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功能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石莉  
【摘要】: 本文试图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及生态、环境功能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通过对作用机理的分析,展示了红树林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 1.通过比较红树植物与陆地森林的太阳能转化率、总生物量,N、P、C等营养物质在红树林群落中的累积和循环及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红树林生态系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点,从而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是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 2.根据波浪进入红树林潮滩后波高衰减的计算结果,并结合红树林潮滩剖面的发育特征,揭示了红树林消浪、缓流、促淤、护岸的功能,得出理论结果:100m左右宽度的林带,高度在2.5-4m,遮蔽系数大于0.4,可消波80%以上。 3.通过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与我国海平面上升速率的比较,得出结论:21世纪,我国红树林潮滩的沉积速率基本上可以抵消海平面上升速率,消除或减弱海平面上升对当地所造成的威胁。 4.通过红树林吸收CO_2,释放O_2,浓集土壤、水体中重金属的实验测算数据,揭示了其净化空气、净化水质的功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治平;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造林方法技术研究[J];生态科学;1995年02期
2 杨新华;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生态演替及防护作用[J];防护林科技;1998年01期
3 董直云;浅谈我国的红树林资源及保护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1年02期
4 莫竹承;广西红树林立地条件研究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2年03期
5 牟礼忠;神往海上森林(连载)[J];广西林业;2003年06期
6 朱千华;;倾听红树林(上)[J];广西林业;2011年08期
7 高极明;澳门的红树林[J];国土绿化;1995年01期
8 陆忠康;关于红树林生态系保护利用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1996年12期
9 陈远生,甘先华,吴中亨,钟德群;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1年01期
10 陈远生,甘先华,吴中亨,钟德群;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11 Alex English;澳大利亚瑞尔湾红树林揽胜[J];人与生物圈;2001年03期
12 陆志强,郑文教,彭荔红;红树林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2年07期
13 梁维平,黄志平;广西红树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3年04期
14 周岳安,李泽伟;澄海红树林旅游资源[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5期
15 李炳林;;汕头红树林资源及发展对策的探讨[J];汕头科技;2005年04期
16 黄泽余,周志权,黄平明,谢彦洁;广西红树林真菌病害调查初报[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7 张乔民,隋淑珍,张叶春,于红兵,孙宗勋,温孝胜;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18 邓国芳;遥感技术在红树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年01期
19 黎植权;广东红树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定位与经营策略[J];防护林科技;2003年03期
20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J];国家林业局公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家林;郑学勤;;海南岛红树林区系组成与特征[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军广;鲁双凤;王鹏;赵志忠;;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乔民;施祺;梁康成;林东年;;红树林生态旅游初探[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4 林绮芬;余敏;洪葵;;广西红树林海洋微生物抗稻瘟霉(Pyricularia grisea)活性菌株的筛选[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蔡生新;周会楠;李德海;朱天骄;顾谦群;;红树林来源真菌ZHN-7-07中对联三苯类化合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缪绅裕;;镉、锰在模拟红树林温地系统中的分配特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林鹏;;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梁言顺;;实现低代价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黄丽;仇建标;丁文勇;郑春芳;陈少波;王文卿;;红树林人工造林过程中底栖生物的变化[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姗姗;田庆久;余涛;顾行发;;基于HJ卫星CCD影像红树林LAI估算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斌;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及藻体异养固氮菌的某些生态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韩维栋;雷州半岛红树林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李宝才;红树林秋茄叶类脂化学及活性物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4 徐庆妍;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彭存智;红树耐盐相关蛋白的分离和MALDI-TOF质谱鉴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6 杜希萍;七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亮;典型热带海洋环境中几种药用生物资源次级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丁珌;福建红树林昆虫群落及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刘环清;香连丸抗消化性溃疡(胃脘痛)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江;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抗肝癌作用与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莉;中国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功能的综合分析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王岳坤;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细菌16S rDNA的多态性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3 陈华;文昌红树林微生物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4 廖宝文;深圳湾红树林恢复技术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饶朗毓;红树林免疫增强真菌的筛选及菌株PH0016的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冯妍;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7 王成;文昌红树林根际土壤小单孢菌的分离与菌株211018的鉴定[D];海南大学;2010年
8 朱九滨;红树林生态环境抗肿瘤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太空诱变育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覃盈盈;红树林生境中互花米草的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洪亮;红树林环境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活性评价[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一鸣;那片红树林不能倒下[N];人民日报;2003年
2 王志伟;走进红树林[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刘伟;红树林死而复生记[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特约通讯员 陈培栋;深圳投巨资营造红树林[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黎汶;漫话红树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韦荣华;难题待解:红树林管理“边缘化”[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连锦添 袁建达;好大一片红树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陈超程范淦 柯人俊;儋州英隆村红树林仍惨遭开膛[N];海南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赖有生;沿海造出4000亩红树林[N];中山日报;2008年
10 ;专家呼吁保护红树林[N];中国花卉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