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2003年6月在南黄海鳀鱼产卵场22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动物栖息的沉积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鳀鱼产卵场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和底栖生物群落的系统研究提供基本参量。
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粘土(TY)和砂-粉砂-粘土(STY)为主,沉积物各特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南黄海沉积物表层(0-2cm)、次表层(2-5cm)和深层(5-8cm)中,叶绿素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9285±0.5751)mg/kg沉积物,(0.5821±0.3552)mg/kg沉积物和(0.4107±0.2863)mg/kg沉积物,脱镁叶绿酸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1043±1.4156)mg/kg沉积物,(1.5187±1.1370)mg/kg沉积物和(1.1032±0.8180)mg/kg沉积物。叶绿素α和脱镁叶绿酸α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是一致的,表明两者是同源的,即两者均来自底栖藻类以及浮游藻类的沉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4±1.93)%。水深、底表水温、含水量及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Mdφ是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叶绿素及脱镁叶绿酸含量的主要因子。
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腹毛虫、动吻类、涡虫类、蛇尾类、海螨类、昆虫类、水螅类、端足类、异足类、美人虾、涟虫类和其它类等18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584±686)ind.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为(1404±670)ind.10cm~(-2),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8.65%。底栖桡足类居第二位,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5.84%。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是(1031.7±415.1)μg dwt 10cm~(-2)和(9285.5±3736.3)μg dwt 10cm~(-2)α~(-1)。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研究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与其它海域接近或稍高。
空间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沉积物0-2cm的表层,占总数的65.88%,分布在次表层2-5cm的占27.66%,分布在底层5-8cm的,仅占6.47%。不同的类群其垂直分布略有不同。线虫分布在表层0-2cm的比例为61.4%,而桡足类在此表层的比例高达83.8%。这一结果与渤海和胶州湾的研究结果相似。水
|
|
|
|
1 |
吴昌文;李志国;夏武强;;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研究概况[J];现代渔业信息;2008年03期 |
2 |
于子山,张志南;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3 |
张志南,慕芳红,于子山,韩洁,周红;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郭玉清,张志南,慕芳红;不同采样时期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种类组成的比较[J];生态学报;2002年10期 |
5 |
张志南,林岿旋,周红,韩洁,王睿照,田胜艳;东、黄海春秋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J];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
6 |
郭玉清,张志南,慕芳红;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
7 |
袁兴中,陆健健;潮滩微地貌元素-“生物结构”与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
8 |
张艳;张志南;华尔;;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9期 |
9 |
闫福桂;王海军;王洪铸;张堂林;李为;;藻型浅水湖泊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态地位探讨[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3期 |
10 |
华尔,张志南,张艳;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
11 |
张艳;张志南;黄勇;华尔;;南黄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2期 |
12 |
吴秀芹;徐奎栋;于子山;于婷婷;孟昭翠;代仁海;类彦立;;2008年浒苔大暴发末期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及空间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
13 |
王摆;汝少国;于子山;房燕;;自由生活海洋线虫Chromadorina sp.的生活史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
14 |
孟翠萍;林霞;;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12期 |
15 |
林岿璇,张志南,王睿照;东、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16 |
林秀春;蔡立哲;金亮;;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数量研究[J];台湾海峡;2007年02期 |
17 |
杜永芬;徐奎栋;类彦立;代仁海;;青岛湾小型底栖生物周年数量分布与沉积环境[J];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
18 |
彭仁海;孙瑞;余燕;;北方铜鱼套养试验[J];科学养鱼;2007年06期 |
19 |
张艳;;胶州湾典型站位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7期 |
20 |
张锡佳;徐维柱;宋宗岩;;利用优质饵料蜾蠃蜚养殖日本对虾技术[J];中国水产;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