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岛市崂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杨杰军  
【摘要】: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下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在总体上解决水资源危机、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所以,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在分析青岛市崂山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力学、系统动力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水环境容量、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复合系统安全预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经济建设、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崂山区水资源需求量正在并将继续急剧增加,且由于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新水源开发、客水调入难度大,部分地区已出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作为根本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势在必行。 2、结合崂山区的河流特点确立了崂山区水体的环境容量的核算模型,并参照相近水体的实测水质、水文数据资料,建立了流速和流量、综合衰减系数和流速之间的相关关系;以CODMn和氨氮为控制指标,核算出了崂山区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在50%保证率设计条件下CODMn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95.69t/a和27.50t/a;在75%保证率设计条件下,分别为1497.33t/a和11.62t/a;在90%保证率设计条件下,分别为819.84t/a和5.33t/a。从而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CODMn排放量提供了约束条件。 3、依照水资源配置基本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核心,以节水压力为纽带,以生活、经济、农业和生态用水效益统一为前提,建立了崂山区以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力为限制条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模拟优化方案显示,崂山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的可利用水资源量分别为5570.00、8192.33和12139.00万m3;水资源需求量分别为4491.56、7343.47和12593.5万m3;水资源承载度分别为0.81、0.90和0.97,基本达到平衡;CODMn排放量为分别为691.84、931.85和889.14t,水环境容量承载度均小于1,分别为0.46、0.62和0.59,符合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从可持续发展“发展度”、“持续度”和“协调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安全预警综合评价方法,以适应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多维空间和多目标的基本特征。评价表明,崂山区历年水资源复合系统安全预警综合分值不高,基本处于“弱不可持续”的状态,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的增长和结构失调是其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崂山区水资源可持续性状态会成为限制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社会经济子系统可持续能力,如降低单位产值的用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等已迫在眉睫。对于水环境子系统,也应该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治污力度,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水资源复合系统安全预警是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的一种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亮;;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7年33期
2 ;依法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政府法制;2008年11期
3 黄曼丽;;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配置模型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9期
4 张青;黄种买;胡将军;姚英;;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5 张守军;李青义;李树臣;;试论水资源的管理机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07期
6 丁仲春;陈军锋;;晋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6期
7 赵琳琳;;浅谈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8 李颖;邹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特网战略研究[J];吉林水利;2006年03期
9 梁财华;;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22期
10 张红兵;对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2年11期
11 李进霞;当前我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8期
12 尤祥瑜,李昱;辽宁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4年03期
13 包化国;戴术霞;张猛;姚鹏举;赵继军;;浅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条件[J];农业与技术;2012年04期
14 郝建强;;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对策探讨[J];内蒙古水利;2008年06期
15 齐学斌,刘景祥;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动态浅析[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年04期
16 王连华;慕山;;大庆市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与可持续利用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04期
17 索丽生;从认识思路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开创新时期水资源工作新局面[J];水资源保护;2001年04期
18 余学斌;陈然;黄亚滨;;试论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J];农家参谋;2019年10期
19 孙卫东,顾培亮,安英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0 徐振宇,刘广东;强化管理 保障发展[J];治淮;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增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探析[A];2017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杨经昌;;对管理创新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1)[C];2004年
3 李福林;范明元;卜庆伟;黄乾;;黄河三角洲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适应性管理模式探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和平;;节约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管理[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邱云生;;坚持水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杨静;;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浅析广西小水电的发展机遇[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吴季松;;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8 ;专家聚黑龙江省探讨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朝辉;;广东省的小康社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祁国立;刘兆平;周国栋;朱铁军;;浅议东明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11 索丽生;;贯彻治水新思路 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12 ;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现场交流论文集目录[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3 郭化忱;穆浴光;宋丽;;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4 ;附录1:首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现场交流论文总目录[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15 杨静;;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浅析广西小水电的发展机遇[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6 姚文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昌平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7 刘艳飞;;第2届全国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黑河召开[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8 方子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2003年专家论坛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3年
19 李培;;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增长[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0 ;其他相关报道[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杰军;青岛市崂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黄丽丽;考虑不确定性的水资源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芳;黑龙江省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岳春芳;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5 吕雁琴;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王健;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孙韬;综合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高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供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何更宇;基于绿色GDP增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动态模拟与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齐鹏;基于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控的挠力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11 王冰;基于供需预测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12 贾艳辉;基于耦合模型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13 赵建明;灌区多要素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14 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15 许延利;基于环境质量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6 徐志伟;京冀地区水资源补偿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17 柳立业;水资源特许使用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8 魏玲玲;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19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0 聂相田;水资源管理系统模糊与随机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佳木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黄灿标;黄冈市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丰杉;石家庄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4 张辉;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罗辉;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李伟红;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亚军;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8 刘成良;漳河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9 钟蕾;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罗灿;面向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建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1 齐秀华;唐山水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2 史俊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3 李东;基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4 张冬贵;岷江上游水源区地质背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5 刘丹花;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16 靳素娟;东明县水资源承载力与政府水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7 郝国平;兰州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18 邓彩琼;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9 刘永强;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0 王霰;我国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努力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甘肃日报;2003年
2 ;依法治水是实现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搞好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N];焦作日报;2011年
4 省水利厅厅长 于丛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绿色和谐发展[N];青海日报;2009年
5 记者 赵丹;深化水资源管理 实现可持续利用[N];南昌日报;2014年
6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 钟想廷;可持续利用水资源[N];广西日报;2009年
7 卡贝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在水与文化和谐的基础上[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谢小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3年
9 市水务局副局长 马志明;对澳大利亚水资源的认识与思考[N];吴忠日报;2015年
10 记者 宋时飞;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发展的必然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11 本报记者 李存才;促进水资源、粮食、能源可持续利用[N];中国财经报;2018年
12 王孝忠;依法管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3 记者 李杰;八大突破定目标[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4 记者 王厚军 杨毅;突出抓好节水和生态建设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5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6 ;水资源管理司 发挥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的重要作用[N];中国水利报;2020年
17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维系良好生态系统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2年
18 刘毅(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积极推进水资源参与制度[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9 ;依法保护水资源 实现可持续利用[N];鞍山日报 ;2009年
20 记者 贺劲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N];人民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