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沉陷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炭资源的地下开采导致地表移动与变形,损毁地表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引起土地塌陷破坏等问题。开采沉陷预计是涉及地质、采矿、测量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开采沉陷预计的研究现状,在863计划重点项目“数字化采矿关键技术与软件开发”(编号:2009AA062704)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开采沉陷预测及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编号:J09LG54)的资助下,探索三维可视化建模与沉陷预计理论的结合途径,为精细研究地表移动和变形过程提供分析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建立顾及覆岩结构、开采方法等相关地质采矿条件的三维地层模型及可视化算法模型,设计并开发了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系统软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思想,把岩层与地表移动视作随机过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公式,为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软件的研发建立了相应的工程计算模型;
(2)对开采沉陷涉及的三维现象进行分类、概括、聚集,建立描述地层结构、开采方法等地质现象和工程现象的层次结构,提出了一个多层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及四面体格网(Tetrahedral Network, TEN)混合的三维地层模型DEMs-TEN,该模型使用多层DEM构建地表及地质分层界面,使用TEN构造层间地质体,便于准确表达面体信息;
(3)基于DEMs-TEN混合模型,提出了约束边界地层剖切算法,通过三维模型剖切再现地层内部细节,揭示煤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人员正确建立开采沉陷预计模型及准确选择计算参数提供依据;
(4)研究了三维地层模型与沉陷预计模型的耦合模式,建立了基于DEMs-TEN模型地表移动与变形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可视化表达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系统—3D Subsidence,为开采沉陷预计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及工具。
|
|
|
|
1 |
曹红梅,杨硕,王玉宇,丛筠;地学信息系统在开采沉陷专题研究中的应用与三维开采沉陷信息系统设计[J];地矿测绘;1999年04期 |
2 |
胡燕妮,杨更社;神木矿区大柳塔矿开采沉陷损伤有限元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3 |
勒建明,吴侃,王卷乐;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
4 |
王卫华,丁德馨;开采沉陷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1期 |
5 |
刘书贤,麻凤海,崔继宪;地表塌陷环境破坏评价的专家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谢飞鸿;开采沉陷地表变形可视化计算分析系统[J];矿业快报;2004年03期 |
7 |
;全国开采沉陷及“三下”采矿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召开[J];矿山测量;1987年01期 |
8 |
;全国矿山《开采沉陷》、《三下采煤》第四次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9 |
邓喀中,马伟民;开采沉陷中的岩体节理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10 |
李永树,王金庄,周竹军;厚冲积层条件下开采沉陷地区地表裂缝形成机理[J];河北煤炭;1996年02期 |
11 |
崔希民,缪协兴;浅议矿山开采沉陷学研究内容之延拓[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4期 |
12 |
李永树,王金庄,陈勇;开采沉陷地区地表水平移动机理[J];煤;1996年01期 |
13 |
毕忠伟,王春来,丁德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2年04期 |
14 |
赵晓东,蒋宇静,宋振骐,江崎哲郎;基于GIS平台开采沉陷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15 |
柴华彬,邹友峰,袁占良,胡昌华;Super Map系统在开采沉陷预计分析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6 |
黄国纲,王明忠,李有生,汪云甲,郭广礼;开采沉陷监测数据的稳健处理[J];中州煤炭;1992年06期 |
17 |
凌庚娣,吴侃,张兆江,唐建国;开采沉陷空间问题参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8 |
崔德仁;长壁重复开采沉陷“活化”机理和规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3期 |
19 |
邓喀中,马伟民;开采沉陷模拟计算中的层面效应[J];矿山测量;1996年04期 |
20 |
柴华彬,刘景艳,邹友峰;DTM在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煤炭;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