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离散时滞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的逐次逼近设计及应用

王海红  
【摘要】: 计算机控制是最典型的离散控制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高效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时滞非线性控制器的应用变得简单;另一方面,现代技术要求控制系统有更严格的设计规定。因此离散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普遍存在于生命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及经济学等学科,它是以时滞非线性动力系统为约束的泛函优化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数值优化理论与算法的研究,不仅是非线性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控制论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前沿课题。目前该领域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定性理论研究,极需实用、有效的数值优化理论与算法。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非线性、时滞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然后分别研究了离散非线性系统、离散状态时滞非线性系统以及离散控制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一类参考输入信号由外系统给定的离散多时滞线性系统和离散控制时滞非线性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其最优输出跟踪问题。给出了系统控制律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及其近似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其物理可实现问题。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研究了具有一般形式的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问题。对于非线性系统的一般形式,可以通过Maclaurin展开,将系统转化为具有线性项和非线性项的形式。其次,将系统的非线性项当作系统的附加扰动,通过引入一个伴随向量对非线性项加以补偿,可以将由极大值原理的必要条件导出的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变换为由伴随向量方程和状态方程组成的新的两点边值问题。通过逐次逼近法将此问题转化为一族解耦的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问题序列,从而通过求解该问题序列得到系统的前馈-反馈次优控制律。证明了该线性两点边值问题的解序列一致收敛于原最优控制问题的解。通过有限次迭代,可以得到系统的近似的最优控制律。得到的组合控制律由反馈项和以非线性补偿向量的极限形式表示的前馈项组成。最后,给出并证明了无限时域情形下系统控制律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并给出了多个仿真实例来验证效果。 2.研究了状态变量含有时滞的离散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次优控制律的无时滞转换设计方案。首先构造一个其解收敛于原时滞系统的无时滞离散系统序列。然后将离散时滞非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化为求解无时滞系统最优控制序列问题。采用所提出的逐次逼近法对系统进行解耦,通过截取最优控制序列解的有限项,从而得到系统的前馈-反馈次优控制律。实例仿真表明,即使对于时滞较大的离散时间系统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3.研究了控制变量含有时滞及系统带有非线性项的离散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引入连续系统的Artstein模型化简方法对控制时滞进行处理,将原系统状态方程转化为无时滞的非线性系统,从而采用前述的逐次逼近法设计了该系统的近似最优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解决了对于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的动态特性有外系统描述的具有多状态时滞和控制时滞的离散线性系统最优输出跟踪控制问题。利用参考输入外系统的状态来构造前馈控制作用,前馈增益可以通过求解Stein矩阵方程而精确得到,避免了利用构造增广系统的方法带来的维数增高,计算复杂的困难。同时,对前馈的参考输入外系统的状态物理不可实现问题,通过构造降维观测器加以实现。通过逐次逼近法解决了既含有时间超前项又有时间滞后项的两点边值问题的求解,给出了无限时域下系统组合最优控制律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及其证明。仿真实例证明,得到的近似最优控制律能有效地补偿时滞的影响并跟踪参考输入。 5.研究了含有控制时滞和非线性项的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输出跟踪问题。由于系统的输出方程经过转化后具有多控制时滞项,因此通过引入时滞及非线性补偿项,来补偿系统的输出方程中存在的控制时滞以及转化的系统的中的非线性项,通过逐次逼近法解决了具有时滞项和非线性项的两点边值问题,得到了可将线性部分项与非线性部分及时滞部分相分离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输出跟踪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工作,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钟俊,姚勇;非线性系统学[J];信息与控制;1987年05期
2 伏玉笋,田作华,施颂椒;非线性系统鲁棒耗散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6期
3 胡钋,刘岚,韩进能;非线性系统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凌波,吴敏,桂卫华;一类具有加法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性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郭宏;一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轨迹的生成算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范子彦,韩正之;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监督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冯巧玲,牛月兰,孙君曼,赵秀花;非线性系统的来源及奇异性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张友安,梁国强,关新平;非线性系统的递推设计[J];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钱慧芳,陈增禄,冯智;一种非线性系统的线形定常控制方法仿真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刘斌;张曾科;;一种三对角结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应用[J];自动化学报;2007年04期
11 陈志梅;张井岗;孟文俊;曾建潮;;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组合滑平面控制方案[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0期
12 张端;俞立;欧林林;余世明;;一类非线性系统镇定的有界反馈后推法[J];自动化学报;2007年11期
13 李长滨;何熠;吴爱国;;离散时间马尔可夫跳变非线性系统H_∞控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7年06期
14 林蓉;;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半全局实用镇定[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5 邢敦菊;王广瓦;沈磊;;一类具有两个非线性项的四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J];大学数学;2009年02期
16 童长飞;李虎雄;李怀忠;;二维多项式非线性系统的镇定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0年05期
17 于娟;蒋海军;滕志东;;时滞非线性系统在周期间歇控制下的同步(英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8 彭晓华;屠兴汉;;求解模糊非线性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9 马宏绪;王剑;;“非线性系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2期
20 高扬;赵微;白旭亚;;一类带有扰动的非线性系统的W-渐近稳定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树岷;高为炳;;临界非线性系统的局部渐近镇定[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王成红;韩兵欣;郑应平;;连续非线性系统游荡不存在条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刘士荣;俞金寿;;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模糊模型与模型鲁棒性研究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彭晓华;屠兴汉;;求解模糊非线性系统[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贾理群;;非线性系统评价的若干方法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韩存武;张竞新;顾兴源;;输入受限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镇定[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费树岷;霍伟;;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跟踪[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吴方向;戴冠中;;奇异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问题[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楚天广;黄琳;;一类饱和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吴方向;史忠科;杨建军;戴冠中;;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系统之间的关系[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卫勇;几类前馈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调节[D];山东大学;2015年
2 胡栋梁;两类非线性系统随机颤振和振动共振现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杨飞飞;非线性系统基于模式的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池小波;基于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网络化控制和滤波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赵丛然;几类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镇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殷春;非线性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韩彦伟;一类几何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雷;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调节[D];浙江大学;2016年
9 苗保彬;不确定下三角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李东;几类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后广;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重构方法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徐香凤;几类非线性系统的无源稳定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晨晨;基于动态面方法的两类特殊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反馈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立友;非线性系统的同步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宋志宝;高阶时滞前馈非线性系统的镇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亚欣;高阶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幸;非线性系统卡尔曼滤波的二阶近似方法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庄莹菲;基于符号计算的非线性系统参数控制器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袁晓晴;非线性系统无界解的存在唯一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钟佳成;基于周期间歇控制策略的非线性系统稳定与镇定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杰吴胜 董斌;莫要泛化“非线性”[N];中国国防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