ITP发病途径无疑对于IT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ITP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尽管B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和成熟产生多种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包括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GP Ib抗体)是ITP发病的直接原因,但T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调导致B细胞激活可能才是ITP主要的发病机制,部分情况下,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导致ITP患者的血小板溶解。许多研究表明在ITP中,T辅助细胞(Th)1和Th2处于失衡状态,Th1/Th2比例明显上调。 Th可以分化为Th1、Th2和Th17亚群。目前研究资料表明,Th1/Th2细胞的平衡,是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间重要的调节枢纽,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巨噬细胞活化等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提高黏膜免疫力,介导体液免疫和Ⅰ型超敏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CD8+T至少也可分为两群,一群与Th1细胞相似,分泌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称为Tc1;另一群与Th2细胞相似分泌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称为Tc2。人们将Th1和Tc1,Th2和Tc2分别统称为Th1类、Th2类细胞。Th细胞之间的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数活动性器官自身免疫病倾向于Th1细胞反应,而Th2细胞反应往往与自身免疫病保护有关。本研究证实ITP患者存在Th1极化现象,与Panitsas FP等人研究相符。 作为T细胞炎症介质的强有力的诱导者,IL-18通过刺激Th1反应、诱导严重免疫紊乱,从而参与一些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IL-18是1996年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因子,其结构与IL-1相似,功能与IL-12相似,但发挥作用却不依赖于两者。人在正常状态下,产生于细胞内的IL-18是以没有生物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由193个氨基酸组成,无N糖基化位点和疏水信号肽序列,N-端有一36个氨基酸的前导序列。经IL-1β转化酶(IL-1βconverting enzyme, ICE)切除其前导序列后,IL-18才以单体的形式表现出生物学活性。与IL-18受体(interleukin 18 receptor, IL-18R)结合,通过IL-1受体相关激酶(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IRAK)途径活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诱导NF-κB结合DNA信息,促进INF-γ等Th1细胞相关因子的释放而导致Th1/Th2失衡的发生。IL-18还可增强Th1细胞的FasL表达,增强FasL介导细胞毒效应,促使T、B细胞的凋亡发生,而凋亡细胞数量与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性相关,因而IL-18在免疫系统和疾病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 18 binding protein, IL-18BP)为Novick等新近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属于免疫超家族成员,能抑制IL-18诱导Th1细胞产生INF-γ,降低INF-γ对NF-κB的激活作用,是IL-18的天然拮抗剂,与IL-18协调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大量研究证实IL-18和IL-18BP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已经检测出上述因子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失衡,而通过内外源性IL-18BP抑制IL-18的作用已成为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着眼点。但是,IL-18体系在ITP的疾病进程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清楚的了解。 近年来,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s, Tim-3)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Tim-3又称HAVcr-2(hepatitis A vires cell receptor 2),只选择性表达在分化的Th1细胞而不是Th2细胞上,通过与Tim-3配体(Tim-3 ligant, Tim-3L)即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 Gal-9)结合,给T细胞提供一种负性共刺激信号,下调Th1及Th17细胞的反应,在自身和异体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既然ITP是一种Th1极化模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Tim-3特异性的表达于Th1细胞中,那么Tim-3是否在ITP发病中发挥作用呢? 本研究以IL-18,IL-18BP,Tim-3等细胞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IL-18体系及Tim-3在ITP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第一部分IL-18/IL-18BP在ITP发病及地塞米松治疗中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ITP患者体内IL-18,IL-18BP,IFN-γ,IL-4;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作用,分析IL-18/IL-18BP在ITP患者中Th1类细胞优势应答中的作用。 方法: (1)抽取37例ITP急性期患者,21例ITP缓解期患者和24例正常人的外周血15mL,其中17例初诊患者标本分别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采样。 (2)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mRNA。 (3)应用ELISA检测ITP急性期,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IL-18,IL-18BP.IFN-γ和IL-4的含量。 (4)应用RT-PCR检测ITP急性期,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IL-18,IL-18BP,IFN-γ,IL-4和T-bet,GATA-3的表达。 结果: (1)经ELISA检测,37例ITP急性期患者血浆中IL-18及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患者;IL-4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8BP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IL-18/IL-18BP升高。 (2)经RT-PCR检测,ITP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18,IFN-γ和T-bet的表达明显升高;IL-4和GATA-3的表达明显降低,IL-18BP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3)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IL-18,IFN-γ和T-bet含量明显降低,IL-18BP含量明显升高。 结论: (1)证实了IL-18,IL-18BP参与了ITP发病; (2)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够促进IL-18BP的生成,拮抗IL-18的作用而缓解ITP的发病; (3)应用外源性IL-18BP干预IL-18的作用可能成为ITP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第二部分IL-18BP对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干预机制探讨 目的: 研究外源性IL-18BP对ITP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γ,IL-4,IL-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IL-18BP在ITP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1)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10例初诊ITP急性期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 (2)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取不同浓度的IL-18BP与PBMCs细胞共同培养48h; (3)采用ELISA和RT-PCR的方法检测IFN-γ,IL-4,IL-10,IL-2及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 (4)CCK-8法检测IL-18BP作用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 (5)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8BP作用后淋巴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 (1)IL-18BP明显抑制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BMCs中IFN-γ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抑制更为明显(P0.01);同时IL-18BP能促进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BMCs中IL-10的表达; (2)IL-18BP对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没有影响(P0.05); (3)AnnexinV-FITC-FCM分析见,ITP急性期PBMCs加入IL-18BP后凋亡细胞增加,而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 结论: IL-18/IL-18BP在ITP的免疫紊乱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外源性IL-18BP能够抑制ITP患者体外PBMCs中IFN-γ的表达,促进IL-10的生成;还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凋亡对ITP免疫失调起调节作用。也提示我们通过增加IL-18BP含量拮抗IL-18产生和活性可能是ITP治疗的一个策略和方向。 第三部分IL-18/IL-18BP及Tim-3在ITP患者脾脏的表达 目的: 探讨ITP患者脾脏IL-18,IL-18BP,IFN-γ,IL-4,Tim-3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分析IL-18,IL-18BP,Tim-3在ITP患者中Th1类细胞优势应答中的作用。 方法: (1)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ITP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标本12例;同时另选2001年1月—2008年12月因创伤性脾破裂而手术切除的正常脾标本10例作对照研究; (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TP及对照组脾脏IL-18,IL-18BP,Tim-3的表达; (3)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TP及对照组脾脏IL-18,IL-18BP,Tim-3的表达; (4)从脾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含PHA 10μg/mL,10%FCS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悬液及PBMCs备用; (5)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IFN-γ,IL-4,IL-18及IL-18BP蛋白的表达; (6)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IFN-γ,IL-4,IL-18及IL-18BP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 结果: (1)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L-18及IL-18BP在ITP患者脾脏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im-3在ITP患者脾脏中的表达和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2)脾PBMCs培养48小时后,ITP患者IL-18和IFN-γ的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IL-18BP含量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646);IL-4低于检测限; (3)RT-PCR检测脾PBMCs中细胞因子mRNA结果显示ITP患者IL-18的表达是正常对照的3倍,IL-18BP的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Th1细胞因子IFN-γ及转录T-bet表达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和转录因子GATA-3的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PBMCs在PHA的刺激下培养48h后ITP患者IL-18和IFN-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结论: (1)ITP患者脾脏中存在Th1/Th2细胞因子极化; (2)ITP患者脾脏中Tim-3-Gal-9通路失衡,可能参与ITP的发病; (3)ITP患者脾脏CD4+T细胞分化紊乱,分泌Thl细胞因子(IL-18,IFN-γ)能力异常升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仲人前;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邱谷风;许化溪;苏兆亮;;细胞因子和抗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2期
3 朱忠;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杜世文;俞创奇;石欢;;辅助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的相关性[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2期
5 王红美,沈柏均,时庆,侯怀水;T_H亚群细胞因子在儿童ITP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年01期
6 王俊;郑冬;张珑涓;郑朝旭;;ITP患者脾切除前后外周血Th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年05期
7 张军芳;蒋飞霞;张宜;夏永祥;;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4期
8 矫杰,王桂兰;细胞因子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6年04期
9 李黎;黄仕和;杨晓明;;细胞因子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范颖,马骥,陶淑春;细胞因子对ITP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年01期
11 印厚才;邓剑兰;;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32期
12 高俊;丁真奇;;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6年05期
13 郑治钢;细胞因子及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检验;2001年02期
14 许以平;细胞因子在免疫网络中的调控作用与临床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7年04期
15 阳乐;许鹏;;抗感染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2期
16 许伟;王保龙;黄琼;周志风;罗鹏;;改良的混合细胞因子在诱导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年01期
17 袁芳;杜小萍;鞠吉雨;;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09年04期
18 马大龙;杨良斌;;细胞因子[J];科学观察;2009年03期
19 张红梅;;浅析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J];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20 陆卫忠;徐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细胞因子的研究概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国;陈波;肖亮;张颢;展昭民;张伯龙;马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王红美;沈柏均;时庆;李继增;;辅助T细胞亚群与儿童ITP[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冯爽;陈宏;;STAT4和IL-35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4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华学明;刘小惠;;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施维群;黄灵跃;孟庆宇;程贤文;;细胞因子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中的影响[A];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6 陈哲宇;齐清会;;抗炎灵对腹部外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作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独军政;陈怀涛;刘胜旺;孔宪刚;;鸡细胞因子作为治疗制剂和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宾爱弟;陈宏;;Th17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宁宁;IL-18/IL-18BP在ITP发病机制中的调控及其免疫干预作用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柴若楠;2型固有淋巴细胞在RSV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活化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胡爱心;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张安英;草鱼热激蛋白70(HSP70)的细胞因子功能及参与炎症反应调节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孟繁华;IL-33及其受体ST2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陈红梅;融合细胞因子影响HBV preS2S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孙海晶;p300/HDAC介导的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参与Th1细胞因子IL-12和IL-18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刚;人TH2细胞因子对异种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张灿;荷斯坦奶牛细胞因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杨振林;T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预测大鼠肝移植免疫状态中的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iR-146a调控HIV-1复制的效应及机制[D];武汉大学;2018年
2 刘小艺;黄连素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旭;早期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血浆细胞因子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毛从政;小鼠感染P.marneffei后机体免疫变化的实验研究:Th1/Th2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在其中的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豹;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D];新乡医学院;2018年
6 张腾;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7 吴发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在感染兔组织中的分布、致病性及其诱导的细胞因子应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8 王一哲;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美罗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MDSC、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蒋元;狂犬病病毒感染诱导小鼠脑内细胞因子产生的初步探索[D];广西大学;2017年
10 李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ETV抗病毒治疗中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张蕾;引流熊胆制品安全性遭质疑[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王建新 主持;精细而复杂的细胞因子“大家庭”[N];医药经济报;2018年
3 俞芊静 编译;副炎症:不容忽视的“火警”[N];文汇报;2017年
4 通讯员 何育萍 记者 王玉华;我省细胞因子研究获重大突破[N];湖北日报;2001年
5 ;独辟蹊径 追根溯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赵海滨;沈承玲;刘金民;健心汤可调控CHF患者细胞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王建新 主持;越接越长的CAR-T小车[N];医药经济报;2018年
8 新言;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吗?[N];科技日报;2005年
9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徐叔云 魏伟 王华 吴成义 李常玉;细胞因子是柄双刃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 李珩 通讯员 胡红升;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N];重庆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