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王爱美  
【摘要】: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层面上对经济类语篇中隐喻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旨在运用这一理论阐释经济类语篇中隐喻的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为经济类语篇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完整的框架结构,遵循一套完整灵活的运作机制。它的基本运作需要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整合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被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阐释的过程,生成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人们理解经济类语篇中隐喻时内在的心理运作机制,从而为从认知角度诠释经济类语篇中的隐喻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 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方向和基本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回顾了对隐喻的传统与近代的研究,以及从两个不同角度对经济类语篇中的隐喻进行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概念整合理论的介绍,包括四个心理空间、跨空间映射、选择性投射和概念整合的过程。第四部分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个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三个经济类语篇中的隐喻从背景、概念整合四个空间的产生及主要映射和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松;;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冉明志;;概念整合理论对死亡委婉语的阐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春辉;;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在诗歌隐喻认知解读的相容性[J];作家;2008年16期
4 高培新;焦红卫;;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5 高培新;焦红卫;;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娜;;俄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胡寒婕;潘娣;;概念整合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8 殷水贵;邹芳;;论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9 孔宪遂;;概念整合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10 李磊;;从概念整合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1期
11 刘晓燕;;从概念整合视角看商务英语翻译知识的建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12 邬爽;;英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视角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13 张韬;;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英语名名习语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14 韩院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英语谜语的在线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15 霍中惠;;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6 邹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17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8 丁川;;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构成的认知阐释[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9 许群爱;康灿辉;;概念整合理论对《围城》中新奇隐喻的阐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0 高彬;;简评合成空间理论的不足[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坤;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栾丽娜;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认知阐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洁;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庄丽媚;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琼玉;躯体标识器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足和修正[D];暨南大学;2009年
6 朱璨;广告语篇中仿拟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10年
7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曹玲;间接言语的认知阐释[D];河北大学;2005年
9 蔡有恒;英语深层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伍倩;英语时态主观性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