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机制研究

韩野  
【摘要】: 近年来,公路、铁路交通的发展加速了汽车、火车等运输机械高速重载化的进程,从而对制动装置中摩擦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行驶速度的提升要求摩擦材料能够在较宽的速度、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摩擦性能。石棉材料由于耐热性能好,产量丰富,机械性能优良,与树脂基体匹配良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早期摩擦材料的配方中。但是由于石棉材料对于人体的健康存在危害,能引起环境污染,国内外广泛开展了无石棉摩擦材料的研究。主要的无石棉摩擦材料有铸铁摩擦材料、半金属摩擦材料、陶瓷型摩擦材料等。其中陶瓷型摩擦材料配方为无金属或少金属原材料,能够很好解决半金属及铸铁材料的锈蚀、摩擦噪音等问题,因而得到了各国摩擦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视。新型摩擦材料的开发往往具有很强的经验依赖性,且评定摩擦材料配方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成本等诸多方面,给新型摩擦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根据国际上摩擦材料研究及应用情况,主要从新型陶瓷材料配方的开发、优化、摩擦材料综合性能评定、摩擦磨损机制、摩擦过程热—力耦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冷压成型、热压固化、后处理的方法制备了陶瓷型摩擦材料,测试了摩擦材料密度、冲击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利用定速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陶瓷型摩擦材料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摩擦学性能,并根据黄金分割法、模糊理论、灰色相关理论得到了优化的摩擦材料配方,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摩擦材料磨损表面形貌,讨论了陶瓷型摩擦材料磨损机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陶瓷型摩擦材料摩擦热—力耦合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在定速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摩擦材料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温度变化情况。通过模拟结果与定速摩擦温升试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证明有限元方法在摩擦材料摩擦过程热—力耦合分析的可行性,为新型摩擦材料配方的开发、摩擦材料磨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增强纤维是摩擦材料原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机械强度等密切相关。摩擦材料中增强纤维的作用主要是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使材料能够承受摩擦制动瞬时的冲击、剪切、拉伸等机械作用而不至于出现裂纹、断裂、崩缺等机械损伤。陶瓷型摩擦材料中经常使用的增强材料有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芳纶浆粕等,这些纤维材料能够满足具有足够强度、韧性;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的耐热性;合理的硬度等基本要求。本文采用硅氧铝陶瓷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作为主要材料,研究开发陶瓷型摩擦材料。硅氧铝陶瓷纤维具有熔点高、高温力学性能优良、密度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耐热、耐高温等领域,而在摩擦材料领域内的应用较少。摩擦材料配方中一般含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原材料,各种原材料具有不同的作用。并且摩擦材料需要考察的性能指标包括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成本等诸多因素。因此,新型摩擦材料配方的开发往往具有很强的经验依赖性。本文为开发新型摩擦材料提供了一种定量计算的方法,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型摩擦材料配方。具体步骤为:首先进行增强纤维的选择。在半金属摩擦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硅氧铝陶瓷纤维,与钢纤维混杂作为增强材料,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共混作为基体,添加适当摩擦性能改性剂,制备出新型摩擦材料,并测试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硅氧铝陶瓷纤维含量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铝陶瓷纤维可以作为摩擦材料的增强材料,添加少量的陶瓷纤维能够明显的改善半金属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由于陶瓷纤维能够提高摩擦系数稳定性,特别是高温下摩擦系数稳定性,陶瓷纤维可以作为增强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陶瓷型摩擦材料的生产。当半金属摩擦材料配方中陶瓷纤维含量超过5wt.%时,摩擦材料的稳定系数和变化系数不随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化,摩擦材料的恢复性系数逐渐变小,磨损率显著增加,表明硅氧铝陶瓷纤维超过一定含量时会使摩擦材料的恢复性变差,使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陶瓷纤维在摩擦力作用下断裂后形成的短陶瓷纤维在摩擦表面形成磨粒,增大了摩擦材料的磨粒磨损。因此在应用陶瓷纤维作为摩擦材料增强剂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减磨的摩擦性能调节剂。 碳纤维是由不完全石墨结晶沿着纤维轴向排列的一种多晶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乱层石墨”结构,在陶瓷型摩擦材料中能够同时起到增强材料与固体润滑剂的作用。碳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低电阻、高导热、低热膨胀、耐化学腐蚀等特性,比强度和比模量优于其他无机纤维。六钛酸钾晶须导热系数小,且具有负温度系数,化学性能稳定,耐强酸,强碱且无毒害,力学性能极高,适合显微增强,制造精、薄、形状复杂、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精密部件。本文用陶瓷纤维、碳纤维和钛酸钾晶须作为增强材料,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共混作为基体粘结剂,添加适量摩擦性能调节剂与空间填料开发高性能陶瓷型摩擦材料。然后,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黄金分割法设计9组陶瓷型摩擦材料初选配方,用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考察陶瓷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含量对于摩擦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考核指标运用模糊理论综合考虑摩擦材料力学、摩擦学、成本等因素。利用灰色相关性理论分析三种增强材料含量对于摩擦材料综合性能影响的敏感度,得到三种纤维含量对摩擦材料综合性能影响的敏感度序列。根据敏感度序列对正交试验优选出的1组摩擦材料初选配方按照黄金分割法进行调整得到4组优选配方,再次根据模糊理论综合考察各优选配方力学、摩擦学、成本等因素,计算优选各配方模糊综合评价值,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陶瓷型摩擦材料配方。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摩擦材料在制动过程中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导致摩擦材料磨损表面受力状态改变。温度过高会引起摩擦材料基体树脂的降解甚至发生粘流,引起摩擦系数的热衰退现象。同时由于摩擦材料磨损表面及近表面区域的温度场、应力场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摩擦材料的疲劳磨损程度,对摩擦材料摩擦过程中表面温度场与应力场状态的预测对于提高摩擦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摩擦材料导热方程离散化,对陶瓷型摩擦材料摩擦过程表面温度分布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并用定速温升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摩擦材料工作过程中,刹车片前端温度明显高于后端,在表面存在温度梯度,且随着制动压力的提高,摩擦表面最高温度相应提高,表面温度梯度越大。随着制动摩擦时间的推移,摩擦材料表面沿着滑动方向所受的剪切力逐渐增大,制动压力越大,剪切力越大,且增长速度越快。定速摩擦温升试验中,摩擦衬片材料表面温度随着制动摩擦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随着制动压力的提高,摩擦表面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对比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模拟表面温度高于定速摩擦升温试验结果,主要是由于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忽略了摩擦热以空气对流、辐射、磨损微粒温升等形式的耗散。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要得到更加准确的模拟结果,要在模型中增加材料的磨损、化学变化等因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学龄;;无制动噪音的摩擦材料[J];非金属矿;1980年04期
2 付业伟,李贺军,李克智,熊信柏;一种新型短切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3 雷蕾,刘政,赵素;碳纳米管及其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4年07期
4 周宇清,张兆森,袁国洲;模拟空间状态下的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5 杨瑞丽,付业伟,强俊超;纸基摩擦材料的组成与工艺研究进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黄伣丽,赵颖;腰果壳液的性质及其在摩擦材料工业中的应用[J];化学与粘合;2005年04期
7 江世履;粉状丁腈橡胶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J];非金属矿;1989年06期
8 徐仁泉,叶润喜,王彦明;石油钻机用摩擦材料的研究[J];石油机械;1990年02期
9 郭宏盛;;用作摩擦材料的橡胶共混体[J];特种橡胶制品;1991年06期
10 宋晔,车剑飞,陆怡平,马卫华,杜杨;摩擦材料配方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J];非金属矿;1999年03期
11 刘晓辉,赵颖,王致禄;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J];粘接;1999年S1期
12 马保吉,朱均,高嵩;芳纶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0年04期
13 张世录,孙明礼,穆志韬,丁文勇,王成国;碳纤维增强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02年03期
14 宋华,张慧萍,晏雄;纤维增强摩擦复合材料[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年01期
15 ;酚醛树脂与摩擦材料250℃热衰退关系的初步探讨[J];非金属矿;1980年02期
16 贾贤,陈永潭,凌若飞,周本濂;半金属摩擦材料组成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1期
17 曾泽斌,曹献坤;摩擦材料中改性树脂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1999年06期
18 马保吉,朱均;SiC_p含量与粒径对SiC_p-Al/无石棉有机摩擦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9 庄光山 ,王成国 ,王海庆 ,孙毅;纤维在聚合物基摩擦材料中的应用[J];汽车技术;2002年10期
20 熊松炉;陈阳;李振伟;石珏李;;玄武岩纤维用于国内摩擦材料的可行性研究[J];玻璃纤维;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金;任露泉;王铁山;;摩擦材料多元纤维增强交互作用及摩擦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陈海燕;王成国;王海庆;;树脂含量对摩擦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陈和发;周顺隆;;干式摩擦材料摩擦试验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张垣;王勇祥;;碳纤维摩擦材料的研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云海;王云鹏;佟金;杨亚洲;;两种矿物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和磨屑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邹盛根;董志敏;钱祥麟;舒萍萍;;芳砜纶纤维混杂增强摩擦材料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7 王云鹏;马云海;佟金;杨亚洲;;硅灰石/海泡石纤维混杂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曹献坤;姚安佑;;片状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9 白克江;王伟平;;烧蚀工艺对少金属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摩擦卷)[C];2009年
10 姚安佑;曹献坤;;蛭石片状增强摩擦材料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Fe_3Al基复合摩擦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吴耀庆;树脂基复合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及有限元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付传起;铜包铁(Fe-20Cu)基摩擦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时启龙;化学气相渗透制备C/C-SiC摩擦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摩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王发辉;混杂纤维增强陶瓷基摩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马洪涛;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摩擦材料制备与摩擦磨损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建秀;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制及其高温疲劳磨损和冲击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8 韩野;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车剑飞;纳米氧化物表面改性与分散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摩擦材料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田晓峰;Fe_3Al/Si_3N_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志德;几种碳材料对制动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运娟;汽车半金属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施军丽;超声波电机摩擦驱动模型和摩擦材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缪树勋;粉末冶金闸瓦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陈洁;MoS_2在铁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中的作用机理[D];中南大学;2004年
6 王玉龙;深孔钻机粉末冶金刹车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黄叙波;《案例》:HW摩擦材料(广州)有限公司——外资公司的供应链管理[D];暨南大学;2000年
8 李双君;金属硫化物陶瓷摩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林伟;多纤维混杂增强复合磨擦材料的研制[D];福州大学;2003年
10 尹红斌;摩擦材料1:5缩比台架的研制及试验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文;“照方抓药”生产摩擦材料危害不小[N];中国汽车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牛合群;小小摩擦片撑起枣阳富民大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陈继忠;河北明阳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汽配件定点生产单位[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冯淑娟;质量是我们竞争的筹码[N];中国汽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于更生通讯员 卢文展 于冠浩;“曝光”曝出个“全国最大”[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6 姚红亮;洛阳百克特公司打造高端摩擦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谭康;以人为本崇尚环保[N];中国建材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文;国际配套和提升行业水平可相辅相成[N];中国汽车报;2005年
9 谭 康;有些标准该更新了[N];中国汽车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冯淑娟;老手新手角力中都成强手[N];中国汽车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