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渗透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及其固定化酶解方法与产物研究
【摘要】:水溶性壳聚糖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环境等行业,其制备方法仍是当今普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强制渗透法与酶法联合制备大分子水溶性壳聚糖的一种简便、快速、高效且切实可行的新方法,并对水溶性壳聚糖进行了特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利用强制渗透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并对其溶解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乙酰度在50%左右的壳聚糖溶液在中性pH条件下溶液澄清透明,在碱性条件下处于半透明状态。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将浓碱强制渗透于甲壳质颗粒的微孔中有利于加速甲壳素的溶胀以及NaOH的传质过程,达到近似均相的脱乙酰状态。通过特性粘度、粉末X—射线衍射、FT-IR、~1H-NMR、溶解性测定等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的分子结构松散,分子间力较弱,有利于水分子引入大分子结构中并发生氢键键合而溶解。适当降低分子量可降低分子间作用力,提高其溶解度。
2.对壳聚糖大分子的酶法降解相对其它化学降解具有条件温和、易控制、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等优势。本文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壳聚糖的水解活性进行比较 并对适合于水解该壳聚糖的酶进行固定化。
2.1 在比较之前,分别对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酶解产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X-射线衍射可用于测定甲壳质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利用果胶酶或纤维素酶降解法也可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2.2 酶解产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检测浓度范围宽、操作简便、便于高通量测定的DNS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确定了检测波长为500nm。此处波长灵敏度比通常采用的540nm高,而背景干扰相对其最大吸收波长480nm左右要小。另外,由于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吸光系数不
|
|
|
|
1 |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J];技术与市场;2002年04期 |
2 |
李再新,周健,王川,李曾维,黄福,唐盛兰;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3 |
赵文伟,于黎,钟晓光,张月芳,孙家珍;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通报;1994年04期 |
4 |
杨东坡;史志铭;;21世纪新型环保材料——壳聚糖的开发利用价值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
5 |
胡思前;微波条件下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6 |
万荣欣,顾汉卿;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5年01期 |
7 |
刘艳如,陈盛,余萍,李美春;水溶性壳聚糖与锌的络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8 |
程刚陈,扬同帜,崔双科,杨琳;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00年02期 |
9 |
杨声;冯小强;苏中兴;李小芳;伏国庆;广丰;;水溶性壳聚糖和壳寡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对几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7年06期 |
10 |
席敏,王子飞;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1 |
金鑫荣,柴平海,张文清;低聚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1998年02期 |
12 |
徐榕青;林文津;张亚敏;邓思珊;林凌;;水溶性壳聚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质量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
13 |
李峻峰;赖雪飞;张佩聪;王燕;;N-乙酰化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7期 |
14 |
丁盈红,李若琦,伍锟贤,关丽;微波辐射快速制备水溶性壳聚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年03期 |
15 |
董静静;李思东;杨磊;;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8年06期 |
16 |
吴雁,王亦农,马建标;水溶性壳聚糖降血脂作用的化学机理(II) 水溶性壳聚糖及其氨化衍生物对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结合能力[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3年04期 |
17 |
范国枝,胡明秀;水溶性壳聚糖在果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5年06期 |
18 |
冯小强;郭峰;杨声;李会学;苏中兴;;双氧水均相氧化降解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
19 |
黄道秋;张斌;汪华蓉;丁铃;;莫西沙星壳聚糖滴眼液的研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02期 |
20 |
刘大胜;魏远安;蒋林斌;姚评佳;;超细甲壳素脱乙酰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