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中国南海海绵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复杂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新药和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我们对采自于中国南海海域的5种海绵动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同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和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综合运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这些生物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5个化合物,包括:21个倍半萜,4个二萜,6个甾体,11个3-烷基吡啶生物碱,2个多聚不饱和胺酮类化合物,4个长链类化合物,3个核苷类化合物和4个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其中有1个新骨架化合物、12个新化合物和1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相对构型是在分析1D、2D NMR、UV、IR、旋光等波谱学数据、化学沟通以及与报道的已知化合物数据比较的基础上确定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发现了一些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不仅加深了对上述生物材料化学成分的了解,而且为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在对海绵LS-340(Axinyssa属)和YAL-64(Acanthella属)的研究中,不仅分离得到常共存的含有异腈、异硫氰和甲酰胺等基团的含氮倍半萜(共21个),我们还得到了含有异腈、异硫氰和甲酰胺等基团的kalihinane型二帖化合物(共4个),其中4个新化合物。我们小组曾在上述海绵的同一海域采集的海洋软体动物血红六鳃(Hexabranchus sangueneus)和丘凸叶海牛(Phyllidiella pustulosa)中分离得到过一些与上述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含氮倍半萜,软体动物常常通过富集食物中的活性物质以建立自身的化学防御体系,我们初步推测这些倍半萜可能来源于它们捕食的海绵,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两类无脊椎动物间的关系是捕食。
在对海绵LS-58 (Topsentia属)、WZ-33 (Fasciospongia属)和海绵WZ-9(Haliclona属)的研究中发现了13个长链的生物碱化合物,其中1个新骨架、8个新化合物和1个新天然产物。含有醛基末端的3-烷基吡啶生物碱在软体动物中曾经被分离得到过,但是新天然产物4-4是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的含有醛基末端的3-烷基吡啶生物碱。新骨架化合物6-5是由3-亚甲基吡啶与一个倍半萜连接而成,结构十分新奇。
生物活性研究显示,含氮的倍半萜及二萜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如:2-6,2-11,3-3,3-4,3-9和3-10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烷基吡啶生物碱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如:4-1,4-3,4-7,4-8和4-10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有较好的调控作用。
|
|
|
|
1 |
范曼芳,陈琼华;褐藻酸钠的提取、分析和生物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
2 |
张忠诚;卫永弟;魏俊杰;;大豆皂甙的药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3期 |
3 |
马淑涛;张天民;;不同工艺硫酸软骨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年03期 |
4 |
王兴坡;徐丽君;;硝基糠醛缩氨基硫脲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年10期 |
5 |
罗喜牛;王新昌;李毅进;颜俊岩;潘涤;;国产四川-Ⅱ吸附剂从孕妇尿中提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3年03期 |
6 |
张志波;王立久;王放;黄玉璞;赵凤江;;高强度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的研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7 |
翟雷,卜晓萍,潘萍,沈心亮;神经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定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年01期 |
8 |
;英发明新型生物活性绷带[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4期 |
9 |
金艳,王秀琴;肝素/硫酸类肝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J];食品与药品;2005年08期 |
10 |
苏葆辉,冉均国,苟立,王方瑚;等离子体活化羟基磷灰石(HA)的机理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4期 |
11 |
张剑,傅海燕,杨瑞静,蒲勤,王孝功,路凡,赵忠良;人防御素-α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初步检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9期 |
12 |
陈英华;董为人;肖应庆;赵冰雷;胡国栋;安连兵;;一种新型真皮替代物——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英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3 |
李文;赵绮华;王锡忠;赖荷;刘永平;陈丽金;;利用ELISA技术检测尘螨变应原的生物活性[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1期 |
14 |
李茹冰;傅泳航;李继东;佟明华;杨联萍;孔祥平;;Pichia酵母表达重组人可溶性TRAIL的纯化与生物活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3期 |
15 |
付文卫;窦德强;裴月湖;;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6 |
张云峰;魏东;邓雁如;郭祀远;陈峰;;三萜皂苷的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J];中成药;2006年09期 |
17 |
邓小红;郑玉玲;曾政;姜永强;;重组金葡萄球菌肠毒素B纯化工艺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1期 |
18 |
宋丽娜;黄晓东;雷红;李谦;欧瑜;黄凤杰;吴梧桐;;一种新的鲨鱼肝刺激多肽(sHSP)刺激肝细胞增殖和保护受损β细胞作用(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7年04期 |
19 |
王宾;刘大有;刘永宏;;蜂海绵属动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7年12期 |
20 |
袁继承;蒋永和;沈志滨;;旱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