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及催化剂扩散模拟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中,如何评价人工增雨的催化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不同条件下催化效果的计算分析,可以为人工增雨作业选择有利的作业时机和天气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对已有的增雨效果评价方案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针对一些方案假设的不合理性做出改进。利用聊城市和菏泽市1963~200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和天气形势图,采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和天气系统分类回归方案效果检验法,对2004~2007年4年间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天气系统分类统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雨量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统计分析的效率。2)聊城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比较有利的时节是6月份,催化效果最理想的天气系统是南方气旋。3)人工增雨效果与自然雨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雨强区间作为催化有效的最优化条件。
人工增雨是通过人工途径对云体施加影响,以达到增大降水量的目的。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分析研究作业部位的选择,优选高效的催化技术以及优化作业方法,以便对云体进行有效的高炮人工催化作业。
本文利用在大气扩散领域广泛使用的高斯模式,建立了一套层状云中的催化剂扩散模式。运用该模式,在对单个点源的催化剂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炮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作业射击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对于层状云,采用高炮向逆风方向相隔一定方位角,进行连续旋转点射180°扇形面的方式。在不同的作业参数下,得到了不同的作业射击间隔方位角和应发弹数。模拟得到的结果为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
|
|
1 |
陈建萍,洪霞,邓安强,吴俊吉;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人工增雨催化效果的统计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3年03期 |
2 |
朱俊峰,赵永民,丁锐钦;从临汾地区农业缺水看人工增雨的必要性[J];山西气象;1997年01期 |
3 |
靳少波;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试验及前景[J];青海科技;1998年02期 |
4 |
王广河,李淑日;“西北地区人工增雨基地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论证[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0年00期 |
5 |
霍寿喜;;人工增雨不会污染环境[J];环境;2002年07期 |
6 |
邓景臣,汤淑君;红光农场人工增雨防雹最佳方案的建立与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2年04期 |
7 |
获绶玺;人工增雨和防雹会污染环境吗[J];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11期 |
8 |
刘志澄,蒋年冲;大力开展人工增雨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J];安徽地质;1997年04期 |
9 |
冯岸;我省研制所“人工增雨防雹系统”[J];辽宁气象;1997年02期 |
10 |
曲志德;开发空中水库实施人工增雨[J];西北电力技术;1998年01期 |
11 |
孙家驰;人工增雨期间预报质量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12 |
霍寿喜;人工增雨和防雹会污染环境吗[J];医药与保健;2004年06期 |
13 |
王吉宏,宫福久,周德平,于秀杰;我省主要库区人工增雨浅议[J];辽宁气象;1998年04期 |
14 |
李尚成,谢云;人工增雨效果非随机化方法检验及降水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J];甘肃气象;2001年04期 |
15 |
王广河
,杨连英;人工增雨成套技术预研究[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1年00期 |
16 |
包松林;“山丘区集雨示范项目”区内实施人工增雨提高集雨效率的探讨[J];内蒙古气象;2004年01期 |
17 |
赵建军;郭继瑞;;人工增雨洒甘霖[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05期 |
18 |
王维健;充分发挥雷达在人工增雨工作中的作用[J];江西气象科技;1994年01期 |
19 |
王永亮;人工增雨 开发空中水资源[J];辽宁气象;1997年01期 |
20 |
王广河,胡志晋,陈万奎;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