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气耦合模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季风降水的关系
【摘要】:
本文使用1948-2005年的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海表面温度、海面10米风场以及降水率资料,利用CSVD(Combin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创建的S-CSVD(Season-reliant Combin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南海海-气耦合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季节耦合模与季风降水的关系。
南海在年循环、季节内尺度上(90-120d,30-60d)有着不同的海-气耦合特征,代表了海-气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年循环中,海-气耦合的主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内均匀一致的显著正相关,代表南海夏季暖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风场为典型的夏季风,变化周期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模态相关系数超过0.9,说明存在强的海-气耦合关系。广义季节内尺度的海-气耦合第一、二模态都反映了夏季风爆发后的特征,同时表现了季节内振荡在南海的南北向传播特征,第三模态对应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年的特征。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30-60d)尺度上南海海-气耦合模第一模态表现为冬季风占优势特征,第二、三模态则对应夏季风爆发后的特征;模态在前半年振荡周期明显,特别在夏季风爆发前后振幅最大,后半年则不明显,表明冬、春季海-气之间季节内耦合较强,并可能对夏季风的爆发有触发作用。
年际、年代际尺度上海-气耦合模表现为年代际上升趋势,同时风场还存在季节内和准两年的振荡信号。第一模态海温场表现为显著的海盆模态的正相关,第二模态为南北偶极子型振荡,强南(北)风异常中心与暖(冷)SST中心对应。各个季节的海-气耦合模态表现出冬季最强,春季次之,秋季最弱。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上,冬、春季风场都以南风异常为主,SST正相关在南海呈海盆分布;夏、秋季则以东北风异常为主。各个季节CSVD的第一模态变化周期也都表现为上升趋势的年代际变化,在1976年前后发生突变。利用S-CSVD来提取南海海-气耦合模在不同季节上的连续变化特征,能够在同一模态中更集中的提取海-气耦合信号,明显表现空间分布特征随季节的演变过程,第一模态中从冬季到秋季,最大耦合相关区逐渐东移,冬、春季位于南海中部海盆区,到秋季移出南海到菲
|
|
|
|
1 |
孙久厚,朱德懋;动力学参数修改的耦合模态子空间摄动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2 |
齐庆华;;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耦合模态[J];海洋科学;2009年09期 |
3 |
胡增臻;东亚夏季气候主要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6期 |
4 |
李春;;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西北太平洋海温的耦合模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4期 |
5 |
金祖辉,陈隽;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2年01期 |
6 |
李欣业,陈予恕,吴志强;双重内共振系统非线性模态分岔的奇异性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年10期 |
7 |
黄菲;王宏;戴平;;南海季风型海-气耦合模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8 |
樊丽俭,李会侠,张瑞平;Maxwell模型粘弹性输流管道的耦合模态颤振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
9 |
张东凌;曾庆存;;5月热带印度洋大气大洋耦合环流的统计动力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12期 |
10 |
王忠民,冯振宇,赵凤群,刘宏昭;弹性地基输流管道的耦合模态颤振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10期 |
11 |
孙力,安刚;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旱涝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3年03期 |
12 |
孙力,安刚;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
13 |
朱学旺;刘青林;;多点不相关随机振动载荷的动力学等效模拟[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7年04期 |
14 |
王晓玲;孙照渤;;冬季黑潮区SST异常和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5 |
任雪娟;杨修群;韩博;;北太平洋冬季海-气耦合的主模态及其与瞬变扰动异常的联系[J];气象学报;2007年01期 |
16 |
黄勇;李崇银;王颖;;太平洋海气耦合经向模态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
17 |
王思莹;孙传宝;尹协振;;均匀来流条件下并行排列旗帜耦合运动模式的实验[J];实验力学;2010年04期 |
18 |
赵声蓉,宋正山;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
19 |
马乾瑛;王社良;朱军强;;空间结构耦合模态控制及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9年04期 |
20 |
高雪娇;张桂梅;;基于SVD分解的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与华北旱涝的诊断[J];陕西气象;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