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研究
【摘要】: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杂多糖,一般存在于褐藻和一些棘皮动物体中。近年来海洋药物方面的研究表明它有如抗凝血、抗肿瘤、抗病毒、抗溃疡等等多种活性,因此近年来对它研究逐渐增多。但其结构和组成随着提取来源的不同,往往有较大的差别。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海带科(Laminariaceae)的一种大型海藻,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含有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海带生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家,年产量占世界海带产量的80%以上。但海带产业在我国却迟迟未能发展成为大产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单一、科研开发力度不够,产业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阶段。为了促进海带产业以及整个海藻工业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海带的综合利用,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已有不少关于它活性的报道,但对它的结构分析却很少,本文将试图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文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通过酸提取、膜分离和乙醇沉淀法,制备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利用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级和凝胶色谱纯化,得到硫酸基含量不同的三个组分:F-0,F-1和F-2,得率分别为13.4%,34.8%,28.6%。经化学组成分析,这三个组分的硫酸基含量分别是7.6%,16.1%,30.5%;糖醛酸分别为20.8%,21.4%,8.4%。其中F-1是高糖醛酸组分,F-2是高硫组分。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这三种组分的单糖组成为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和木糖。其中岩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0.7%,52.9%和62.5%。HPSEC法测定分子量表明F-1和F-2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50,700和160,000。
2.比较酸水解,酶水解和氧化水解的产物发现氧化水解更适合制备岩藻聚糖硫酸酯低聚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氧化水解条件为9%H_2O_2,60℃,反应6h。对氧化降解产物利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Da)的超滤膜分离,再用Bio-P4、P2进行进一步纯化,分别得到F-1b,F-1c和F-2b,F-2c。通过比较酸降解和氧化降解产物的硫酸基含量,发现氧化降解产物的硫酸基含量要高一些。
|
|
|
|
1 |
徐强强;方颂椽;沈德祥;金明耀;奚旦立;戚礼门;;十二指肠粘多糖的研究——Ⅰ.组份及理化性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2年02期 |
2 |
李波,顾小红,许时婴;硫酸酯多糖结构中硫酸基位置的判断[J];分析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3 |
张惠芬,李宝才,范家恒,董玉莲,闻克威,周建元;盐酸水解—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酸酯化多糖硫酸基含量方法考察[J];食品科学;2002年05期 |
4 |
陈美珍;廖灶辉;陈鸿霖;;龙须菜多糖硫酸基含量对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年08期 |
5 |
赵永强;杨贤庆;戚勃;李来好;刁石强;陈胜军;;琼胶中硫酸基的离子色谱法测定[J];南方水产;2009年06期 |
6 |
杨贤庆;赵永强;戚勃;李来好;陈胜军;岑剑伟;;离子色谱法与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琼胶糖中硫酸基含量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8期 |
7 |
邹群,张迎庆,干信,陈茂彬;KGM硫酸酯衍生物的结构分析和硫酸基含量测定[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8 |
邱芳萍;张玲;于健;;硫酸钡比浊法对鹿茸多糖中硫酸基含量的测定[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林钦;;不同海参粗多糖的化学组成成分研究[J];食品工业;2009年06期 |
10 |
陈美珍;余杰;杨拉维;潘群文;;龙须菜多糖硫酸化对免疫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年15期 |
11 |
陈以仁;吴尚兰;李佶;;粘土制含硫酸基聚氯化铝试验报告[J];广东化工;1982年03期 |
12 |
周存山;马海乐;;条斑紫菜多糖的含量测定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02期 |
13 |
郑艾初;陈健;;白底辐肛参酸性黏多糖的分离及特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10期 |
14 |
徐强强;方颂椽;沈德祥;金明耀;奚旦立;戚礼门;;十二指肠粘多糖的研究 Ⅰ.组份及性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82年03期 |
15 |
吴永沛;刘明;刘翼祥;陈俊;王先;;制备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9期 |
16 |
严君;施松善;王顺春;王峥涛;胡之璧;;蜈蚣藻中一种硫酸半乳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9期 |
17 |
白日霞;王长海;;硫酸海胆内容物多糖化学结构的质谱法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2期 |
18 |
陈孟植;厨房用洗涤剂[J];现代化工;1995年04期 |
19 |
张正富;;国外缩聚染料发展概况[J];染料与染色;1981年03期 |
20 |
黄良仙;李歌;郭锟;杨刚;安秋凤;;聚醚硅油再改性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