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细首科纽虫分子系统发育及三种纽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

陈海霞  
【摘要】: 细首科(Cephalothricidae)隶属纽形动物门古纽目(Palaeonemertea)。由于其有限的形态学特征及形态学鉴定本身的复杂性,而成为分类学中较为混乱的类群之一。有关线细首科系统发育的研究较少,尤其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线细首科纽虫系统发育关系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将以细首科纽虫为研究对象,验证统计简约网络法进行物种界定的可行性;拟基于COI,16SrDNA,28SrDNA基因序列探讨细首科纽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且利用三种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信息及蛋白质编码基因,探讨纽虫在后生动物中的分类地位。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扩增了线细首科165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依据统计简约法原理,用TCS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探讨此方法在线细首科纽虫中进行物种界定的可行性。同时在MEGA4.0软件中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在Phyml和MrBayes软件中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同一种的个体明显地聚在同一个单倍型网络图中。种间K2p遗传距离显著地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得到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显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因此得出结论,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统计简约单倍型网络图方法能够对细首科物种进行有效地物种界定。 2.以核基因(28SrDNA)和线粒体基因(16SrDNA和COI)为遗传标记,对线细首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以针纽目Amphiporus angulatus,Amphiporus lactifloreus为外类群,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细首科并不是单系。 3.首次测定了纽形动物门三种纽虫,Cephalothrix simula,Cephalothrix sp.和Paranemetes peregrine的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6296bp,15800bp(部分非编码区没有测定)和14560bp。三者均包含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典型的基因组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和2个核糖体RNA)。C.simula与C.sp.基因排列完全一致。与这两种纽虫相比,Paranemetesperegrine的基因组中有11个基因发生了易位包括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ad6,cox1,cox2,atp6)和7个tRNA(trnY,trnE,trnG,trnF trnQ,trnW,trnC)。 基于基因排列,蛋白质编码基因氨基酸及氨基酸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支持纽虫与有体腔的冠轮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不是无体腔的扁形动物。基于基因排列及蛋白质编码基因核苷酸数据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纽虫与内肛动物近缘。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纽虫与软体动物近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围;王中铎;郭昱嵩;刘楚吾;刘筠;;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构及其进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2 楚秀生;朱云祥;柴建华;粟翼玟;;水稻农虎26B保持系线粒体基因文库的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4期
3 韩德民,周开亚;大壁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结构(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5年02期
4 季学峰;吴孝兵;李艳;晏鹏;George AMATO;;尼罗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及鳄类系统发生关系的探讨[J];动物学报;2006年04期
5 周小龙;王恩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几种线粒体氨基酰-tRNA合成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8期
6 花吉蒙;董鹏志;李明;崔英;朱卫兵;谢强;卜文俊;;绿环缘蝽(昆虫纲,半翅目,缘蝽科)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9年01期
7 杨琴玲;李思发;徐嘉伟;陈琴;王成辉;;鳙的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分析(英文)[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2期
8 陈念;赖小平;;眼镜王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J];遗传;2010年07期
9 邵爱华;杜建;陈葵;盛烨;郑峰丰;史全良;沈卫德;朱江;;暗纹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与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鲍智娟,刘宝;植物体细胞杂交与胞质基因组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1996年08期
11 朱英国;水稻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遗传;1997年05期
12 潘宝平,卜文俊;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与进化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5年08期
13 李耀东;邵嘉会;;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与动物分子系统发生的关系[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4 肖冰;马飞;孙毅;李庆伟;;鸮形目4种鸟类线粒体调控区全序列的测定与比较研究(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11期
15 付艳艳;顾为望;刘运忠;彭瑾瑜;常弘;;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loop区及微卫星多态性的遗传学分析[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年04期
16 武伟;刘洪斌;张泽;鲁成;;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特征分析[J];生物信息学;2007年03期
17 田海峰;文建凡;;寄生原生动物线粒体与适应性进化[J];动物学研究;2010年01期
18 孙铮;张吉;王荣;徐月静;张大谦;;昆虫线粒体基因的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0年03期
19 柳淑芳;吴仁协;朱玲;庄志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0年06期
20 申欣;田美;孟学平;程汉良;;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探讨[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兴全;林瑞庆;李明伟;;寄生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英文)[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磊;刘翠;陈伟洲;杜虹;刘涛;;龙须菜线粒体基因组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陈哲;邓坤正;张加勇;;花龟、草龟物种杂交后代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谢跃;张志和;王成东;兰景超;李岩;陈志港;付彦;聂华明;延宁;古小彬;王淑贤;彭雪蓉;杨光友;;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毕晓欣;靖美东;张莉;黄玲;;丹顶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陈明;周永安;马云霞;苏丽萍;常杏红;王晓欢;张景萍;;急性白血病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不稳定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徐晓东;吴相云;喻子牛;;真曲巴菲蛤(Paphia euglypt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易平;汪莉;万翠香;朱英国;;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朱兴全;李明伟;林瑞庆;赵光辉;张媛;刘国华;艾琳;苏昂;李淳;袁子国;;寄生虫线粒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威;汪莉;易平;谭学林;张雪梅;张再君;李阳生;朱英国;;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RFLP分析(英文)[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霞;细首科纽虫分子系统发育及三种纽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念;三种蝗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直翅目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娟;单殖吸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生物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1年
4 孙红英;中华绒螯蟹线粒体基因组与16S rDNA遗传标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隐侠;藏獒的起源、系统发育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健美;甘蓝型油菜2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卢慧甍;霍山蹦蝗和意大利蝗全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相军;水稻线粒体基因组[D];浙江大学;2006年
9 申欣;软甲纲动物和星虫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分子进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孙慧敏;蝗亚目三种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蝗总科系统发育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英;蚜虫代表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晓明;海南兔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3 林立亮;四种山雀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雀形目线粒体谱系基因组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冬丽;两种纽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聂新平;细带闪蛱蝶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杨辉;郑氏比蜢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及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与翅型和生态型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忠超;北方花鳅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鳅类系统发育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玉玉;大别山越南蜉Vietnamella dabieshanensis和桶形赞蜉Paegniodes cupulatus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昆虫纲:蜉蝣目)[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小强;圆舌浮蛙(Occidozyga martensi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新蛙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令明;海南坡鹿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在鹿科动物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地位[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建丽;像体检一样检测基因[N];温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马波;线粒体基因组的选择压力与动物运动能力相关[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伍平;昆明动物所:线粒体基因组的选择压力决定动物运动能力[N];云南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施艳燕;治病像换轮胎一样简单[N];苏州日报;2011年
5 ;郑家奎[N];农资导报;2004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大跃 第五燕燕;不是哥伦布而是亚洲人发现了美洲[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傅雪军记者朱会伦;第三代水稻不育新质源研究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2年
8 记者 马波;昆明动物所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蝙蝠飞行起源机制[N];科技日报;2010年
9 树楠;分子鉴定法为识别鹿鞭提供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实习生 周英;登尼索哇人,第三种“古人类”?[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