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摘要】: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以河北省的大清河口至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一线为其南界,呈NNE向延伸。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辽河坳陷—渤海坳陷内,NNE向的郯庐大断裂带贯穿本区,其间穿插有数条规模较小的断裂,构成了基底的多字形构造。自晚更新世以来,其基底呈整体缓慢持续沉降状态,沉积物厚度较大,这就为研究地层结构和环境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利用表层样、钻孔岩心及浅地层地震剖面追踪分析等,对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及泥沙含量的控制,主要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砂—粉砂—粘土等,粒度分布具有东粗西细的特点,沉积物分带性明显。120.4m的岩心按岩性可分为16层,并分别属于三个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从总体上来说,除湖相和沼泽相外,陆相沉积物的粒度要比海相沉积物的粗。在浅地层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6个地震地层单元,其中单元A、C、E属于高海平面时形成的海相地层,单元B、D、F属于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相地层;在浅地层剖面上发现的古河道及堆积沙丘等沙漠化环境所特有的混杂堆积,表明冰期时河流作用较为发育并且本区曾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沙漠化。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浅地层地震剖面的分析,恢复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本区气候处于不断的冷暖变化之中,先后经历了玉木Ⅰ、早亚间冰期、玉木Ⅱ、晚亚间冰期、玉木Ⅲ和冰后期几个阶段,海平面随气候的冷暖变化而升降,先后发生了水源海侵、先锋海侵和盘山海侵三次海侵及海侵之间的两次海退,这三从海侵,分别与渤中Bc-1孔的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及黄骅海侵相对应。
|
|
|
|
1 |
陈祥馀;杨国金;李桐魁;张涛;刘春厚;;辽东湾冰脊剖面测量[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89年04期 |
2 |
李志军,隋吉学,董须瑜,孟广琳,张涛;辽东湾海冰设计要素的初步统计[J];海洋工程;1992年02期 |
3 |
张华芳;渤海风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的影响[J];海洋预报;1993年04期 |
4 |
庄人沁,薛克,吕建发,张佐芳,隋兰凤;辽宁省沿海重点滩涂底质污染调查[J];水产科学;1994年03期 |
5 |
曲向荣,张海荣,程全国;辽东湾湿地环境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对策[J];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
6 |
刘炜;;辽东湾海岸地貌近代演化特征[J];国土资源;1989年01期 |
7 |
李延,宋金明,朱仲斌;辽东湾海底铁、锰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化学成岩作用[J];海洋与湖沼;1991年05期 |
8 |
郝培章,刘金芳,俞慕耕;辽东湾海冰及运动特点分析[J];海洋预报;1993年04期 |
9 |
周秀艳,王恩德,刘秀云,王武名;辽东湾河口底质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4年03期 |
10 |
孙伟;;辽东湾月东区块地下水水质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3期 |
11 |
高小惠;亓发庆;边淑华;岳娜娜;王方旗;赵洪鹏;;辽东湾顶太-葵管道路由区潮流场三维数值模拟[J];海岸工程;2010年01期 |
12 |
宋珊;;辽东湾海底泥温调查[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0年03期 |
13 |
漆家福,陈发景;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年03期 |
14 |
沈佩玉;辽东湾北部海域风压的分析[J];海洋通报;1994年03期 |
15 |
顾卫,张秋义,谢锋,李宁,崔维佳;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J];资源科学;2003年03期 |
16 |
韩家波;赫崇波;王效敏;王强;马志强;周遵春;王丕烈;;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苏氨酸和脯氨酸及控制区部分序列分析[J];水产科学;2007年02期 |
17 |
武晋雯;张玉书;冯锐;陈鹏狮;纪瑞鹏;张淑杰;孙龙彧;;基于MODIS的海冰面积遥感监测及其与气温的相关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1期 |
18 |
王焕松;雷坤;李子成;邓义祥;秦延文;;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
19 |
龚旭东;亓发庆;杨志国;张建峰;;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J];水运工程;2011年08期 |
20 |
郭津年,李健博;辽东湾海底沉积物Fe~(3+)/Fe~(2+)比值及其氧化还原作用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8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