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燕皂苷及其它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功能研究

郭承华  
【摘要】: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为我国黄渤海海域常见底栖棘皮动物,处于海洋底栖动物食物链的顶端,主要分布于烟威渔场近岸水域、渤海中部及长山岛附近海域,在分类上属棘皮动物门,海星纲,有棘目,海燕科,在传统中医中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之列入介部,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海燕可平肝和胃,制酸止痛,在我国民间,曾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甲状腺肿大、腹泻、中耳炎、癫痫等疾病;海燕作为我国黄渤海海域棘皮动物的优势种之一,在山东沿海特别是胶东半岛有大量分布,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因海燕喜食扇贝、牡蛎、贻贝、鲍鱼等软体动物,对正常的海水养殖和生产是一种威胁,且误食可对人体产生毒害,故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或无用动物。迄今为止,海燕这种潜在海洋生物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为充分开发海燕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以海燕皂苷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筛选研究为重点,对海燕皂苷、多不饱和脂肪酸、酸性粘多糖及海燕生殖腺的营养成分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海燕皂苷及其它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从黄海产海燕中提取的总皂苷呈淡黄色,微有粘性,振荡其水溶液可产生持久的泡沫反应,微量的皂苷即使家兔血液产生溶血反应,该产品溶于水、甲醇、含水乙醇及正丁醇,不溶于苯、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为242~255℃。 海燕供试组织中皂苷的分布不同,其中胃中海燕皂苷分布较多,幽门盲囊、体壁及生殖腺中依次递减。因此就提取海燕皂苷而言,海燕供试组织中胃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可作为生理活性物质海燕皂苷的主要来源;从总溶血指数(H.I.)来看,各组织中海燕皂苷的溶血活性大小依次为幽门盲囊、胃、体壁和生殖腺,海燕各不同组织中所含海燕皂苷活性不同亦是在实践中利用具体组织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合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层析、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手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峰;;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5期
2 马立红;王晓梅;;多不饱和脂肪酸药理作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6年12期
3 胡锐;李宝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J];西北药学杂志;2008年02期
4 查文良;白育庭;;n-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5 付红岩;姜瞻梅;孟广龙;;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J];山东食品发酵;2008年04期
6 方志娥;陆巍;曲斐;颜波;易珍奎;尚京川;;母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RP-HPLC测定方法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建中;朱瑞龙;张国祯;徐宁;庄庆琪;;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抗血栓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8年03期
8 薛英本;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3期
9 陈振华,吴克刚,黄扬彬;Omega-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5期
10 孟丽萍;;孕期补充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对神经系统早期发育的重要影响[J];营养健康新观察;2002年05期
11 张英;膳食中不同脂类与胆固醇的关系[J];食品与健康;2004年09期
12 顾琪;;今天我们如何选择油脂[J];今日科苑;2004年10期
13 李馨,王秀丽,田润华,刘颖,侯琳,耿芳宋,葛银林;fat-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5年01期
14 吴葆杰;;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预防猝死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8年07期
15 吴晓霞;徐亮;綦晓龙;;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年04期
16 郑东旖;齐可民;;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肥胖[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8期
17 曾远平;黄学敏;刘建业;;抗氧化剂对鱼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水产科技;2010年02期
18 张兴兵;方严;;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19 黄幼蓉;苗德林;;胃蛋白酶在鉴别粘多糖及蛋白中的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20 Leaf A;贾炜莹;;n—3脂肪酸的心血管效应[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晾;耿越;潘杰;;不同比率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Daniel Raederstorff;;DHA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脑部健康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A];2010膳食脂肪酸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3 王惠琴;林华;沈家琴;信东;王庶;任典旭;;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对血脂的调节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彭健;魏宏逵;江书忠;周远飞;;日粮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骨骼肌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5 楼健颖;吴丹;;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孔平;杜茁;孟庆勇;汤波;李宁;;转基因家畜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小鼠模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绍钰;魏凤仙;闫祥洲;赵晓青;王琳燚;;多不饱和脂肪酸日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研究[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昕欣;李明春;魏东盛;邢来君;;巴斯德毕赤酵母ω3-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分离和鉴定[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伟利;吴圣楣;钱继红;杨弘伟;庄满利;曹丽娟;乌玉丽;高晓岚;;不同地区母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于得庆;张建新;李英华;张雪红;张殿亮;;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承华;海燕皂苷及其它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李波;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及预后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雯婷;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黄涛;基因-脂肪酸交互作用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2型糖尿病易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卢晓凤;亚油酸在分化状态不同的两株结肠癌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郝薇;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王利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沉积及应用效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郭晓云;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CMS抑郁症大鼠模型神经生化及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9 柳欣欣;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治疗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冯福应;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甘油脂及脂肪酸、光合色素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广昌;砂海星主要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皂苷的生物功能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2 蒋汉明;优化海产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生产条件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3 吴庆;微藻Nannochloropsis SP.的培养和海藻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的初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杜玉兰;鼠尾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与纯化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谭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低水平铅暴露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陈继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鸡蛋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7 马瑞雪;Co~(60)辐射诱变深黄被孢霉高产多不饱和和脂肪酸突变株的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
8 蒋艳忠;蚕蛹中蚕蛹油的提取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杨建斌;制备微生物柴油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08年
10 段金成;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动物牙周炎作用机制的探讨[D];昆明医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锦屏;鱼油和鱼肝油别混用[N];健康时报;2007年
2 卫生部北京医院 汪芳博士;脂肪酸摄入把握平衡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江民;英国育出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基因水芹[N];农民日报;2004年
4 汪洛;油脂酸败控制措施[N];河南科技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欣;认清反式脂肪酸[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白冰;老人要多吃炖烂的肥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禾;ω-3脂肪酸对人体有哪些好处?[N];科技日报;2006年
8 ;怎样食用油脂更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范建;我国首例富含ω—3转基因克隆猪降生[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周颖;减肥不等于不能吃油[N];光明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