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镧系金属改性壳聚糖的脱氟新技术研究

姚瑞华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三种镧系金属(镧、钕和镨)分别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除氟剂,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为1.0 g·L~(-1),Ln~(3+)浓度为0.015 mol·L~(-1),反应时间为6~8 h。由三种除氟剂的X衍射图谱、红外谱图、电镜扫描图分析推断,在制备过程中,破坏了壳聚糖分子链内或链间的氢键,使原来壳聚糖的有序结构变得无序,形成了一部分无定形结构。在除氟剂的制备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链C3位置上羟基同C2位置上的氨基同Ln(H_2O)_n~(3+)一起参加反应,并构成稳定的五元环。制备过程中将Ln~(3+)负载到壳聚糖分子的骨架上形成了不饱和配合物,配体F-交换除氟剂空腔内水分子的OH~-,完成对F-的吸附。因配位反应只发生在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其它离子无此反应,故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三种除氟剂(CTS-La、CTS-Nd和CTS-Pr)对氟离子的最优吸附工作条件:pH值为7,温度为323 K,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剂粒径为0.1 mm,脱乙酰度为95%。对于浓度为20 mg·L~(-1)的氟离子溶液,当吸附剂用量为1.2 g·L~(-1)时,去除率达到99%左右,处理后的F-浓度为0.98 mg·L~(-1)左右,可以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饮用水中氟含量(<1.5 mg·L~(-1))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的要求(<1.0 mg·L~(-1))。溶液中共存阴离子会对除氟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阴离子浓度为500 mg·L~(-1)时,SO_4~(2-)、Cl~-、HCO_3~-、CO_3~(2-)和PO_4~(3-)除氟率分别下降14.3%、9.8%、19.1%、28.5%和17.6%,其影响能力大小顺序为:CO_3~(2-)>HCO_3~->PO_4~(3-)>SO_4~(2-_>Cl~-。吸附饱和的除氟剂,经0.4 g·L~(-1)的NaOH解吸24 h,能有效地恢复除氟剂的除氟性能;经吸附和解吸,再次吸附和解吸,连续使用4次后,除氟性能从98%下降到67%,除氟剂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三种除氟剂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线方程,在323K时,CTS-Nd、CTS-Pr和CTS-La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42.3、39.7和39.5 mg·g~(-1)。拟一级以及拟二级扩散模型计算得到平衡量qe,cal与实验得到的平衡吸附量qe,exp能较好的吻合,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323 K时,CTS-Nd、CTS-Pr和CTS-La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08、0.009和0.012 g·mg~(-1)·min~(-1)。颗粒内扩散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大小不仅受颗粒的内表面扩散的控制,同时也受液膜形成的边界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得到CTS-Nd、CTS-Pr和CTS-La吸附氟离子的活化能E值分别为11.583、8.286和8.333 KJ·mol~(-1),均小于42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小白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剂量范围内(La~(3+):≤106 mg·L~(-1);Nd~(3+):≤260 mg·L~(-1);Pr~(3+):≤180 mg·L~(-1)),水样对小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以及对生理和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用三种除氟剂对高密市大牟家镇的水样进行处理,通过调整吸附剂的用量,均达到了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3#和4#水样由于氟离子浓度高,而且共存阴离子浓度均超V类水质标准的3~4倍,当吸附剂用量为7.5~8 g·L~(-1)时,出水中氟离子浓度可以满足饮用水低于1.0 mg·L~(-1)的要求。CTS-La、CTS-Nd和CTS-Pr三种壳聚糖的制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分别为0.22~0.34元/千克和0.032~0.056元/千克。针对大牟家镇的实际水样处理,3#和4#水样的处理成本约为0.24~0.448元/千克,其它站点的水样处理成本均低于0.12元/千克。三种除氟剂比较而言,采用CTS-La除氟剂具有处理成本低,除氟效率高的特点,实际使用,比较可行。采用负载镧系金属离子的壳聚糖应用于含氟水的处理,不但减少了含氟水对人体和环境的毒害作用,而且充分资源化利用了海产品的加工废弃物——壳聚糖,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因此,采用以壳聚糖为载体的镧系金属新除氟剂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建发;水浸过磷酸钙制取饲料级磷酸氢钙[J];福建化工;1996年03期
2 白霜叶,赵学武,李士德;半水—二水法磷酸的脱氟研究[J];磷肥与复肥;1997年03期
3 王志峰;饲料磷酸盐的市场与生产现状[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9年02期
4 黄怡然;脱氟磷酸三钙大有前途[J];煤化工;1999年04期
5 黄德明;利用半水磷酸装置进行磷酸脱氟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00年06期
6 周钰明,徐飞高,吴敏;含氟有机废水的生物技术处理[J];现代化工;2003年06期
7 朱肇森;从含锌固体物料中除氟氯的进展[J];有色矿冶;1987年04期
8 刘有法;两步脱氟净化湿法磷酸制饲料磷酸氢钙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1996年04期
9 刘惠仙;蒸汽脱氟制饲料磷酸氢钙新工艺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7年04期
10 汤德元,傅亚男,高枫;湿法磷酸化学法脱氟的脱氟剂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1 雷湘;高氟铍矿石的脱氟试验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04年01期
12 石辉文;湿法磷酸脱氟和饲料磷酸氢钙的制备[J];应用化工;2002年05期
13 周贵云,张允湘;湿法磷酸的脱氟研究[J];磷肥与复肥;1996年05期
14 全水清,吴银枝,孙日圣,屈娅嘉;磷酸脱氟的研究[J];江西化工;1998年02期
15 吉旭,朱立嘉,蒋兆贵;提高湿法磷酸P_2O_5有效利用的研究[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8年04期
16 范保安,陈学玺;盐酸法制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无脱氟工艺[J];无机盐工业;2002年04期
17 刘秉涛;娄渊知;;甲壳素/壳聚糖在环境治理上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6年08期
18 陶希芹;王明力;;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19 李润铭;邓顺周;;甲壳素及壳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年12期
20 ;壳聚糖功能化应用专家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兵波;宫晓群;郝丽娟;田惠;成靖;常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荧光特性和发光机理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谢勇;丁斌;陈江;吕农华;王崇文;周南进;刘东升;曹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3 曹秀明;王佳;季宇彬;罗春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胃溃疡活性的研究概况[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强;许鑫华;;壳聚糖固定酶电极生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和性能[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平平;何文;肖礼海;李勇;何杨虎;;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甲硝唑水凝胶的体外释放[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兰霞;宋春妮;朱敦皖;宋丽萍;张海玲;董霞;冷希岗;;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载基因纳米粒子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程莎;尹衍升;闫林娜;滕少磊;杜建波;刘涛;;浅谈壳聚糖作为海洋防腐涂料添加剂的可行性[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8 张海玲;朱敦皖;柏金根;冷希岗;;壳聚糖修饰对细胞摄入和细胞毒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万顺;韩宝芹;董文;常菁;;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和应用[A];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邓俊杰;康红梅;张海佳;蔡远利;;壳聚糖基羧化甜菜碱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瑞华;基于镧系金属改性壳聚糖的脱氟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董岁明;氟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机理与含氟水的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陈平;载体诱导沉淀结晶法软化水及脱氟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董磊;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壳聚糖包覆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孟晓荣;壳聚糖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与体外应用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陈列欢;组织工程人工角膜内皮载体膜片的制备、性质及对角膜内皮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周现锋;基于超分子组装构建基因疫苗的非病毒载体[D];吉林大学;2007年
8 唐星华;壳聚糖交联接枝改性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赵子明;亚油酸和聚苹果酸双接枝壳聚糖新型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增强抗肿瘤药物功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吕亮;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卤离子的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军杰;HF气体干法吸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鲁生;壳聚糖系列絮凝剂的研制及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雪慧;与壳聚糖相关的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俊吉;对乙酰氨基酚和壳聚糖的结构和光谱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肖燕;交联壳聚糖—赖氨酸树脂固定化GOD制备、表征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训霞;羧甲基壳聚糖促牙周组织再生的毒理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王冲;壳聚糖与丙烯酸酯类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赵军旗;壳聚糖辐射降解及其产物抑菌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白欣;新型基因载体巯基烷基化壳聚糖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曾世通;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超谭开胜;镇坪5万群众摆脱氟砷中毒危害[N];安康日报;2007年
2 辽宁省铁岭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方静文;饲料中氟的作用与中毒的预防[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记者 曹中夫 通讯员 王卫东;辽宁老哈河谷2000多人摆脱氟魔[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刘若帆 翟小锋 李从容;全心赢市场 合力抗风浪[N];农资导报;2010年
6 晨迪;2900万 3项专利索要“适当奖励”[N];成都日报;2007年
7 本报编辑部编译;苍蝇不为人知的另一面[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万明秀;温宿人有望摆脱氟困扰[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家电再生在日本[N];人民日报;2002年
10 王敏 齐云;Caco-2细胞助力药物吸收促进剂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