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非线性贝叶斯理论的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

李翠琳  
【摘要】:海底探测和识别研究是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关注的课题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在海底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建设以及海洋军事活动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技术是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和勘探海底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反演可以获取诸如剪切波速度剖面结构等重要的海底地质属性,剪切波速度不仅可为海底岩土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刚度指标,而且在声传播模型的建立以及声纳性能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界面波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是反演成败的关键因素。传统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方法是基于天然或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海底沉积层中传播的频散特性来反演海底沉积层属性。但传统的界面波频散曲线提取的分辨率受到地震分布和台站位置的影响。此外,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一个典型的高度非线性、多参数、多极值的海洋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和最优化控制问题。由于正演模拟计算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存在,通常反演结果并没有唯一的“最优解”,而现有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虽然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取,具有全局寻优和非线性映射能力,但参数的反演结果仅仅是一组最大后验概率意义下的最优解。本文旨在发展一种不依赖于震源、高分辨率的界面波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和一种既能满足局部和全局收敛条件,又能对参数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反演方法。 本文从海底地震仪记录的海底环境噪声数据中提取出高分辨率的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基于新近发展的非线性贝叶斯反演理论,对基阶模态和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反演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传统反演理论和方法分析、基于海洋环境噪声提取界面波频散曲线、界面波频散曲线正演模型、非线性贝叶斯反演理论以及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等内容。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提出了一种从海洋环境噪声中提取界面波频散曲线的方法。阐述了互相关、格林函数以及时频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归纳了界面波提取的一般流程。海底地震环境噪声的源具有随机性,经多次散射的影响,具有与地震界面波相似的频散特性,其分辨率不依赖于震源信息,采样方向均匀,精度更高。通过对实测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界面波频散曲线的多模态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实现了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正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正演是反演的前提,是提高反演精度和速度的关键因素。给出了各向同性均匀平面波的弹性波动方程,采用数值模拟实例实现并验证了Thompson-Haskill矩阵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表达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且易于编程实现。 3.完善了非线性贝叶斯反演方法。将反演问题的解转化为参数后验概率密度(PPD)的求解,首先利用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自适应单纯形模拟退火法(ASSA)求解最大后验概率(MAP)模型,然后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法(BIC)进行模型选择,对最优模型利用非线性数值积分方法——Metropolis-Hasting采样法(MHS)求解参数PPD和相关特征量,进而分析反演结果。与传统的单点估计法不同,非线性贝叶斯反演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估计MAP模型,而且可以从统计角度对参数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一个数值算例来说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4.探讨了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的机理。传统的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认为,基阶模态的能量在波场中占主导地位,在反演中通常忽略高阶模态的影响。然而,在某些频段,如高频或中频段,基阶模态将不再占据主要地位,此时高阶模态界面波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应予考虑。分析了不同海底分层和常见海底剪切波速度剖面模型,分别对基阶模态和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多模态界面波较基阶模态界面波对海底地质结构敏感性更强,利用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可以获得更多的海底分层结构,特别是近海底低速层信息,提高了反演精度。 论文在基于海洋环境噪声实现界面波频散曲线精确提取,以及利用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研究海底剪切波速度剖面结构方面具有创新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惠;冯琦胜;陈思宇;韩兰英;黄晓东;梁天刚;;基于微波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生物量动态监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江澄;赵慧洁;李娜;;改进的地基红外超光谱数据痕量气体反演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冯琦胜;高新华;黄晓东;于惠;梁天刚;;2001-2010年青藏高原草地生长状况遥感动态监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土雄;马兆同;赵法强;;浅谈2.5D磁法反演估算铁矿资源量的多解性[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5 何杰颖;张升伟;;地基和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大气湿度[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潘邦龙;易维宁;王先华;秦慧平;王家成;乔延利;;基于环境一号卫星超光谱数据的多元回归克里格模型反演湖泊总氮浓度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7 贾善坡;伍国军;陈卫忠;;基于粒子群算法与混合罚函数法的有限元优化反演模型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8 董立新;戎志国;李贵才;唐世浩;;吉林长白山森林冠顶高度激光雷达与MERSI联合反演[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9期
9 朱晶晶;陈晋;王胜强;杨伟;松下文经;;基于MERIS数据的滇池叶绿素浓度时空变化(2003-2009年)及趋势[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细兵;范小平;;微动技术中运用邻里算法反演地表速度结构[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李志伟;胥颐;郝天珧;刘劲松;;利用非线性方法反演琉球-台湾-吕宋地区的岩石层P波速度结构[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3 李帝铨;王光杰;底青云;王妙月;王若;;基于遗传算法的CSAMT最小构造反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徐升;张鹰;;长江口水深遥感反演模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史玉峰;陈健;;雷达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毛志华;黄海清;;CMODIS资料提取叶绿素a浓度的方法研究[A];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7 施小斌;王良书;郭随平;;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在复杂热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学磊;李整林;;简正波频散特性反演结果的后验概率分析[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冯梅;安美建;;体波接收函数波形与面波频散曲线的三维联合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琳;基于非线性贝叶斯理论的多模态界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吴俊军;跨孔雷达全波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凌;苹果树花期叶/冠N、P营养状况的卫星遥感反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郭荣文;贝叶斯MT反演的非线性和不确定度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伟;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6 吕杰;基于机器学习和辐射传输模型的农作物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丛丕福;海洋叶绿素遥感反演及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8 张彦林;基于3S技术的山东省森林蓄积量定量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永哲;基于InSAR的地表同震形变获取及震源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马媛;新疆土壤湿度的微波反演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鹏;声带隙材料的等效介质模型及模态能带间的关联[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文轲;坑(井)—地电磁测深视参数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子;基于GST-MQ配点法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反演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范渭亮;毛竹林参数遥感定量反演与软件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刘艳;基于MODIS数据的积雪深度反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景然;基于地形校正月表矿物含量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晓婧;基于TM数据的延河流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超;基于遥感影像对土壤水分反演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阿尔达克;基于双谱散射模型的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孟凡影;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夏瑛 宋娟 记者 曹颖;江苏开展反演路面状况研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记者 江然 通讯员 林长城 张春桂;福建三项气象课题获省科技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通讯员 陈爱萍;义长灌域管理局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