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矢量场特征可视化及多变量数据可视化的研究
【摘要】: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八十年代后期提出并迅速得到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地质勘探、气象预报、分子生物学、计算流体力学及有限元分析等诸多领域,并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平面矢量场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计算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对象越来越复杂,待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平面矢量场可视化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可视化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基于特征的可视化应运而生。它克服了传统可视化方法的弊端,通过发现和抽取矢量场中有特殊意义的结构或用户感兴趣的区域,达到对场中有意义的部分即“特征”进行重点可视化的目的。通过这类“有选择的”可视化,可以滤除无关数据,极大的降低信息处理量,甚至获得被抽取特征的量化描述。对于那些包含庞大数据集的可视化对象,特征可视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本文对当前发展的平面矢量场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与比较;介绍了拓扑分析法,扑结构分析法是一种从全局了解矢量场结构的新技术,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和抽取矢量场中有特殊意义的结构上;并提出及实现了快速检测平面流场的主要特征——旋涡的“角度函数法”,角度函数法是把流场中与某样本点相关联的矢量方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转换而得到一函数,函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流场中与某样本点相关联的矢量方向按一定规则变化的程度。函数值越小变化越明显,因此,变化最明显的点也即极小值点即为涡核点。
多变量数据的可视化比较复杂,一直是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多变量数据可视化技术如何应用于海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应用多维转换函数技术(Multi-Dimensional Transfer Functions——MTF)于海洋调查数据,实现了海洋水团的自动划分与可视化。
|
|
|
|
1 |
陆剑锋,潘志庚,张明敏,梁兼栋;基于图像对比度数量映射的矢量场可视化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7期 |
2 |
赵安元;任杰;刘东权;;二维和三维矢量场的可视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4期 |
3 |
曾智华,蔡文立,石教英;矢量场中快速表面抽取和定位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9年02期 |
4 |
李宝强;范茵;李骞;孙长会;;基于微分的增强型三维矢量场可视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9期 |
5 |
朱宏玮;姜国华;王宝智;;矢量场可视化线积分卷积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年04期 |
6 |
陈国栋;曾惠燕;;基于层次结构的三维矢量场建模[J];计算机工程;2015年12期 |
7 |
顾耀林;吉晓娟;;基于时间延迟的矢量场可视化方法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年02期 |
8 |
周佳璐;王韬;杨军;;基于矢量场预估的二维超声弹性成像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6年04期 |
9 |
马树青;任群言;朴胜春;杨士莪;;声矢量场的抛物方程计算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
10 |
籍万新;;复金兹伯格-朗道方程螺旋波外矢量场响应的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
11 |
胡星,杨光,董海涛;基于矢量场旋度的流带可视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
12 |
于涤尘;关于矢量场的一个未知“度”的猜想[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3 |
晏东;;赏析矢量场的场管及通量问题[J];技术物理教学;2012年03期 |
14 |
赵吉松;;平板表面薄圆柱绕流摩擦力矢量场全局测量[J];空气动力学学报;2020年01期 |
15 |
张海刚;杨士莪;朴胜春;任群言;马树青;;声矢量场计算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6 |
何兵;陈恺;于兆海;;一种非结构矢量场的线卷积积分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年09期 |
17 |
曾小东,梁昌洪,安毓英;远轴高斯波的矢量场理论[J];物理学报;1999年07期 |
18 |
廖新浩,刘林;数值方法形式矢量场的递推求解[J];计算物理;1997年Z1期 |
19 |
张文,李晓梅;基于流线纹理合成的2D矢量场可视化[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