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香椿芽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及亚硝酸盐降解技术研究

陈欣  
【摘要】: 香椿为楝科,香椿属,学名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为我国特有树种。香椿芽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据中国医科院测定,每百克鲜香椿种含水分84克,蛋白质9.8g,为群蔬之冠。香椿芽具有极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香椿树可做为优良用材。近期研究发现,香椿芽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毒性物质。亚硝酸盐摄入人体后会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导致死亡。 本研究于济南香椿生产基地采摘及市购红芽椿作为研究材料,研究香椿芽中亚硝酸盐的分布规律,探索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目的在于为低亚硝酸盐含量香椿芽制品的生产及加工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香椿树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提高香椿芽制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目的。 通过比较香椿树不同长度的香椿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发现有54.5%的植株的长芽的亚硝酸盐含量较短芽低。通过比较顶部芽,中部芽中亚硝酸盐含量,发现所测定的香椿树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采用氧化还原剂溶液浸泡及热水浸泡的方法,设置不同的浓度及浸泡时间,对香椿芽进行处理,而后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未处理前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比较,观察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处理前后的维生素C含量,以观察亚硝酸盐降解法对香椿芽中营养物质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首先单独进行氧化还原剂溶液浸泡处理实验和热水浸泡处理实验,选取亚硝酸盐降解效果较好的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而后将两种处理方法结合,采用单独实验中选取的处理浓度及时间对香椿芽进行处理,观察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单独氧化还原剂处理中降亚硝酸盐效果最优的溶液处理依次为13%的碳酸钠溶液,2%的葡萄糖溶液,0.5%的维生素C溶液及0.03mol/L的双氧水。热水浸包实验中,综合考虑亚硝酸盐去除率与维生素C损失率,5s及30s的处理时间最优。综合处理方法中,以2%碳酸钠溶液高温浸泡5s的处理及13%葡萄糖溶液高温浸泡5s的处理最优。 对经过亚硝酸盐降解处理的香椿芽样品分别进行冷冻和腌制贮藏,每30天测定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观察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每60天进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观察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冷冻贮藏的香椿芽,其亚硝酸盐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贮藏期间有小幅度的波动;经过腌制处理的香椿芽,其亚硝酸盐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经过降亚硝酸盐处理的香椿芽进行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伴随着挥发油含量的降低,经过处理后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样品具有低的挥发油含量。 利用降亚硝酸盐含量的综合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香椿芽中的亚硝酸盐含最,为今后研制低亚硝酸盐香椿芽制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世印;家庭培育无污染的绿色种芽香椿[J];吉林蔬菜;2000年01期
2 周艳丽,孙艳,高红春;日光温室香椿高产高效栽培[J];西北园艺;2000年06期
3 乔勇进,张敦论;地堰香椿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1期
4 牛翔;香椿的用途及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2期
5 武爱兵;香椿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6 奥小平;旱坡地香椿根系萌蘖规律的研究——以太行山石灰岩区为例[J];经济林研究;2002年01期
7 杨为燕;香椿的栽培及经济价值[J];经济林研究;2002年04期
8 任文萍,刘钊金;香椿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2002年02期
9 郝继伟;浅谈香椿的资源价值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10 焦晓光;大棚香椿专用苗培育技术[J];山西林业;2003年03期
11 隋云吉,郭润华;新疆菜用香椿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03年04期
12 巩振辉;香椿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技术[J];西北园艺;2003年09期
13 潘秋祥;大棚香椿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年01期
14 段雯蓓;如何辨别新陈香椿种子[J];陕西林业;2004年02期
15 郭天亮,李素林,李鹏,白静静,王孝立;香椿育苗与苗木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2004年03期
16 戴桂芝;香椿的开发利用及高产高效栽培[J];北方园艺;2004年04期
17 林细平;香椿山地栽培试验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18 郑锐;香椿栽培方法[J];安徽林业;2004年06期
19 刘波;李福英;;山区露地香椿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年02期
20 马秀英;;速生香椿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玉珍;不同种源香椿抗性机理及综合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刘映良;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小华;30个香椿样本的性状评价与选优[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秀信;香椿资源开发与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翔宇;中国香椿属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何丹;8个种源香椿的营养动态变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茂丽;香椿优良单株的初步筛选及其综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丁小飞;香椿芽休眠的解除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陈德根;菜用香椿优良种源评价与筛选[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金萍;香椿对硝态氮积累和同化特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有旺;不同种源香椿种子及苗木差异性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任树强;药剂处理对香椿休眠解除及嫩芽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山;关于食用香椿的种植技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3年
2 ;香椿的种植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王小玉;香椿育苗也可在夏季[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4 郝楠;夏季:香椿育苗的技术[N];中国特产报;2004年
5 段雯蓓;如何辩别新陈香椿种子[N];农民日报;2004年
6 胡立丽;香椿夏季育苗要点[N];云南科技报;2005年
7 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 段寅成 山西省林业厅试验苗圃 胡万银;香椿种芽无土栽培[N];山西科技报;2001年
8 河北 申翠平;花木鉴别小知识[N];中国花卉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