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亓文婷  
【摘要】: [背景]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HBV感染后有10%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0%左右转化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又有10%发展为肝癌。乙肝不仅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已成为了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山东省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于1979年、1992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92年调查表明,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75%和57.63%,属乙肝高流行区,基本规律和流行强度与1979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992年山东省HBsAg携带率平均为7.2%,属乙肝高、中流行区。2006年山东省HBsAg携带率平均为3.39%,虽然相比1992年下降趋势明显,但是其报告病例数依然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分为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疾病健康负担包括死亡和非死亡损害两个方面,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前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后者主要包括因疾病死亡所致间接经济负担和伤残所致的间接经济负担。本研究主要对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健康负担进行分析。对疾病的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危害,有效制订防治策略。 【研究目的】 (1)了解山东省1990-2007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流行状况及变动趋势,比较3种疾病的分性别、年龄别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同时初步评价乙肝疫苗接种以来乙肝防治的效果,以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对山东省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价,并进而计算归因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疾病负担。初步了解乙肝及其相关疾病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帮助卫生行政部门了解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 [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山东省1990~2007年乙肝发病资料,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死亡资料,以及历年人口资料,利用发病率、死亡率、性别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对上述3种疾病进行流行趋势的分析,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期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流行趋势进行总体的分析,为消除乙肝与肝硬化死亡存在的交叉分类现象,将乙肝与肝硬化合并分析死亡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对乙肝相关疾病有总体的了解。同时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以来小年龄组的乙肝发病趋势。 利用山东省2004-2005年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资料及2007年开展的山东省恶性肿瘤现患状况抽样调查中获得的肝癌患病资料和残疾权重资料,结合2005年山东省分年龄组人口数及乙肝发病数,计算2005年山东省乙肝、肝硬化和肝癌3种疾病的疾病负担,然后估算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采用的主要指标为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利用乙肝死亡资料计算早逝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s),利用发病资料结合残疾权重和病程资料计算失能引起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以肝硬化死亡资料为基础,利用公式计算YLLs,应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介绍的间接法估算肝硬化的YLDs,根据死因卡上肝硬化的分类,同样计算出乙肝后肝硬化的疾病负担;肝癌YLLs利用肝癌死亡资料根据公式计算,YLDs利用肝癌患病资料与残疾权重资料按照公式计算,HBV感染引起的肝癌疾病负担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中肝癌源自HBV的比例计算。最后计算归因于HBV感染的总疾病负担。 [主要结果] 1.1990~2007年山东省共报告乙肝437094例,年均总发病率为27.32/10万,男性发病率(38.42/10万)高于女性(15.83/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15-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而0-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乙肝平均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 2.山东省人群乙肝死亡率下降趋势具有临界显著性,但调整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肝硬化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肝癌调整死亡率基本稳定。无论乙肝、肝硬化还是肝癌,历年的男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 3.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分别导致211616、40457和309744个DALYs损失,肝癌负担最重,乙肝次之,肝硬化相对最轻。乙肝疾病负担中以残疾所致的YLDs为主(占81.39%),肝硬化和肝癌疾病负担均以早死所致的YLLs为主(分别占80.67%和96.95%)。 4.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分别损失211616(其中YLLs为39377,YLDs为172239)、16783(其中YLLs为13497,YLDs为3286)和247795(其中YLLs为240236,YLDs为7559)个DALYs,归因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总疾病负担为476194个DALYs损失,相当于每10万人口514.92个DALYs损失。男性负担分别是女性的2.19、2.36和3.16倍。病人的例均DALYs分别为乙肝4.80、乙肝后肝硬化13.73、肝癌11.11。 5.估计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29.49亿元,其中伤残所致间接负担占83.96%。因肝硬化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4.93亿元,其中死亡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占79.72%。因肝癌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4.90亿元,其中死亡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占97.22%。 [主要结论] 1.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以来,小年龄组的乙肝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要降低全人群的乙肝发病率,还需要继续提高其他高危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2.男性青少年人群是山东省乙肝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疫苗免疫力度。 3.乙肝病毒通过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对山东省人群造成沉重的健康负担及间接经济负担,控制HBV感染拥有巨大的潜在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东;;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中CD4~+和CD8~+表达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20期
2 冯慧琴;许祥稳;殳长林;;拉米夫定、水飞蓟滨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1期
3 李慎立;;自拟赤丹养血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残留黄疸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4 赵金玲;王秀洁;;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TNF-R_1及TGF-β_1含量与肝功的关系[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2期
5 水天;;乙肝肝硬化患者HBSAG滴定度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7年11期
6 段惠春;范仲麟;王学红;;免疫细胞在乙肝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09期
7 宋晓丹;马轶;;乙肝肝硬化患者196例的HBV复制状况与肝癌发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6期
8 林格;;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7期
9 吴舟;王耀新;;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10 高祥;张齐;王燕;;膦甲酸钠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15期
11 袁晓英;;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03期
12 岑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J];内科;2008年06期
13 刘天保;;雅博司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26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14 乔慧;刘秀英;任彬彬;杨静;;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5 周俊卿;李红;;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8期
16 刘小红;李延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的测定及其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17 白延东;西宁地区45例肝硬化患者死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18 郭惠学;边壮;;综合降低血氨浓度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2期
19 乔慧;任彬彬;刘秀英;吴军;;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20 刘仲满;;血清粘附分子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诊治的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莹;谭庆华;周力;;180例肝硬化病因及并发症分析[A];2009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病学术交流暨专题学术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向红;张百宁;;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范春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连娟;薛伟力;周显礼;;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患者肾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象霖;魏世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肝硬化疗效分析[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燕;柳丽平;白文元;;彩超对肝硬化不同时期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谭有娟;;对肝硬化患者实行饮食教育方法的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中的疏导护理[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琦;时高峰;刘响;齐晓辉;;双源CT对比剂优化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成像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涛;高英堂;韩涛;景丽;王风梅;沈浩;;应用PCR方法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HBV cccDNA[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梅红;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及其预防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陶庄;淮河流域“癌症村”归因于水的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黄鹏;湖南浏阳农村慢性病疾病负担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尚煜;我国儿童主要土源性线虫病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邬海博;肝硬化患者颅脑MRI与~1H-MRS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张廷坚;肝硬化中医证候及临床用药相关文献之计量学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张丽;乙肝疫苗使用20年后山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心岩;HLA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易患性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栗华;TGFβ1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陶然;乙肝肝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DNA甲基化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文婷;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慧敏;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孟辉强;肝硬化肺动脉高压的MSCT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蓥鑫;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前血清钠水平对患者术后再出血及生存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晓花;明胶海绵颗粒与PVA颗粒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亓文骞;脾动脉栓塞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其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7 郝凯;64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在肝硬化、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钟宏福;液质联用技术在糖耐量受损和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婷;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病评估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大辉;人血白蛋白输注速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侯金林 整理 王玲玲;预防是管理乙肝耐药的最佳策略[N];健康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何佳颐 特约记者 黄显斌 唐明山;肝硬化可以逆转[N];健康时报;2003年
3 刑少文;专利纠纷未了 抗乙肝药再掀渠道暗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申伟;乙肝不可怕[N];河北科技报;2004年
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教授 杨旭;注射疫苗后怎么还会患乙肝[N];健康报;2002年
6 石峥;乙肝症不同 治疗需慎行[N];健康报;2003年
7 缪正秋;乙肝我们该怎么治[N];健康报;2004年
8 罗刚;消除乙肝歧视一劳永逸?[N];健康报;2004年
9 吴学安;“乙肝歧视”背后的漠视[N];人民日报;2003年
10 ;乙肝“克星”梁锡轩[N];市场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