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寡毛类及缘毛类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扇形游仆虫组蛋白H3基因克隆

李子聪  
【摘要】: 分子系统学部分:利用纤毛虫相对保守的小亚基单位核糖体基因(SSU rRNA)和相对变异较大的ITS1-5.8S-ITS2基因序列探讨其分子分类学特征、系统发生和演化地位,已成为纤毛虫系统学研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因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以及不同类群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大量关键类群信息的缺失,从而限制了进一步工作的开展。分子系统学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和完善许多关键类群在系统进化上的争议和不足。 本工作在SSU rRNA,ITS1-5.8S-ITS2等基因测序、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完成了对纤毛门内系统发育地位长期不明的若干重要科属之系统学分析并对其分类学上的混乱和疑点进行讨论和澄清,涉及2纲、5目内9个科-属、18种(19种群)。 旋唇纲: (1)迄今所知的丁丁目为一单源发生系,分子信息分析结果与形态学上根据壳室特征对该属的分类不一致,不能将壳室透明类群与不透明种类区分开。 (2)类瓮虫与筒壳虫聚在一起而与真丁丁虫分离,显示传统意义上的Tintinnidae科为多源发生。 (3)类铃虫和领细壳虫高支持率地聚在一起,此点支持部分前人的推测,即形态学上是否具有透明领部很可能为一稳定的属征,二属确实应该予以合并。 (4)证实纤毛图示在急游目属级分类阶元间的可靠性。 (5)不支持Strüder-Kypke和Lynn(2003)把弹跳虫归入排毛亚目的观点,认为弹跳虫是与排毛类最近的寡毛类纤毛虫。 2.寡膜纲: (1)聚缩虫属可能为多元发生,并与拟聚缩虫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2)表单缩虫属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与伪钟虫属有比单缩虫属更近的亲缘关系,银线系结构特征比群体-单体这一性状具有更重要的权重值。 功能基因部分:游仆虫含有两种不同结构的组蛋白H3,一种与减数分裂和多线期结构相关,为多线特异性H3;一种为营养生活H3。多线特异性H3很可能在染色质改型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引起大核基因表达转录和小核基因组序列的删除。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扇形游仆虫大核DNA中扩增得到上述两种组蛋白H3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多线特异性H3大核基因全长为648bp,编码框长度为456bp,编码151个氨基酸,而营养生活H3大核基因全长为1710bp,编码框长度为411bp,编码136个氨基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大鹏;孙萍;JohnC.CLAMP;马洪钢;宋微波;;寡毛类纤毛虫变游虫新属的建立及基尔变游虫(新属,新组合)的形态学重描述与系统地位分析(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1年03期
2 苗苗;邵晨;陈旭淼;宋微波;;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纤毛虫的进化关系:小核糖体rRNA基因信息支持建立新亚目Pseudoamphisiellinasubord.nov.[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3 高欣;杨仙玉;;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学科杨仙玉课题组简介[J];动物学研究;2011年04期
4 俞丽丽;运迷霞;翟楠;陈季武;顾福康;;拟翁口虫形态学及形态发生学现象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5 运迷霞;张萌;李其利;陈季武;顾福康;;原生动物伪红色双轴虫细胞纤毛器微管胞器的直接荧光标记[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卢雁;张峥;邵亮;;辽河流域着生原生动物监测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7 祁茹;林英庭;程明;肖宇;褚永康;;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福康;倪兵;;纤毛虫细胞休眠现象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石团员;张雪娟;卢福庄;付媛;;一种兔纤毛虫的分离、培养和分子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缪炜;余育和;沈韫芬;;缘毛类纤毛虫系统发育的研究[A];全国生物进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与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宋微波;;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细胞发生模式与研究进展[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许恒龙;宋微波;朱明壮;;海洋纤毛虫实验生态学研究Ⅰ:纤毛虫对氨积累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余育和;朱飞云;沈韫芬;;异毛类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研究[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余育和;沈韫芬;;纤毛虫细胞与分子进化:系统发育研究的前瞻性方向[A];全国生物进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与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刘晓云;范瑞青;谭金山;高澜;;纤毛虫与养殖刺参的“腐皮综合症”[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缪炜;余育和;沈韫芬;张锡元;;缘毛类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中3种分子标记的比较选择[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缪炜;沈韫芬;余育和;;缘毛类纤毛虫ITS1区的特征序列[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艺松;利用SSrRNA序列对四种腹毛目纤毛虫系统进化及一种纤毛虫细胞结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潘宏博;中国海洋管口目和侧口目纤毛虫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龚骏;青岛沿海管口目纤毛虫的分类学研究及科属级阶元的系统修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商慧敏;盾纤亚纲(纤毛门,寡膜纲)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季道德;青岛沿海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李俐琼;腹毛目纤毛虫的细胞发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苗苗;纤毛虫原生动物若干重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郭文波;多膜纲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cDNA文库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邵晨;纤毛虫重要类群的细胞发生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李承春;海洋大型底栖纤毛虫的种群增长和摄食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聪;寡毛类及缘毛类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扇形游仆虫组蛋白H3基因克隆[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高爱武;DFCOS-Ⅱ型人工瘤胃模拟瘤胃发酵模式及纤毛虫培养的效果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3 贾亚红;不同日粮组成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4年
4 蔡国强;一种新型免疫遗传算法对纤毛虫rRNA系统发育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赵楠;黄海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李其利;纤毛虫凯氏异毛虫包囊形成及其细胞结构的分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顾立刚;包囊游仆虫不同时期超微结构变化及γ—微管蛋白分布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卢云中;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纤毛虫群落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启琳;水牛瘤胃纤毛虫分子生态研究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刘志广;纤毛虫大核发育过程中的IES序列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文雄;杀灭对虾纤毛虫出新招[N];中国海洋报;2002年
2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王云祥;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及防治[N];中国海洋报;2002年
4 ;纤虫必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3年
5 贾臻;宋微波显微镜下的执著人生[N];青岛日报;2007年
6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刘洪恩;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N];中国渔业报;2007年
8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蟹池生态高效套养技术(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9 记者 董映璧;俄学者初步破解顺势疗法之谜[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薛允连;养鱼常备哪些药[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