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P-SV转换波DMO方法研究

范国苗  
【摘要】:传统地震勘探的缺陷之一在于地震信息量严重不足。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地球内部介质的属性,仅利用纵波信息是不够的,需要用到转换波信息。倾角时差校正(DMO)是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难点。对于转换波DMO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转换波勘探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二维转换波DMO。二维转换波DMO主要有几何DMO和f-k域DMO两种实现方法。几何DMO能够一步完成NMO和DMO处理,直接获得叠加剖面,但由于不能较好地解决振幅和相位问题,影响了叠加剖面的效果。f-k域DMO可以较好地处理振幅和相位问题,但当前的f-k域DMO算法多数基于二阶近似运动学方程,计算误差较大。本文基于运动学原理对转换波DMO脉冲响应近似公式进行修正。从修正后的公式出发,利用转换波DMO的机理及傅利叶变换方法推导出本文的f-k域转换波真振幅DMO算法。脉冲响应试验和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转换波DMO算法符合转换波的运动学原理,减少了运动学误差,达到了将非零炮检距的转换波数据校正到零偏移距的目的。在本文f-k域转换波DMO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与纵向速度变化相关的修正项推导出可用于纵向变速介质的转换波DMO算法。脉冲响应试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三维转换波DMO。三维转换波DMO问题至今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参考耿建华的三维纵波DMO算法,将三维倾角时差分裂为两个正交方向上的二维倾角时差,然后在这两个正交方向上分别做一次二维f-k域转换波DMO,实现了能适应任意观测方向的三维f-k域转换波DMO。 (3)转换波DMO速度分析。转换波DMO速度分析问题至今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对输入数据抽取共偏移距道集,用扫描速度对共偏移距道集数据作转换波DMO处理,得到速度扫描结果。从速度扫描后数据中生成超道集并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速度谱。速度谱及速度扫描结果的结合即是速度分析的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瑞伦;倾角校正分析中的“精确log DMO”法[J];石油物探;1994年02期
2 朱衍镛;;物探局研究院研制出PS转换波处理软件包[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3期
3 David Kessler;张玺科;;Jacubowicz倾角分解法的DMO速度分析[J];国外油气勘探;1994年05期
4 耿建华,马在田;在f-k域实现转换波(P-SV,SV-P)DMO[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1期
5 王华忠,徐蔚亚,徐兆涛,匡斌,马在田;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3期
6 范国苗;何兵寿;;P-SV转换波真振幅DMO[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7期
7 王勇,秦顺亭;三维地震资料的全三维处理方法及其在江苏地区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6期
8 王兆湖,蒋连斌,许艳萍,张凤军,王汝珍;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J];石油物探;1999年02期
9 潘树林;高磊;周熙襄;钟本善;;一种改进的P-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J];石油物探;2007年02期
10 郭向宇;蒋小松;张国娟;霍丽娜;;复杂区三分量转换波数据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1期
11 许世勇,耿建华,马在田;转换波DMO及其快速算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5期
12 斯兴焱;李录明;罗省贤;;VTI介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2期
13 王勇;;具有倾角滤波的精确对数DMO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5期
14 李国发,牟永光,戴东,关丽梅,梁奇,张武斌;任意V(z)DMO处理技术在大港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6期
15 杜思耕;赵莉;;利用ALPHA/GRISYS工作站对地震资料进行全三维处理的应用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3年03期
16 孙沛勇,李承楚;利用倾角分解法实现转换波DMO[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02期
17 傅旦丹,朱宏彰,何汉漪;一种确定转换点的算法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02年01期
18 杨子兴,金晓雷,张林松;溱潼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联片处理技术和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2004年04期
19 王世青;孟小红;于春玲;王建民;崔凤林;贺玉山;陈秀娟;;地震异常振幅自适应压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5期
20 曹务祥;李海翔;;横波微测井转换波静校正方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飞;常旭;刘伊克;;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谢飞;常旭;刘伊克;;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录用;罗省贤;;P-SV转换波处理方法及其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马婷;李庆春;叶佩;;EOM法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及初至与反射波联合层析速度建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燕;董敏煜;;P-SV转换波的共转换点水平叠加[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蒋小松;戴海涛;李明亮;;多波多分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庞全康;屠世杰;王丽;;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处理[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昭军;唐建明;;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洋;袁建新;董敏煜;李承楚;;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应用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唐建侯;杨慧珠;贺振华;李亚林;;P-SV快慢横波分离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崔杰;弱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AVO分析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天吉;纵横波高精度匹配方法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曹谨玲;奥利亚罗非鱼DMO和DMT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何登科;多波地震勘探中观测系统设计与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铁强;地震属性及其对实际数据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计扬;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动力学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勤;VTI介质多波射线追踪及各向异性参数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8 蔡明刚;各向异性介质三维倾斜界面共反射点/共转换点道集NMO速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9 刘国华;二维零偏移与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国苗;P-SV转换波DMO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姜岩;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及双折射分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卢勇旭;非线性全局最优化方法在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4 赵旭;转换波多次覆盖道集抽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建华;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及动校正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马婷;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林文;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油田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陈硕;政府主导战略下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伍敦仕;多波(含VSP)速度分析与动校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欧阳炀;地面地震转换波叠前偏移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凌云 马晓秋;构筑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平台[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通讯员 陈玉霜 李安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阶段性成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 鲍智良;TETRA 2000年世界大会介绍[N];通信产业报;2001年
4 满雪岩;中国旅游目的地管理和营销的关键与战略抉择[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彼路国际旅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lastair M.Morrison;何为目的地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小溪;印尼明年煤产量将达到3.8亿吨[N];中国冶金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