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型河口潮滩的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有机质在河口沉积物中的累积引起河口生态环境的退化,已成为沿海区域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因此,有机污染型沉积物的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治理措施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虽然见效快,但成本高、对环境破坏大,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将高效微生物引入沉积物中,可降解其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有效解决沉积物有机污染问题。本文以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的三八河河口污染潮滩为例,研究了有机污染型河口潮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先后比较了生物促进技术、生物强化技术和Fenton-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有机污染的修复机制,并提出适宜的修复方案,可为有机污染型河口潮滩的实地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为了评价三八河河口潮滩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及土著微生物的修复潜力,研究了该潮滩的沉积物中w(TOC),w(油类),w(硫化物)和微生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潮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污染指数大小为:TOC硫化物油类,距离河口越近,表层(0~20 cm)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越高,说明潮滩沉积物的污染主要源于河流排污。在0~50 cm深度范围内,w(TOC),w(油类)和w(硫化物)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污染物主要集中在5~20 cm深度范围。微生物在潮滩中的分布规律表明,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可提高沉积物中异养菌数量(HBC)和呼吸强度,潮滩微生物可通过呼吸过程实现有机质的矿化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为了促进沉积物中土著降解菌的生长,加快污染物的去除,向沉积物中投加NH_4-N、NO_3-N和PO_4-P,通过测定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和营养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营养盐种类及其用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修复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时加入NO_3-N和PO_4-P,可促进反硝化自养菌和反硝化异养菌的生长,加快硫化物、油类和TOC的去除,而投加NH_4-N对污染物的去除有抑制效应。在NO_3-N用量为0.5mg·g~(-1)、N:P比例为10:1条件下处理40d,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硫化物、油类、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7%、90.6%和13.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O_3-N和PO_4-P加入后,脂肪族化合物比芳香族化合物更容易被降解,处理后沉积物的芳构化程度增加。
为了提高沉积物中降解菌数量,向沉积物中投加有效微生物菌剂(EM)、土著好氧异养菌富集液(IHM)以及增氧剂CaO_2。通过测定沉积物中微生物生长和污染物含量变化,研究了外源微生物种类及增氧剂的使用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加入EM和CaO_2可以显著促进TOC的去除。利用正交试验对EM和CaO_2的用量、以及二者投加的时间间隔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时投加EM和CaO_2,可明显促进沉积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这种强化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按照1%质量比投加CaO_2,间隔1 d后再以2×10~7 cells·g~(-1)的比例投加EM菌剂。处理40 d后,油类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44.4%和17.8%,而硫化物含量却升高34.8%。现场应用该技术时,硫化物的产生可能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采用Fenton氧化作为微生物修复的预处理。首先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基于CaO_2的Fenton反应的影响,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初始pH值、催化剂和CaO_2比例(n_(Fe)/n_(CaO2))以及缓冲溶液浓度对Fenton反应体系中H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2+对基于CaO_2的Fenton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效果,稳定反应体系的pH值对HO·产率非常重要。当反应初始pH值为2~4、n_(Fe)/n_(CaO2)为1/5~1/2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为40~100 mmol·L~(-1)时,HO·的产率较高。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作为微生物修复预处理的Fenton试剂最佳配比进行优化。之后,为了获得Fenton预处理与投加EM菌剂联合作用的最佳效果,以处理40 d后的硫化物、油类和TOC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及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情况,对Fenton预处理强度、Fenton预处理时间和EM投加量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组成的变化,探讨Fenton-微生物联合修复机理。结果表明,Fenton预处理的适宜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100 mmol·L~(-1),缓冲溶液初始pH=4,催化剂用量(n_(Fe)/n_(CaO2))=1/20,CaO_2投加量(mCaO_2/mTOC)=1/1;预处理进行5 d后,按照1×10~6 cells·g~(-1)的用量投加EM菌剂,可获得最佳处理效果,40 d后的沉积物中硫化物、油类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46.3%、43.8%和31.1%。
为了确定有机污染潮滩的最佳修复方案,对三种修复技术的处理效果、处理成本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生物促进技术处理成本最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Fenton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大,但是其处理效果最好;而生物强化技术在各方面均不占优势。根据三八河河口潮滩不同区域的污染现状,为了经济有效地实现河口区域有机污染潮滩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建议采用的修复模式为:以投加NO_3-N和PO_4-P的生物促进技术为主、辅以Fenton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
|
|
|
1 |
陈传好,谢波,任源,吴超飞,韦朝海;Fenton试剂处理废水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
2 |
李治国,董里,史惠祥,汪大翚;Fenton试剂处理2,4-D废水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4期 |
3 |
徐桦,黄海云;改进电Fenton法处理印染废水[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
4 |
程丽华,黄君礼,高会旺;Fenton试剂对水中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5 |
相欣奕,郑怀礼;Fenton反应处理染料废水研究进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6 |
解清杰,吴荣芳,卢娜,王琳玲,陆晓华;Fenton试剂处理六氯苯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技术;2004年05期 |
7 |
孙满,赵淑婷,王永广;电解-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12期 |
8 |
孙红杰,孙道玮,孙天竹,何婉姝,张思华,杨洁,孙秀娟;超声-Fenton试剂联合降解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9 |
魏国,张昱,杨敏,高迎新,张力平;光助非均相Fenton体系用于活性艳红X-3B脱色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6期 |
10 |
吴守国,王莉;Fenton试剂预处理溶出伏安法测定印染废水中的铅[J];分析化学;2005年06期 |
11 |
龙明策,林金清,许庆清;非均相Fenton反应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7期 |
12 |
孙红文,吕俊岗,翟洪艳;Fenton法与光Fenton法降解2,4-D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5年04期 |
13 |
陈忠林,朱洪平,邹洪波,王海鸥,韩帮军;Fenton试剂处理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其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
14 |
万俊锋,李光明;Fenton试剂在污水处理上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03期 |
15 |
李志洲,李星彩,杨海涛;超声波条件下Fenton试剂降解胭脂红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6 |
何志毅;陶大钧;王博;;电解Fenton法处理线路板生产废水中有机物质[J];水资源保护;2006年05期 |
17 |
华兆哲;陈坚;白石文秀;王歆鹏;;无过氧化氢添加Fenton氧化法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2期 |
18 |
陈頔;董晓丽;马春;张新欣;李雪;剧锦亮;;日光/TiO_2-Fenton试剂处理吲哚废水提高去除率[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9 |
解清杰;何佳;马涛;黄卫红;陆晓华;;电Fenton方法处理六氯苯污染沉积物工艺参数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2期 |
20 |
李锋;柳艳修;宋华;王宝辉;;Fenton试剂预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1期 |
|
|
|
|
|
1 |
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 胡惠菲孙敬孝 于长兴 思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杨光辉;实施PCB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N];中国电子报;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