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

宋成方  
【摘要】: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就注意到对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进行研究,但是这个学科的发展是从60年代开始的。(黄国文,2002:237;徐赳赳,1995:14;van Dijk,1997:25)语篇分析发展至今,虽然学者们,如de Beaugrande(胡壮麟,2000:P149),van Dijk(1985:Vol.1 1-9),V.A.Iatsko(Iatsko,58)对其阶段划分有不同的表述,但是他们都认为其经历了两个阶段,并且认为第二阶段的语篇分析吸收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篇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了多学科的性质(van Dijk,1985:4-7)。与语篇分析的多学科性相对应,其研究角度具有多样性,van Dijk(1997:32)认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认知(cognition)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社会交往(social interaction or interaction in their socio-cultural contexts)。从以上这些研究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语篇都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但是本文认为语篇在其应用以及为人所认知的过程中更多地表现出其差异性。所以,本文拟以社会中的人为参照系,对语篇相对于人的理解能力、人的成长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语篇分析的内容很多,黄国文(2002:241-246)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涉及到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交际中与语言使用有关的所有问题,例如语言形式的选择、话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衔接等等。由于论文的角度和篇幅所限,本文只就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以及语篇的分类进行研究,由于没有涉及到个别语篇或者某类语篇中具体语言的分析,作者在文章的题目上添加“宏观”一词进行限定。 本文首先对文章中出现的术语及其应用进行界定和说明,认为语篇(discourse)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交际活动,它包括使用中的语言(本文称为篇章(text))和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成分;根据习惯,语篇还可以用来指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交际活动的语言记录,但是这时常常用作抽象名词,与篇章相对。接着,在提出自己研究角度的基础上,对功能主义学派中的韩礼 德模式进行了介绍,并继而把本文研究的课题明确划分为语境、语篇分类以 及语篇的等级模式三个部分,并明确了从语境到语篇分类的研究步骤。 文章在其主体部分(二至四章),对语境、语篇分类和以及语篇的等级模 式进行了详细论述。 以往的语境研究大多重在对影响语篇形成和理解的因素进行描写归纳, 或者理论解释力不强,或者应用性太差,并且存在着术语使用上的混乱。本 文在第二章结合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语言语境的活动观,即语言的使用是 在活动中进行的。本文首先把“活动”分为“语篇活动”(diseoursal actiVity) 和“自然活动”(natural activity)两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无语言活动的 参与,而在于后者是前者的主题,前者对后者的信息进行选择,另外前者还 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活动”又可分为“外部活动” (outside 和“内部活动”(inside aetivity)两种。在对活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了活动、语篇以及篇章之间的关系。 :aetivity) 文章探讨 依据不同的标准,语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可以根据语言的方式 划分为口语语篇和书面语语篇,根据修辞方式(rhetoric mode)划分为记叙 (narration)、描写(deseription)和议论(a嗯umentation);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包括 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GSP)(HallidayHasan,1959)、Longaere的“语 篇类型分类”(taxonomy of‘diseourse genres’)(Georgakopoulou and Goutsos, 1997:39)以及Geo笔akopoulou and Goutsos的记叙与非记叙二分的理论 (narrative Vs.non一narrative)(Georgakopoulou and Goutsos,1997)。这些语篇的 分类有的类型较多,如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但是缺少明确的划分标准; 有的分类过于宽泛,如口语和书面语以及记叙与非记叙的二分,则对语篇类 别的特征表述不够。另外,这些理论的概括性不强,即使对语篇最宽泛的分 类,也未把一些诸如语卜言行使言语行为功能(Performative)以及表情功能 (exPressive)的情况包括在内。本文的第三部分在修改Mohan的理论的基础上, 把语篇分为易化(facilitating)、辅助性(aneillary)、描写(deseription)、顺序 (sequential)、描写抒情(deseriptivel界ie prose)、顺序抒情(seqentiall厂ie prose)、 评说(eommentary)、说明(expository)以及议论(argumentation)等九个语篇类别, 并就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特征展开了论述。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从体验学习到解释性教学的原则, 其存在的认知基础已经为认知心理学所证实。人的活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许多社会学家研究并提出了个人活动范围扩展的模式。社会学家这一发现在 教学中的应用与刚刚提到的教学原则具有一致性。社会学家的活动扩展模式 以及教育学家的教学原则首先体现为语篇类型在认知上的差异性;其次体现 在语篇的主题等级分类模式上。这些是本文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题目原为“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敏;Beaugrande宏观语篇性标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前言[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3 曾贤模;genre的含义及其汉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于晖;语篇体裁、语篇类型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刘立国,刘立华;语境的语篇制约功能[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张红君;浅谈语篇语法及其双重功能[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许红娥;模块阅读教学法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继文;论语篇作为翻译教学中的基本单位[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任育新;;从关联理论看语篇语境效果的取得[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冰营;姚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1 梁亚冰;;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年29期
12 胡壮麟;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13 刘喜文;谈谈具有语篇纽带作用的省略结构[J];大学英语;1995年04期
14 邹爱民;语篇结构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福建外语;1995年Z1期
15 何高大;语篇理论与语篇分析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1997年03期
16 张琦;语篇的连贯、衔接及英语阅读教学[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7 赵敏;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8 侯万春;衔接理论纵横谈[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9 余刚;语篇知识与听力理解[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0 蔡蓓;英语语篇与语篇的体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路;黄贤军;莫静清;杨玉芳;;汉语文本语篇语句焦点的确定[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兰;;浅谈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振华;;交叉质询双方的语言优势——辛普森案法庭语篇的“情态”分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琳;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李力;语篇类型的及物性制约[D];厦门大学;2003年
8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9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张小波;英语语篇类型及其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璐;语篇递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尤静;英文编者按中的话语主题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刘大稳;介入理论视角下新闻评论语篇中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寅晓;网络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盖黎莉;语篇中的互动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吴玲芳;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九中学 于长保;普通学校高中生有效阅读的教学体悟[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夏涵冰;稳中求发展 基础加能力[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英语写作课上的教学策略[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何国庆;重视基础 突出能力[N];湖南日报;2011年
5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永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怎样考才科学有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古和敏;浅谈英语泛读[N];四川政协报;2003年
7 郭爱莲(作者单位:郑州航院外语系);试论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驻马店日报;2006年
8 向琼;安全文化员工“唱大戏”[N];经理日报;2008年
9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西南州分校 龚童文;浅谈英语听力的训练[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10 记者 王茵 刘心国 高爱华 姜健;2005年高考科目名师指导[N];牡丹江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