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印度洋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朱娜  
【摘要】:本文应用了NCEP大气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长度为142年的全球海表面及陆表面温度异常的逐月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洋上SSTA、大气位势高度场、越赤道气流及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讨论了南北半球在各自的冬半年大气年代际变化的异同,及它们对印度洋上大气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印度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为: (1) 印度洋SSTA及其1000hPa、500hPa大气位势高度场,越赤道气流及季风环流,南半球大气1000hPa、500hPa位势高度场年代际变化第一模态均表现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跃变。从而在1976年之后,印度洋SSTA增大,印度洋1000hPa、500hPa位势高度场升高,越赤道气流加强,南亚季风环流加强。南半球大气1000hPa、500hPa位势高度场在高纬度降低,在中低纬度升高。且季节对于这种年代际变化有一定的调制作用。 (2) 印度洋SSTA在北半球夏季及冬季年代际变化第一模态表现为整个印度洋上的同位相变化,第二模态表现为热带地区与南印度洋中纬度的反位相变化。印度洋大气位势高度场的年代际变化主要集中于副热带及中高纬地区,热带地区变化比较弱。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中纬度整个纬向上较一致的变化,第二模态表现了南印度洋中纬度年代际变化东西方向上的反位相。 (3) 南北半球在各自冬半年大气位势高度场年代际变化比较:南半球冬半年年代际变化在对流层的中低层比较一致,位势高度场第一模态表现为一种经向上的差异,即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而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了一种纬向上的差异,即在中纬度这样一个带状区域上有明显的正负变化中心的相间排列。北半球冬半年年代际变化在对流层的中低层之间差异比较大,总的来看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位于北太平洋中高纬。并且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次全球性跃变是在它的500hPa第二模态中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最主要的模态。 (4) 发现南半球高纬大气对印度洋大气的年代际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南印度洋冬半年西风指数时间序列中存在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跃变表明,在1976年之后南印度洋高纬度与中纬度之间大气的热量交换减弱,进而导致了暖空气无法进入到极地,同样极地的冷空气无法流向更低的纬度,所以造成印度洋上中低纬大气增暖,位势高度场增大,而极地相反。 中国海洋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5)全球200hPa与850hPa之间厚度场在此次20世纪70年代中期气候跃变中的变化 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半球间的差异,南半球的厚度场以增加为主,而北半球的厚度场以减弱 为主。从而表现出了南北半球大气在1976年的这一次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中的变化趋势 的不同。东经450处夏季越赤道气流与1050处冬季越赤道气流在1976年之后的增强说明 两半球之间的冷空气交换增强。 (6)与南亚季风相比,北半球夏季风在东亚区域低空经向风场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20 世纪70年代中期的跃变,在跃变之后东亚夏季风明显的变弱。此种表现可能的原因是通 过大气的遥相关,由热带西印度洋风场的变化而引起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渠;罗伟华;程炳岩;孙卫国;邓爱娟;;三峡库区暴雨时空特征及其与洪涝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2 符琳;李维京;张培群;张强;高歌;;近50年我国冰雹年代际变化及北方冰雹趋势的成因分析[J];气象;2011年06期
3 任阳;;名人“婚了”爱上岛之威廉王子蜜月地 体验塞舌尔的童话世界[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4 钱维宏;朱亚芬;汤帅奇;;重建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J];科学通报;2011年25期
5 ;1200℃炽热的物质[J];少年科学;2010年04期
6 臧楠;王凡;吴德星;;若干西边界潜流的气候态分布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7 杨秋明;钱玮;李熠;黄世成;谢志清;;登陆中国热带风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大尺度环流的相关[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4期
8 小艾;;海啸,“波行”万里的浩劫[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03期
9 赵艳梅;查菲娜;闫伟杰;吕淑敏;王勃;;新郑市1961—201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08期
10 赵越;贵奋;;有益健康的“面包树”[J];食品与健康;2002年08期
11 罗小莉;李丽平;王盘兴;周国华;谢瑶瑶;;站网均匀化订正对中国夏季气温EOF分析的改进[J];大气科学;2011年04期
12 王千岩;;科摩罗见闻录[J];百科知识;2011年18期
13 李效珍;宋丽英;何正梅;王丽丽;徐鑫;;大同市近50多年降水演变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7期
14 王媛荣;廖允成;毛明策;;陕西省近48年5℃界限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15 高峰;;你了解海啸吗?[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3期
16 杨亚力;杜岩;陈海山;张永生;;ENSO事件对云南及临近地区春末初夏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1年04期
17 王丽;;塞舌尔:大洋深处的“伊甸园”[J];环境;2011年07期
18 牟林;陈学恩;宋军;李欢;李琰;姜晓轶;李海;陈幸荣;;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Ⅲ.北大西洋海气要素对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19 杨子禄;;死亡谷频现“红色幽灵”[J];科学与文化;2011年09期
20 冯浩;霍锦;;且末县1971—2008年气温变化与异常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菲;;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黄菲;;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即霖;徐德隆;;北半球经向热量输送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顾薇;李崇银;杨辉;;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5 袁金南;郑彬;;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韩军彩;陈静;岳艳霞;高祺;阎瑞淑;;36年来石家庄市各等级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周晋红;;太原市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孙照渤;李春;陈海山;;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式功;丁瑞强;尚可政;杨德保;;大气环流异常对中国沙尘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吴明江;;浙江省嘉兴市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若文;全球低频遥相关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于乐江;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马杰;大气环流圈变化特征以及与ENSO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7年
4 方长芳;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俞亚勋;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D];兰州大学;2011年
6 韩晋平;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彭丽霞;南亚高压气候异常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曾刚;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冯琳;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施晓晖;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娜;印度洋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江蓓洁;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IPCC多模式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于群;全球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李宜振;南极绕极波的传播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书萍;华北空中水资源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尺度海—陆温度变化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程智;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结构及传播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刘海文;北极区域海冰异常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8 迟维真;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李春晖;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气温异常的联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10 周晓霞;中国冬温夏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浅层海洋热异常的相关联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 翟盘茂;在区域尺度上认识年代际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杜朝平;印海军十分热衷勘测印度洋[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黄峰;澳智库建议加强印度洋军事存在[N];中国国防报;2010年
4 本报专稿 陈光文;“海神”盯住印度洋[N];世界报;2011年
5 印度外交事务专家 巴德拉库马尔 本报特约编译 叶子;美俄印度洋角力带来新冷战[N];世界报;2008年
6 记者 刘雅鸣 李亚楠;相隔印度洋,夫妻唠家常[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秦锐;中国海权最大风险在印度洋[N];国防时报;2011年
8 本报专稿 虞非凡;大国争夺下的印度洋[N];世界报;2009年
9 记者 陈瑜 向杰;印度洋上一场风 带来长江中下游一场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美国在印度洋上“联印制华”[N];世界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