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摘要】:氨基酸类衍生物及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材料、医药生物、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配位化学研究热点之一。合成新的配体及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其性质及应用,对配位化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L-半胱氨酸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α-氨基酸。它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药方面,它可作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伤害的物质,是治疗肝炎、肝中毒及锑中毒等的解毒剂,其衍生物在医药上也有着广泛的用途。研究L-半胱氨酸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及生物活性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合成了4个系列21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及4个希夫碱配体及配合物的单晶。这些配合物是以L-半胱氨酸缩邻香草醛、L-半胱氨酸缩香草醛、L-半胱氨酸缩3,4-二羟基苯甲醛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为配体合成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D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摩尔电导率及热重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部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抗肿瘤活性及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被用作检测Zn(Ⅱ)的荧光探针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合成了L-半胱氨酸缩邻香草醛配体及它的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为:[M_2(C)_(11)H_(13)NO_4S)_2(CH_3COO)_2] [M=Cu(Ⅱ), Co(Ⅱ), Zn(Ⅱ), Mn(Ⅱ)]。
2.合成了L-半胱氨酸缩香草醛配体及它的5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各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_(11)H_(12)NO_4S)(CH_3COO)(H_2O)]、[Co(C)_(11)H_(12)NO_4S)(CH_3COO) (H_2O)_3]、[Cd(C)_(11)H_(12)NO_4S) (CH_3COO)(H_2O)]·2H_2O]、[Zn(C)_(11)H_(12)NO_4S)(CH_3COO) (H_2O)]·2H_2O、[Mn(C)_(11)H_(12)NO_4S) (CH_3COO) (H_2O)_2]。
3.合成了L-半胱氨酸缩3,4-二羟基苯甲醛配体及它的5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为:[M(C_(10)H_(11)NO_4S)_2] [M=Cu(Ⅱ), Co(Ⅱ), Cd(Ⅱ), Zn(Ⅱ), Mn(Ⅱ)]。
4.合成了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配体及它的7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为:[M_2(C_(58)H_(58)N_4O_8)_2],[M= Cu(Ⅱ), Co(Ⅱ), Ni(Ⅱ), Cd(Ⅱ),Zn(Ⅱ), Mn(Ⅱ), Fe(Ⅱ)]。培养得到了该配体及其铜配合物的单晶,晶体结构测试表明:
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L)配体晶体属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化学式C_(29)H_(26)N_2O_4,M = 466.5。晶胞参数:a = 24.433(2) (?),b=38.886(3) (?),c =4.7896(6) (?),α= 90°,β= 90°,γ= 90°,Z = 8, V=4736.8(8)(?)~3,T = 293(2) K,D_c = 1.308g·cm~(-3),R_1 = 0.046,wR_2 = 0. 0712 [I2σ(I)],F(000) =1968。晶体结构显示,羟基上氢原子与希夫碱的氮原子形成了分子间氢键。
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Cu(Ⅱ)配体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学式C_(12)5H_(127)Cu_4N_(11)O_(25),M =2437.5。晶胞参数:a =13.697(13)) (?),b=14.181(15) (?),c =18.6859(19)(?),α= 69.56°,β=70.07°,γ= 81.63°,Z = 1, V=3195.9(6)(?)~3,T = 298 K,D_c = 1.267g·cm~(-3),R_1 =0.0756,wR_2 = 0. 0.1920 [I2σ(I)],F(000) =1270。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为双核配合物,Cu(Ⅱ)为四配位,分别位于扭转四面体的中心。
5.利用Achar的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的积分法计算程序,分别对30种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拟合,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处理,得出了配合物某步热分解反应机理、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及活化熵变△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
[Cu (C)_(11)H_(12)NO_4S)_2(CH_3COO)]·H_2O第2步热分解反应机理:动力学函数符合反应方程:f(α)=1/4(1-α)[-ln(1-α)]~(-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 = A·e~(-E/RT)·f(α) = A·e~(-E/RT)·1/4(1-α)[-ln(1-α)]~(-3),E = 349.5 kJ·mol~(-1),lnA = 73.74,r = 0.9900,△S~≠= 363.6 J·mol~(-1)·K,△G~≠= 161.2 kJ·mol~(-1)。
[Zn_2L_2]第2步热分解反应机理:动力学函数符合二级反应方程:f(α)=(1-α)~2,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 = A·e~(-E/RT)·f(α) = A·e~(-E/RT)·(1-α)~2,E = 390.5 kJ·mol~(-1),lnA = 66.68,r = 0.9884,△S~≠= 242.2 J·mol~(-1)·K,△G~≠= 287.0 kJ·mol~(-1)。
[Cu_2(C)_(11)H_(13)NO_4S)_2(CH_3COO)_2]、[Cu(C_(10)H_(11)NO_4S)_2]、[Cu_2L_2]及[Cd_2L_2]的热分析数据略。
6.合成了4-[(E)-(2-甲氧基)亚甲氨基]-N,N-二甲基苯和1,5-二甲基-2-苯基-4-{[(E)-3,4,5-三甲氧基苯亚甲基]亚氨基}-1H-吡唑-3(2H)-酮2种希夫碱配体,并得到了其单晶。晶体结构测试表明:
4-[(E)-(2-甲氧基)亚甲氨基]-N,N-二甲基苯胺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点群Pna21,化学式C_(16)H_(18)N_2O,M =254.3,晶胞参数为a =15.182(8)(?),b=11.756(6) (?),c = 7.809(4)(?),α=90.000°,β= 90.000°,γ= 90.000°,V = 1393.813)(?)~3,Z = 4,F(000) = 544.0,D_c = 1.212 Mg·m ~(-3),R_1 = 0.0433,wR_2 = 0.1006 [I2σ(I)]。
1,5-二甲基-2-苯基-4-{[(E)~(-3),4,5-三甲氧基苯亚甲基]亚氨基}-1H-吡唑~(-3)(2H)-酮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点群P2_1/c,化学式C_(21)H_(23)N_3O_4,M =381.4,晶胞参数为a =12.3644 (12)(?),b=14.0075(16)(?),c = )_(11).2682()_(11))(?),α=90.000(?),β= 90.000(?),γ= 90.000(?),V = )_(13)93.8()_(13))(?)3,Z = 4,F(000) = 544.0,Dc = 1.2)_(12) Mg·m ~(-3),R_1 = 0.0433,wR_2 = 0.1006 [I2σ(I)]。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4-[(E)-(2-甲氧基)亚甲氨基]-N,N-二甲基苯胺和1,5-二甲基-2-苯基-4-{[(E)~(-3),4,5-三甲氧基苯亚甲基]亚氨基}-1H-吡唑~(-3)(2H)-酮希夫碱晶体的分子构型、前沿轨道能量、自然电荷布局、自然键轨道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并预测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7.本文探讨了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L)被用作检测Zn(Ⅱ)的荧光探针的特性,并考察了金属阳离子、常见阴离子、溶液pH及溶剂对荧光探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在450-650 nm范围内没有荧光,当有Zn(Ⅱ)离子存在时,在525nm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配体可在DMF,DMSO,四氢呋喃,甲苯及三氯甲烷中对Zn(Ⅱ)离子进行检测,pH范围为6-14,且Na(I), Mg(Ⅱ), Ca(Ⅱ), Al(Ⅲ), Cu(Ⅱ), Co(Ⅱ), Ni(Ⅱ), Cd(Ⅱ), Mn(Ⅱ), Sn(Ⅱ), Pb(Ⅱ), Cr(Ⅲ), Fe(Ⅲ), La(Ⅲ), Yb(Ⅲ), Er(Ⅲ) and Pr(Ⅲ)等离子的存在对体系的荧光强度没有影响。以DMF为溶剂,在Zn (Ⅱ)离子浓度在1.0×10~(-7) mol·L~(-1) - 1.2×10~(-5) mol·L~(-1)浓度范围内,Zn (Ⅱ)离子浓度与荧光强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I = 45.86c+18.12, R_2=0.9991(I为荧光强度,c为Zn (Ⅱ)离子浓度)。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可被用作检测Zn(Ⅱ)的荧光探针。
8.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EB-DNA猝灭实验和粘度法等方法对4种配体的Cu(Ⅱ)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_2(C)_(11)H_(13)NO_4S)_2(CH_3COO)_2]、[Cu (C)_(11)H_(12)NO_4S)_2(CH_3COO)]·H_2O和[Cu_2L_2]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而[Cu(C_(10)H_(11)NO_4S)_2]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9.本文以蛋白酶体为靶点,对部分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MTT法对18种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发现L-半胱氨酸缩邻香草醛Cu(Ⅱ)配合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Cu(Ⅱ)配合物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Fe(Ⅱ)配合物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长。通过对配合物与糜蛋白酶体(CT-like)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作用的研究表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缩邻香草醛希夫碱Fe(Ⅱ)配合物对糜蛋白酶体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且对Caspase-3的增殖作用明显。说明该配合物可以通过抑制糜蛋白酶体活性和激活Caspase-3的方法,诱导PC-3细胞的凋亡。
|
|
|
|
1 |
刘树祥,刘本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颜色[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2 |
张成,张连惠,姜恒,宫红,王锐;1,2,3,4-丁烷四羧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J];化学试剂;2005年02期 |
3 |
张启衍;郝金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18-16电子规则及其应用[J];化学通报;1984年01期 |
4 |
石进超,杨秉勤,马怀让,王长发;2-[(2,4-二氯苯胺基)羰基]苯甲酸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9期 |
5 |
冯婷,刘浪,贾殿赠;吡唑啉酮衍生物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6 |
刘新文;张彦翠;董文魁;张宗舟;;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1年03期 |
7 |
佟瑾鑫;潘玉杰;;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多相化[J];科技创业家;2013年10期 |
8 |
马怀让;戊二烯基过渡金属配合物化学[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9 |
徐强,李金猛,鹿守亮,卜显和,张若桦;新双亚砜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0 |
柳巍,姜茹,李晓晔,刘水兵,南鹏娟;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
11 |
任小明;马来二睛基二硫烯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2 |
安燕;李晓峰;董丽华;尹衍升;李文戈;张玉良;;用于抑制海洋微生物附着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
13 |
黄宪,杜敬星;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相转移反应[J];化学通报;1994年07期 |
14 |
赵国良;施霞;张均平;刘建风;咸会朵;邵邻相;;2-苯基-4-硒唑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10期 |
15 |
高霞;;双(苯并三氮唑)烷烃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商洛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
16 |
陈荣悌;张启衍;郝金库;;18电子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反应机理[J];化学通报;1984年07期 |
17 |
秦子斌;彭正合;吴革非;刘志锋;周志平;杨万明;;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 Ⅲ.四-(2-硫-苯甲酰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8 |
龙德良,萧文锦;2,2'—双〔2—(邻甲酰肟苯氧基)乙基〕醚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0年01期 |
19 |
林长学
,朱锦瞻
,鲁文杰
,张明杰;4-(亚糠基氨基)-3-(呋喃-2)-5-巯基-1,2,4-三唑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04期 |
20 |
张莉,罗来辉;环糊精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包合物[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