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公共关系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贫富差距、发展不均衡、政治腐败、医疗和教育不公、官民冲突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公民意识觉醒,公民的权力意识和参与诉求越来越强烈,政府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亟待探求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为政府树立良好形象,进而促进政民有效沟通,推动全社会健康、长效发展。基层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基层政府尤为需要通过建立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提升政府形象,在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下,才能顺利推进政府管理。
在现在社会,不具备公共关系理念和共公共关系能力的政府部门,很难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公共关系在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事务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提升基层政府形象、建立有效政民沟通和互动的有力工具。基层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有利于优化市场经济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基层政府通过运用公关活动一方面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管理问题。基层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打破“大政府小社会”的“家长式”管理观念,主张公民责任,让公众意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另外,基层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利于减少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利益格局发生巨变的当代社会,得当的基层政府公关活动是有效的“矛盾润滑剂”,能够及时调节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体交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基层政府公共关系能力如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形象塑造能力、信息传播能力、内部协调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起步较晚,各级政府都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基层政府公共关系行政体系不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存在缺陷、政务公开缺乏规范化、缺乏高素质的政府公关人员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观念有偏差,存有“一切依靠政府”的固式思维,忽视了公共关系的“润滑剂”作用,当然还有市场经济水平不高、公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要建设和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关系,首先,从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树立良好的领导人形象、丰富政府机构的外在和内涵三个方面树立公众认可的基层政府形象。其次,要健全基层政府公共关系体制,基层政府的内部公关、面向公众的公关、面向媒体的公关、基层政府的危机公关是基层政府公关体系缺一不可的四个方面。第三,根据基层政府的公关职能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对内职能是发掘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民声导向,以及协调内部关系,对外职能是发布信息、教育和引导公众、建立媒体信任。根据以上职能,设置新闻部门、信访部门、综合部门、调研部门、外部公关机构,由五个职能部门运作协调,共同发挥公关作用。第四,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基层政府公共关系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民意表达机制等。最后,为保障我国基层政府公共关系有长足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注重培养政府公关决策者和管理者,培养专业人才和大量工作人员,利用高校系统理论培训、业余学习、组织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观摩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关人员的知识储备、业务水平、心理素质等整体素质,以提供基层政府公共关系长远发展的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