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赤潮灾害及其综合防治的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

古中博  
【摘要】: 近年来,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加重,赤潮灾害发生频繁,防治工作实施刻不容缓。赤潮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复杂工作,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不同层面的协调,由于缺乏不同层面的协调机制,现有的防治体系存在政策实施效率较低、可行性较差的问题,难以满足赤潮防治工作的要求。因此,赤潮防治研究工作的关键是如何将不同领域理论进行融合,为防治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系统的理论指导,构建较为完整的赤潮防治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点,本文从如何提高赤潮防治工作的效率和如何提高赤潮防治工作实施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展开,创新也多与这两方面内容相关,具体如下: 一是探讨赤潮发生的内在社会经济机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针对海域环境资源使用存在的共有性问题,提出海域环境资源权属分离解决方案;针对外部性问题,探讨实施有差别收费和基于科斯手段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针对政府管理失效问题,提出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 二是构建赤潮灾害防治体系,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对富营养物质过度排放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进行适度的生态补偿等富营养物排放的管理控制思路。 三是对赤潮发生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进行量化研究。构建赤潮发生过程动态演变模型、赤潮防治的投入产出模型等相关模型,通过对赤潮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投入产出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为赤潮防治资源分配和相关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四是构建了赤潮防治工作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包括:海域环境容量估算、赤潮危害量化计算和赤潮防治工作效益评价体系等,为政策制定和方案实施提供参考。 各章节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赤潮灾害成因、危害、赤潮技术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赤潮防治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介绍。 第二章:对我国的现行赤潮防治体制进行分析,简述目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不同手段在赤潮发生过程所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探讨赤潮发生的社会经济机制根源,分析现行防治政策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并考察相关防治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第四章:进行赤潮防治资源配置与优化研究,通过防治资源分配的调整和优化,提高防治资源的使用效率,并达到防治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章:建立了一系列赤潮防治生态—经济模型,如:赤潮防治的系统模型、赤潮发生过程动态演变模型、赤潮防治投入产出模型等,利用这些模型对赤潮发生进行了量化研究及对防治工作进行投入产出研究。 第六章:进行富营养物质排放控制研究,提出应改变现行的浓度为主的控制模式,构建赤潮防治的富营养物排放控制的新体系。 第七章:构建赤潮防治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赤潮防治工作合理性与有效性。并通过赤潮灾害损失评价、富营养物总量控制实施效果评价、赤潮防治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构建赤潮防治的评价体系。并借助赤潮防治工作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为赤潮防治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或对实施过程进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庆;“赤潮灾害预报技术研究”课题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J];东海海洋;2002年01期
2 许建平;浙江沿岸的赤潮灾害及防治对策[J];东海海洋;1992年03期
3 甘子钧;周义;陈永泉;;赤潮“蓝色摇篮”破坏者[J];环境;2005年04期
4 殷政章 ,唐丽美 ,任荣珠;菲律宾的赤潮灾害与研究[J];海洋信息;1999年11期
5 赵俊胜,周文涛;赤潮灾害的防治管理──沧州连年发生特大赤潮的反思[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4期
6 葛根;王洪礼;;基于生态系统的赤潮综合治理研究[J];海洋技术;2007年01期
7 李宗品;;辽宁沿海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年01期
8 李亚楠;隋吉学;马加蕊;;2000年我国沿海赤潮发生规律及成因分析[J];水系污染与保护;2002年02期
9 黄辰;;构建赤潮预警预报网络[J];厦门科技;2007年03期
10 闵怀;黄备;唐静亮;胡颢琰;;浙江省沿海赤潮灾害的初步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11期
11 王红勇;唐天乐;黄飞;;海南省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10年01期
12 陈淑琴;黄辉;;赤潮发生规律及气象条件[J];气象科技;2006年04期
13 李衍森;陈厚荣;吴斌斌;谭庚大;;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7期
14 王东祥;张元和;;浙江赤潮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浙江经济;2001年11期
15 清水悟 ,刘淑珍;赤潮灾害与防止对策[J];交通环保;1981年06期
16 赵玲,赵冬至,张昕阳,张丰收;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17 文世勇;赵冬至;张丰收;马小峰;杨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1期
18 刘焕平,李娟,文俐;一种赤潮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J];海洋技术;2004年04期
19 李巧香;黄文国;周永召;;新村港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0年04期
20 王婷;宋亮;赵文;;赤潮及其对渔业经济的影响[J];中国渔业经济;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名江;邹景忠;;我国的赤潮灾害及防御对策[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七[C];2002年
2 黄韦艮;;赤潮灾害预报技术研究进展[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韩震;柴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在赤潮灾害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李忠强;卜志国;杨建强;高晓慧;;青岛奥帆赛场赤潮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赵冬至;文世勇;;中国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姜文明;韩言柱;;山东近海海域赤潮灾害及防治对策的探讨[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陆斗定;王春生;黄韦艮;;赤潮的预警与管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张春桂;任汉龙;吴幸毓;曾银东;;福建近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谢健;贾后磊;;广东沿海重点增养殖区赤潮灾害“避灾区”规划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周名江;于仁诚;邹景忠;;中国近海有害赤潮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中博;赤潮灾害及其综合防治的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楼琇林;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观测及其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冬至;我国赤潮灾害分布规律与卫星遥感探测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海萍;河口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生态关系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姬鹏;知识发现技术在赤潮分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冯剑丰;浮游生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赤潮的预测预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王云飞;东海赤潮监测卫星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田华;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转化、排出过程及预警诊断指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林军;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向先全;基于水信息技术的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特性及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梅;九龙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以及主要产毒素赤潮种的变化[D];汕头大学;2011年
2 贺青;厦门内湾赤潮多发区的AOI和pH用于赤潮预警的探讨[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李莉;中国赤潮灾害影响下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最小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文世勇;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房月英;三都湾赤潮监控区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独祎;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监控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钱振松;小波网络及组合预测在赤潮灾害智能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宁勇;数据挖掘在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及赤潮灾害智能预警系统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俊;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及赤潮灾害预报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袁美玲;大亚湾海域海洋卡盾藻生长特征及地理来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东霖;第一季度全国海域共发现五起赤潮灾害[N];中国海洋报;2009年
2 陈艳拢;赤潮灾害卫星遥感业务化监测系统[N];中国海洋报;2011年
3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天凌;“以菌治藻”有效防控赤潮灾害[N];经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蒲朋;赤潮灾害应当加强防治[N];中国海洋报;2001年
5 周英峰 廖文静;赤潮又现 警钟敲响[N];经济日报;2001年
6 杨清双;压舱水导致赤潮灾害有了重要证据[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7 黄中;海洋污染与赤潮灾害[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8 石谷;赤潮灾害与海洋污染[N];解放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专家呼吁推进赤潮灾害的综合性研究[N];科技日报;2001年
10 特约记者 谢恩年;防治赤潮灾害还需措施到位[N];中国海洋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