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分析白斑症病毒的受体

张志栋  
【摘要】:通过白斑症病毒(WSSV)与对虾血细胞膜的体外结合方法和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从研制出的抗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抗WSSV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和亲和层析方法鉴定了WSSV受体的分子量。实验结果如下: 利用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体外结合的DOT BLOT方法,从抗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单克隆抗体4D8具有部分封闭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结合的作用。对虾血细胞膜和有部分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反应,再和地高辛标记的WSSV(WSSV-DIG)孵育,由于部分受体被封闭使WSSV-DIG无法与其结合,由DOT BLOT得到的结果颜色较浅;对虾血细胞膜和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WSSV-DIG与对虾血细胞膜上的所有受体结合,由DOT BLOT得到的结果颜色较深。 利用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体外结合的ELISA方法,对单克隆抗体4D8的封闭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对虾血细胞膜和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WSSV-DIG与对虾血细胞膜上的所有受体结合,由ELISA得到的OD值较大,为0.423;对虾血细胞膜和有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部分受体被封闭使WSSV-DIG无法与其结合,由ELISA得到的OD值较小,为0.256,占受体不被封闭所得OD值的41%。 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对单克隆抗体4D8的封闭效果进一步验证:与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孵育的原代培养的血细胞,经WSSV感染后,第3天就表现出了病理变化;与有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孵育的原代培养的血细胞,经WSSV感染后,出现病理变化较晚,第5天才表现出了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D8能封闭部分WSSV受体,从而延缓了WSSV对原代培养血细胞的感染进程。 经Western blot和亲和层析技术鉴定,抗WSSV受体的单克隆抗体4D8在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识别的WSSV受体的分子量为175kDa。单克隆抗体4D8在日本对虾血细胞上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分子量为175kDa,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上识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玉文;;体外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现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8年05期
2 赵建中;刘环;马从林;邓定华;;单克隆抗体对鼻疽和类鼻疽病原抗原及其血清学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0年01期
3 李丹丹;张馨心;赵立平;相文华;;猪戊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4期
4 李永亮;杨苏珍;田美娜;卢曾军;刘在新;;单克隆抗体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1期
5 ;单克隆抗体[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3年04期
6 宋耀彬;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续)[J];中国兽医科技;1984年06期
7 欧阳琨;;单克隆抗体在兽医和畜牧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江扬;;抗大肠埃希氏菌K_(99)和987P粘着素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6年04期
9 ;其它药剂[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10期
10 张如宽;甘军纪;刘秀梵;;抗沙门氏菌O_4、O_(12)抗原特异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及其特性鉴定[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8年01期
11 ;其它药剂[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6期
12 魏平华;;胚胎和精子的性别鉴定[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89年01期
13 焦新安;刘秀梵;张如宽;魏汉如;;应用抗O抗原单克隆抗体对692个沙门氏菌分离株的分群鉴定[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9年04期
14 钱爱东;韩有库;何昭阳;张宏权;;应用单克隆抗体对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9年Z1期
15 阙晓枫 ,张成良 ,张作芳 ,陈京;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的进展[J];世界农业;1990年08期
16 吴永良;;桑萎缩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江苏蚕业;1990年02期
17 吴德兴;张开礼;;动物蓝舌病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应用进展[J];云南畜牧兽医;1990年03期
18 张宏权;韩有库;林锦鸿;胡希荣;钱爱东;;抗副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及其部分特性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0年02期
19 房德兴,王元伦,周宗安,刘劲松,顾志香;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抗猪瘟兔化弱毒单克隆抗体的纯化[J];中国兽医科技;1991年09期
20 李永海,谷凤柱;单克隆抗体在精子膜抗原研究中的作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爽;徐焱;;单克隆抗体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探讨[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李安民;;单克隆抗体标载的~(131)I治疗恶性脑胶质瘤Ⅱ期临床试验的三种给药途径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翠;施曼铃;王桂珍;吴建祥;周雪平;;几种重要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振勇;邓国华;李呈军;张立春;田国彬;何后军;于康震;陈化兰;;抗禽流感H9N2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振宇;赵益明;董宁征;沈飞;阮长耿;;抗FⅧ-C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改连;黄烽;;抗CD20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郝波;张国新;林艳;杨杨;王宏娣;;抗HCC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肝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陶薇;杨连华;何卓晶;洪艳;陈勇;;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马翠卿;郭奕阳;顾海燕;曾瑞红;杨丽娟;魏林;;一株抗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的单克隆抗体对应的表位与Fba结合调节蛋白FH的位点重叠[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杨天兵;沈倍奋;;抗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rHIL-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栋;用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分析白斑症病毒的受体[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唐琳;肝再生增强因子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侯桂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高勇;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5 江敏;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6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吕大伟;抗RANKL单克隆抗体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及RANKL转录调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庄国洪;抗DR4、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子逸;LIGHT基因转染细胞株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铁民;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李晓龙;肝癌相关抗原SMP30 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郑杰;分泌抗猪流感病毒(河南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邵炜慧;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6 杨宁;纳豆激酶的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7 唐琦;抗麻痹性贝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贾娟娟;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李彬;TLR4单克隆抗体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雨晨;伏马毒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超时李德成;单克隆抗体产业研发项目将落户大庆[N];大庆日报;2008年
2 小许;市领导会见美国生物医药巨头[N];无锡日报;2010年
3 姜海;英科学家发现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朝;单抗:生物医药发展的主旋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项铮;赛诺菲巴斯德研制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俊坚;单抗药物:站在同一起跑线[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张蕾;治疗用单克隆抗体[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晓;“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走向世界[N];苏州日报;2008年
9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邹平;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