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K-Means聚类法的水团划分算法和可视化研究

高存彬  
【摘要】:水团分析一直是物理海洋学的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水团边界的识别和子水团的划分。但是,由于目前的各种分析方法大多是建立在传统的T-S图的温-盐度曲线上,得到的分析结果往往割裂了样本数据的整体信息,与科研人员的交互性较差。 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迅速得到发展的科学计算可视化为水团可视化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用一种直观、真实感强的交互方式,从海洋数据的几何特征来观察和分析水团,揭示和发现隐藏在水团数据中的新问题,新规律。 由于海洋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性。这就造成了划分效率和交互式可视化渲染之间的矛盾。如何快速准确的对海量水团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划分的结果用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技术反馈出来,成为了水团可视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目前常用的水团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法的水团划分算法。该方法结合了聚类算法和水团概念的相似性,针对三维网格水团数据,合理地描述了水团划分的几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快速有效的提取了三维水团数据的分布信息。 在随后可视化水团分析的研究中,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体绘制的算法,充分利用K-means聚类法的水团划分算法得到的三维水团数据,选用了光线投射体绘制技术,对水团划分的结果进行可视化渲染,直观准确地反映了水团数据所提供的温、盐度信息和水团边界信息。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证划分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克服了传统水团划分算法缺乏样本数据空间信息表现力的弱点,使水团划分的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海洋中水团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三维水团分析的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磊;毛利民;李骞;;基于LOD的三维地形可视化[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年07期
2 王燊;;谱元法计算结果的可视化问题[J];福建电脑;2009年05期
3 石教英,蔡文立,潘志庚,张爱东;分布式科学计算可视化[J];自然科学进展;1994年06期
4 王小林;笪良龙;杨廷武;李玉阳;;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水下可视化战场建设中的应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年01期
5 蔡群;周美莲;段杰峰;李青;;基于Matlab分布式工具箱的流场计算及其可视化[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9期
6 贺全兵;;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4期
7 李华;张寒松;;科学技术之眼——计算机图形学[J];科学通报;1996年S1期
8 杨冠杰,尚海霞,吴克勤;利用向量场分解算法提取与可视化平面流场的涡旋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袁国明;周宁;;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2期
10 王蓓蓓;周海芳;李思昆;刘衡竹;;VisDAMS:面向科学数据的可视化管理系统[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年04期
11 汤敏;王惠南;;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的计算机处理[J];激光技术;2007年05期
12 周艳萍;刘鸿福;;基于MATLAB实现地震速度切片成图[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8年03期
13 马飞;沈小梅;杨志峰;李小兵;;风场的科学计算可视化在导弹射击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12期
14 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17期
15 湛信;沈绪明;;可视化技术在物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年02期
16 鲍勇;徐爱功;赵泉华;;栅格图象变形可视化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17 汤敏;;利用Master-Slave-Collector模式的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体绘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6期
18 王成刚;蒋平;吴钦章;;目标运动特征的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4期
19 路立伟;王亮;梁勇;范荣双;;基于MFC的频率指配模块设计与仿真[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2期
20 陈福全,刘毓氚,朱长歧;土工有限元分析前后处理的一种可视化方法[J];岩土力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龙;段文超;虞立;;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陈琰;宋鸿陟;万艳春;;可视化工具VTK技术研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金其杰;徐平均;马彦;袁斌;;通用二维数据场可视化系统2D-DVS[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4 李克庆;贾水库;刘保顺;;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A];中国矿山地质与西部矿山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二华;高林;马仁安;杨静宇;;三维地震数据场直接体绘制方法及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远方;冯克;李刚;;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弦支穹顶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英;杨轶璐;徐心和;;体视化技术与医疗领域应用[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许德政;俞国扬;朱思铮;吴斌;;NCAR图形软件包及其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肖化顺;;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克庆;贾水库;刘保顺;;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A];中国矿山地质与西部矿山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松;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张加万;交互体绘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喻德旷;心室三维可视化及心电仿真建模[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汤敏;医学图像处理中关键技术研究及基础应用平台研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张艳慧;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水和中层水分布特征及其年代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刘蓉;人体运动信息获取及物理活动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军;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吕晟珉;曲面重建的网格方法和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何南忠;流体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拟及实时可视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徐启圣;智能化多规则油液综合故障诊断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存彬;基于K-Means聚类法的水团划分算法和可视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王慧娟;格陵兰岛附近海域水团分析和比容海平面季节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姚丽娇;科学计算中的标量场可视化技术[D];东北大学;2009年
4 陈浩;基于二阶上下文的无导词义消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元飞;三维数据场可视化中体绘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申霞;基于POM的近海三维水质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7 周晓燕;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局部体样条函数法建模中的区域分割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孔倩倩;基于球面渲染环境的海洋数据多维动态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楠;大规模散乱数据插值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徐强华;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在转炉激光测厚系统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杨晓帆;全力支持超算中心尽快走产业化之路[N];滨海时报;2010年
2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秦笃烈 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李华;“虚拟人”让医学世界更精彩[N];健康报;2001年
3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淡鹏 张文 李晓梅;可视化并行处理的三种方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 洪;用计算机描摹科学图景[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陈明;“天河一号”运算性能跃上世界之巅[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薛仁 王握文 特约通讯员 司宏伟;超越之路[N];解放军报;2010年
7 记者 刘文韬 通讯员 陈明;升级版“天河一号”运算性能跃上世界之巅[N];湖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