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和表面积模型及其转换生物量
【摘要】: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和表面积是其重要的生态学参数之一。本文用几何体积拟合方法,建立了中国海域284属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31种简单和复合几何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出中国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在方法的实用性上进行了改进,对各属的拟合几何模型和显微镜下测量的几何参数进行了统一化,对数据格式的输入和计算的软件模型进行了标准化。编制了VBA软件——BiovolumeTool,其中包含常见的863个微藻属,使本模型的使用效率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为海洋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等参数的计算奠定基础。
本文以渤海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通过对渤海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碳浓度的计算,对其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描述,同时在硅、甲藻功能群的层次和关键物种的层次上描述了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碳浓度的结构。与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这两个经典生物量表示方法的比较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在物种的水平上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一合理的表达。
此外还应用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建立了浮游植物群落关键种的测度方法,同时改进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应用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进行了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生长过程、香港和东海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和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沉降通量的研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还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刘沛;;给海洋“施肥”能阻止全球变暖吗?[J];大自然探索;2008年06期 |
2 |
梁祖霞;;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J];科学之友;2000年12期 |
3 |
朱树屏,郭玉潔;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59年04期 |
4 |
吕联合;;从空间看海洋——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J];世界科学;1991年08期 |
5 |
李昭栋;;海洋浮游生物——植物篇[J];大自然;1996年02期 |
6 |
杨茹君,王修林,韩秀荣,祝陈坚,石晓勇;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J];海洋科学;2003年11期 |
7 |
王岫岚;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浮游植物之叶绿素[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3期 |
8 |
康元德;吕培顶;张坤诚;;渤海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
9 |
王修林,马延军,郁伟军,程刚;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富集热力学模型——对疏水性污染有机物生物富集双箱热力学模型[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0 |
刘静雯;焦念志;蔡慧农;;海洋浮游植物的细胞周期与细胞信号转导[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11 |
杨逸萍,宋瑞星,胡明辉;河口悬浮物与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海洋浮游藻类生物测定[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2 |
李丽,汪品先;大洋“生物泵”——海洋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
13 |
张朝晖;石洪华;姜振波;陈尚;丁德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来源与实现[J];生态学杂志;2006年12期 |
14 |
李秀芹;于志刚;米铁柱;蔡青松;甄毓;;核酸探针技术及其在海洋浮游植物检测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2009年03期 |
15 |
王君丽;刘春光;冯剑丰;彭士涛;;石油烃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4期 |
16 |
郑长春;厦门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汞含量[J];台湾海峡;1983年02期 |
17 |
王海黎,洪华生,徐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海洋浮游植物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J];海洋科学;1999年04期 |
18 |
刘伟;;计算机辅助鉴定技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
19 |
张莹莹;王修林;战玉杰;;Cu(Ⅱ)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1期 |
20 |
朱明远,邢军,吴宝铃;两种荧光分析法在海洋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中的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