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和Monte Carlo模拟
【摘要】: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海水淡化作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预处理是海水淡化装置成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超滤代替传统预处理技术应用于海水淡化,研究不同规模超滤系统的运行状况,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膜污染等),具有应用和理论的双重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超滤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为主,与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相结合,大部分实验在海水淡化现场完成,包括:实验室规模的无机陶瓷超滤膜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有机超滤膜的现场中试试验研究,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长期监测与参数优化研究、关于膜污染的临界通量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通过胶州湾原海水直接进入系统和海水添加絮凝剂后再进入系统两种工艺,初步验证了50nm管式陶瓷膜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原海水直接进入系统的最佳操作参数为:错流流速3.2m/s,操作压力0.14~0.18MPa,料液温度25~30℃,料液pH 8~9;FeCl3絮凝-陶瓷超滤膜工艺可有效提高通量和渗透液水质,且FeCl3最佳投加量为4.5~6.0mg/L,pH最佳范围在4~6;分析了海水对陶瓷膜产生的过滤阻力,并从膜污染类型角度分解过滤阻力,进行实验测定;确定40~50℃的0.01%NaClO溶液为最佳化学清洗方案。
2.通过错流过滤模式的有机超滤膜处理胶州湾海水的中试试验,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从最大净产水量的角度优化反冲参数,反洗周期为40min,反冲时间为30s、反冲流量是超滤产水流量2倍为优化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高回收率-低通量(80%-60L/m2h)为优化运行参数,并通过比回收率通量PR%考察膜污染状况加以验证;超滤产水水质稳定,且满足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3.在胶州湾海域进行了超滤中试的极限试验研究,旨在考察极限条件(低温和死端过滤模式)下超滤系统(外压式、内压式以及双皮层超滤膜)处理胶州湾海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简要分析并比较不同超滤膜组件的直接运行费用,为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提供重要数据。在无化学加强反洗(CEB)和化学清洗条件下,外压式膜组件B比内压式膜组件A的运行稳定,组件A和B的过滤阻力均小于双皮层膜组件C;组件A、B和C产水水质稳定且均满足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其中组件C的产水水质最优;CEB和化学清洗可抑制膜污染程度;从能耗和化学药品消耗两个方面表明,外压式膜组件B的直接运行年费用最低。
4.对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超滤预处理系统进行长达一年的监测研究,掌握其运行状况,收集和整理规模数据,并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以确保超滤系统的稳定运行。超滤系统的全年运行监测数据表明,超滤系统的膜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温度对于膜污染和膜性能以及化学清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和化学清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膜污染状况和恢复膜性能;超滤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产水水质符合RO进水要求;进料海水温度过低(5℃左右),超滤膜的机械性能下降且膜丝污堵严重,应采用化学清洗和改善运行工况及时预防超滤膜断丝情况的发生。
5.将临界通量Jcrit概念引入海水淡化领域,建立了测定Jcrit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超滤膜处理胶州湾海水的膜污染情况和最佳操作方式,考察了海水组成(天然有机物、悬浮物和无机盐)、错流流速和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对超滤处理海水的Jcrit和膜污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对于超滤预处理的通量设计和运行控制以减少化学清洗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6.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错流过滤模式的超滤过程为研究系统,建立极坐标体系和物料衡算、粒子受力、过滤阻力数学模型,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错流过滤的超滤膜表面聚集的溶质粒子的随机运动和受力状况进行计算机模拟,建立平衡状态的判定,得到初步模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的膜通量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0.246~1.518%;拟合出ΔP~J曲线,并得到J_(crit)=137.88L/m~2h,为超滤系统的理论模拟奠定了基础。
|
|
|
|
1 |
鲁永学;;超滤在反渗透预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8年04期 |
2 |
徐佳;阮国岭;高从堦;;超滤膜预处理在胶州湾海水淡化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7年07期 |
3 |
彭彩霞;丛宇琪;张益炬;胡晓沧;范海峰;王北福;;超滤膜在舟山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可行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
4 |
徐佳;苏保卫;高忠文;王玉红;王铎;高从堦;;超滤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
5 |
张敬东;曾惠明;宋小宁;刘炎伟;庞胜林;刘金生;叶春松;;次氯酸钠对海水淡化超滤工艺产水影响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3期 |
6 |
张敬东,高顺明,刘炎伟,李长征,付东康,叶春松;内外压式超滤组件在反渗透预处理中的应用比较[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4期 |
7 |
梁建瑞;;超滤-反渗透膜组合工艺处理电厂循环排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6年06期 |
8 |
陈霆,刘洪来,胡英;无规共聚高分子溶液相平衡的Monte Carlo模拟[J];化工学报;2000年04期 |
9 |
张晓慧;罗嫣;隋军;庞永超;;超滤膜性能指标检测技术现状[J];价值工程;2010年22期 |
10 |
苏保卫;王玉红;李晓明;王铎;姚野;高从堦;;胶州湾海水纳滤软化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7年02期 |
11 |
曹求洋;黄任如;朱新强;刘静;;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高浊度海水的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年09期 |
12 |
宁卫云;侯郊;;反渗透技术在曲靖片区的应用与改造[J];云南冶金;2009年S1期 |
13 |
罗发奎;张敬东;周媛;刘芬芬;周江华;;高密度澄清技术在低温低浊度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8年03期 |
14 |
柏其亚;刘学文;范益群;邢卫红;;终端陶瓷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
15 |
闫晓;汪建根;牛涛涛;;膜集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能源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
16 |
孙兆龙;盛帅华;;中空超滤在煤矿深井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
17 |
马颖颖;衣守志;曲达;;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杭州化工;2007年04期 |
18 |
本刊编辑部;;《水处理技术》十年[J];水处理技术;1985年05期 |
19 |
谭永文,沈炎章,卢光荣,石雷;嵊山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
20 |
詹晓力,罗正鸿,陈丰秋,阳永荣;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