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的研究

丁燏  
【摘要】: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它们在极端环境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性质。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对了解生命的极限、进化与分类等很有理论价值,而且对环境污染、生态、微生物新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南极冰藻是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谷胱甘肽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和生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谷胱甘肽(GSH)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胞内氧化还原水平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催化H_2O_2和脂质过氧化氢的还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伤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催化谷胱甘肽与各种有毒的亲电化合物发生结合起到解毒作用;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维持谷胱甘肽库处于较高还原水平的关键酶。南极生物存在的环境特殊,温度低、干燥、高盐度、强辐射、随季节极度变化的光照强度,以及海水中较高浓度的溶解氧,使得自由基的产生非常容易,近年来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它们应该具有更有效的机制来清除活性氧。 本研究拟探讨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并以硅藻GJ01为材料研究影响谷胱甘肽水平的因素、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其产谷胱甘肽的能力;以南极衣藻ICE-L为材料从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南极冰藻的适应机制(包括低温和重金属),对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均一产品,详细阐明该酶的性质。该项研究不仅能为谷胱甘肽新来源的获得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进一步完善南极冰藻对胁迫的适应机制,为抗逆性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1) 用分光光度法对24种已鉴定或初步鉴定的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合成能力(GPA)、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等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鸿钧;“第九届国际衣藻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大会”在荷兰召开[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张中林,山松,陈曦,苏宁,吴祥甫,钱凯先,沈桂芳;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NS_3-C定点整合入衣藻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J];遗传;1999年06期
3 范国昌,山松,钱凯先,沈桂芳;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衣藻[J];生物学通报;1998年02期
4 王海庆,杨毅,刘国琴;衣藻肌动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5 顾元吉,杨燮龙,唐焕,陈立群,江寿平,黄天钧,陈薇;不同条件下培养的衣藻中含铁生物分子组分及相对含量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J];核技术;1984年04期
6 王潮岗,胡章立,胡炜,雷安平;phbB基因在莱茵衣藻中的表达与分子检测[J];科学通报;2004年15期
7 周云龙;;介绍衣藻的几种培养方法[J];生物学通报;1981年01期
8 范彬,李荫蓁,翟中和;衣藻基体中存在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笼状结构[J];科学通报;1994年04期
9 孙元初,陈喜娟;衣藻和水绵制片方法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1994年01期
10 范彬,李荫蓁,翟中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中间纤维及核纤层存在的证实(简报)[J];实验生物学报;1994年01期
11 郑朝峰,孙惠珍,汤玉玮;异烟酸酰肼对衣藻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9年12期
12 钟恒,谢永泉,刘伟灵,张以顺;衣藻与黄丝藻在硫酸铜污水中的富集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13 王宝利,刘丛强,吴沿友;衣藻对Cu~(2+)生物积累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2期
14 王彩华,雷启义,胡勇,刘祥林;衣藻叶绿体分裂基因CrFtsZ1在E.coli中的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5期
15 杨勇军;;疑难问题解答[J];生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16 齐雨藻;邓春匡;;衣藻和水绵[J];生物学通报;1958年06期
17 陈刚,蔡国平,赵南明;低频、低压交变电场高效诱导基因转移[J];科学通报;1996年08期
18 范国昌,钱凯先,沈桂芳,山松;衣藻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8年02期
19 汪苹;胡章立;;衣藻细胞的重金属结合特性及其抗性机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20 张燕伟;谢钦铭;孔江红;;铜绿微囊藻与衣藻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中文;路镜玉;刘庄朝;刘战强;梁英;张羽远;;检验衣藻确定生前入水1例[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刘莹;丁燏;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勇;田宝静;黄凯瑶;Christoph BECK;;细胞分裂素对衣藻C.reinhadtii基因表达调节的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蒋雯婷;王全喜;吴双秀;;莱茵衣藻海藻糖水解酶基因treh在E.coli 中的表达及功能鉴定[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晓磊;阎光宇;王全喜;吴双秀;;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转化和表达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俊敏;;模式生物衣藻细胞微管解聚的分子机制[A];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永建;李红华;李洁;张同亮;王喜智;张庆华;;淡水微藻的砷积累和甲基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范晓蕾;王环宇;郭荣波;;两种衣藻的氢化酶体内耐氧产氢活性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王蕾;张长波;吴峰;邓南圣;;淡水藻引发水中苯胺类有机物的光降解[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阅增;张惟杰;李荫蓁;;几种元素对衣藻和酵母生长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丽;莱茵衣藻与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及其生理生态学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晨临;日本凋毛藻表达序列标记及南极衣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王东;烟草和衣藻中ftsZ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4 孙萌;口蹄疫病毒VP1抗原基因在模式植物叶绿体中的重组和表达[D];浙江大学;2003年
5 谌志伟;衣藻叶绿体分裂相关基因MinD、MinE的克隆及MinD、MinE和FtsZ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赫冬梅;猪瘟和口蹄疫病毒抗原基因在植物内的重组与表达[D];浙江大学;2005年
7 胡朝辉;高温和光照对光系统Ⅰ结构与功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8 丁燏;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曹木青;衣藻纤毛长度调控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管英富;绿藻间接光解水制氢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正;模式生物衣藻中性脂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突变体筛选[D];清华大学;2013年
2 蔡佳佳;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3 李建成;禽流感抗原基因在莱茵衣藻中的表达与免疫学特性[D];海南大学;2012年
4 郭雪洁;衣藻FAB2基因分离和功能鉴定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表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胡勇;衣藻中dynamin—like ftsZ cDNA 的克隆及特征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雷启义;衣藻CrFtsZ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蕾;衣藻CrFtsZ1和水稻OsFtsZ1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比较和进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蒋雯婷;莱茵衣藻海藻糖水解酶基因treh在E.coli中表达及功能鉴定[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迟;藻类生物絮凝剂和饮用水除氟生物吸附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涛;UV-B增强条件下NO对衣藻和地木耳的生理保护作用[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美国也盯上了海藻[N];科技日报;2010年
2 陆佑新 郑勇 邹立云;珠峰赤子[N];西藏日报;2003年
3 熊进才 郑勇 陆佑新  ;珠峰脚下那群“橄榄绿”[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秦莉 唐传水(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沂源四中);愉快的生物教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日闻;绿藻基因成功治疗失明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