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南洼陷沙河街组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摘要】:论文以临南洼陷为研究区,分析该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及几种粘土矿物的转化等。经过对本区大量薄片资料分析发现该区沙河街组储层中次生孔隙占主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长石、碳酸盐矿物等的溶蚀。根据本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孔隙演化过程及前人的成果对该区的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
分析了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研究发现油气注入可能引起储层成岩作用环境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含油级别下各种成岩作用演化过程的研究,认为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在三个方面影响:对储层压实作用的缓冲;抑制石英和伊利石的胶结作用;改造深部溶蚀作用。
根据大量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并结合本区的构造发展史,认为该区内油气的充注期次与其构造位置有关,洼陷中心部位油气充注主要有两期即东营期和馆陶期到明化镇期,边缘油气藏只经历一期充注即馆陶期到明化镇期,不同构造位置的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均为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根据冰点温度计算得流体的盐度,经分析发现随含油级别增加盐度略有下降,进一步证实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通过定量研究区内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次生孔隙度与含油级别之间,当含油级别低于或等于油浸时,次生孔隙度随含油级别增加而增加;从油浸到富含油级别时次生孔隙度略有降低。(2)总孔隙度与含油级别大体呈正相关,总孔隙度随着含油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
|
|
|
1 |
袁东山,张枝焕,刘洪军;油气充注对晚期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2期 |
2 |
王世谦,何生;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4期 |
3 |
李忠,李蕙生;东濮凹陷深部次生孔隙成因与储层演化研究[J];地质科学;1994年03期 |
4 |
柳益群,李文厚,曲志浩;黄骅拗陷南区中生界含油砂体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5 |
于兴河,张道建,李胜利,雷鸣,郜建军,孙洪斌,孟卫工;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1999年04期 |
6 |
陈孟晋,刘锐娥,孙粉锦,拜文华,黄月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初探[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
7 |
陈永峤,于兴河,周新桂,刘计国,陈占坤,张守鹏;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1期 |
8 |
赵国泉,李凯明,赵海玲,刘锐娥,孙粉锦,狄永军,李永涛;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
9 |
龚斌利;;浅析影响砂岩渗透性的主要因素[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6年03期 |
10 |
刘伟;;苏北溱潼凹陷戴南组一段次生孔隙形成与分布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7年02期 |
11 |
陈丽华,赵澄林,友亮,王雪松;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5期 |
12 |
郭少斌;杜佳;林小云;;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次生孔隙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
13 |
黄洁;朱如凯;侯读杰;阮伟;;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6期 |
14 |
周自立;杜韫华;吕正谋;;山东济阳坳陷基岩油藏次生孔隙研究[J];石油学报;1985年02期 |
15 |
陈国俊,马宝林;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J];沉积学报;1990年01期 |
16 |
沈凤,张金亮;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J];石油学报;1995年02期 |
17 |
王伟华;;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地质论评;1996年S1期 |
18 |
孙吉原,单冬梅,辛仁臣;松辽盆地头台地区扶杨油层砂岩次生孔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9 |
牟汉生;姜在兴;邱隆伟;向树安;;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4期 |
20 |
陈丽华;;扫描电镜下砂岩储集层的胶结特征和孔隙类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