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胶原蛋白理化性质及其胶原肽的护肤活性研究
【摘要】:
海蜇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在我国有着广泛的资源分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论文以黄海海域的新鲜海蜇为原料,采用生化分离技术提取纯化未变性胶原蛋白,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酶工程技术,开发海蜇伞部胶原蛋白梯级肽制品,并以多种体外活性体系确定胶原肽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分子量胶原肽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胶原蛋白和胶原肽对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胶原蛋白的应用领域,开发海蜇新的食(药)用功效,推进海蜇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对海蜇化学成分组成测定发现,鲜活海蜇水分达96%以上,干物质含量低于5%。海蜇伞部中粗蛋白、总糖、脂肪、灰分及羟脯氨酸含量分别占干基的82.5%,1.6%、0.3%、15.3%和3.4%;口腕部分别为79.1%,1.8%, 0.4%、17.9%和1.1%。海蜇蛋白质主要由肌原纤维蛋白和碱不溶性蛋白质组成。
2.以海蜇伞部为原料,通过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胶原蛋白,并对所提取的胶原蛋白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以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指标,生物酶法的提取率最高,溶剂预处理化学法和高压辅助物理法提取率相差不大。酶法制备的未变性胶原蛋白鉴定为Ⅰ型胶原。氨基酸分析发现,胶原蛋白中Gly含量最高,约占氨基酸总量的1/3;Ala、Pro、Glu和Asp含量较高,而His、Tyr和Met含量较低,不含有Cys和Trp; SDS-PAGE显示胶原蛋白可能为(α1)3型,且α链类似于脊椎动物I型胶原α1链,分子量为115KDa;胶原蛋白含糖量为2.8%,符合无脊椎动物胶原蛋白特点;热变性温度和热收缩温度分别为28.8℃和51.6℃,均低于牛皮I型胶原;红外光谱说明胶原蛋白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溶解性表明海蜇胶原蛋白的等电点为pI6而在pH3时有最大溶解度,酸性条件下盐浓度高于4%时,胶原蛋白的溶解度急剧下降。
3.以羟自由基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确定海蜇胶原蛋白的水解用酶,并采用响应面方法分析最适酶解条件。结果显示,胰蛋白酶水解条件为pH7.8,水解温度为48.8℃、酶与底物比为3.5%,此条件下,水解产物的羟自由基抑制率为71.87%,水解度为14.69%;碱性蛋白酶properase E水解条件为pH9.1,水解温度为47.3℃、酶与底物比为2.8%,此条件下,水解产物的羟自由基抑制率为79.07%,水解度为17.89%。复合酶水解显著提高水解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水解度,复合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混合水解,温度48.0℃,酶与底物的比值分别为2.8%和3.5%,pH9.1,水解时间3h,此条件下,水解产物的羟自由基抑制率为94.24%,水解度为24.32%。从三种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和氨基酸组成来看,单酶水解的平均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000Da左右,复合酶水解的平均分子量在700Da左右;三种水解产物氨基酸组成没有明显不同,富含Gly和Pro,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在35%左右。
4.以海蜇胶原蛋白复合酶水解液为原料,超滤获取三个不同分子量组分JCH1:Mw3000Da;JCH2:1000DaMw3000Da;JCH3:Mw1000Da。应用多指标、多体系评价了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特性。结果显示,JCH3具有强的还原力和脂质氧化抑制能力,并对超氧阴离子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三种体系与浓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JCH2对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活性氧清除效果明显,并体现出较好的铜螯合能力,量效关系明显。水解液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分子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抗氧化能力的大小。
5.通过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株,探讨了不同分子量胶原肽组分(JCH1,JCH2,JCH3)对细胞内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三种胶原肽对细胞生长无任何影响(P0.05),体现了胶原肽无细胞毒性。胶原肽能够有效的降低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含量(P0.05,P0.01),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其中JCH2抑制能力高于JCH1和JCH3,浓度在100μg/ml时,黑色素含量降低了38.8%。从作用机制来看,相对于其它两组分,JCH2表现出较高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P0.01),浓度为50μg/ml时,抑制率为40.5%;同时有效的增加细胞内GSH含量,降低GSSG含量,继而提高两者的比例(P0.05,P0.01),保证细胞内的还原能力;另外,JCH2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P0.01),从而抑制酪氨酸酶的表达。
6.通过紫外线诱发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研究胶原蛋白和胶原肽对紫外线损伤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两者能有效地缓解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光老化程度,胶原肽表现的生理活性高于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和胶原肽显著提高光老化模型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防止免疫器官的萎缩,延缓衰老。胶原蛋白和胶原肽能够提高小鼠皮肤及血清中SOD、GSH-Px、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GSH的含量,同时降低MDA含量(P0.05, P0.01),从而缓解紫外线照射引起的体内氧化压力。胶原蛋白和胶原肽能有效调节皮肤水分、胶原蛋白、脂质、神经酰胺及糖胺聚糖的异常变化。皮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胶原蛋白和胶原肽均能有效地改善光老化小鼠皮肤胶原纤维的受损程度,保持I/III型胶原蛋白比例,改善弹性纤维排列与分布,促使皮肤富有弹性。
|
|
|
|
1 |
刘磊;陈伟;;海蜇胶原蛋白的提取及纯化(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
2 |
肖和兰,孙素琴,周群,庞小峰,蔡国平;温度对胶原蛋白结构影响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
3 |
刘秉慈;胶原蛋白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2年06期 |
4 |
关静,武继民;胶原蛋白的医疗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7年04期 |
5 |
周丽珍,陈玲,李琳,李冰,张喜梅;胶原蛋白的制备及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12期 |
6 |
田丽;;击退法令纹[J];科学之友(上旬);2010年09期 |
7 |
陈国梁,贺翠莲;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8 |
张俊杰,曾庆孝;鱼鳞中羟脯氨酸的测定[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9 |
陈瑞新,许善锦,王夔,赵翀;腐植酸与Fe(Ⅱ)-EDTA对体外培养的鸡胚软骨细胞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类型及细胞骨架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5年19期 |
10 |
廖艳阳;;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1 |
;养殖新种转基因蚕[J];科学大观园;2002年04期 |
12 |
陈静涛;赵玉萍;徐政;顾其胜;;重组胶原蛋白与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红外光谱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
13 |
安锋利;王建林;权美平;李璇;;胶原蛋白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14 |
舒子斌;袁礼军;胡建芳;程春红;杨华;;胶原蛋白保湿面膜的研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5 |
曾嵘;杨忠华;王玉;韩雪;李伟;刘涛;;水产废弃物胶原蛋白的提取[J];生物加工过程;2008年05期 |
16 |
刘佳丽;庞晓峰;栾兴华;;氟羟基磷灰石的稳定性及细胞反应[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1期 |
17 |
付步芳;陈丹丹;;胶原蛋白的鉴别及其杂蛋白检测技术[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7期 |
18 |
丁美丽;海洋胶原蛋白分解菌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6年03期 |
19 |
陶凯忠,陈尔瑜,丁光宏;胶原纤维的结构和生物力学[J];解剖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
20 |
顾其胜,严凯;胶原蛋白在组织工程及临床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