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浅埋近距离煤层群顶板结构与岩层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现场矿压观测、相似材料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山地浅埋近距离煤层群顶板结构与岩层控制进行了研究。矿压观测结果显示,与普通埋深工作相比山地浅埋煤层工作面具有顶板压力大,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率高,矿压显现强烈的鲜明特点。由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发现了山地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后顶板的破断基本规律,并根据山地浅埋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破坏断特征以及运动规律的不同,将上覆岩层分为两个区域——“覆岩运动正常区”和“覆岩运动异常区”。在覆岩运动异常区,顶板破断由工作面贯通地表,形成铰接多边块结构;在覆岩运动正常区,上覆岩层破断形成稳定的三带结构,与普通埋深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相同。经过对多边块结构的受力分析指出工作面支架受力最大的区域为液压支架推进到多边块结构边界位置。上覆岩层两区域划分以及多边块结构受力分析结果很好的解释了山地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的现象。此外,本文还运用3DEC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坡体角度、回采方向对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多边块模型力学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山地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合理支护阻力的计算方法。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山地浅埋煤层群开采实践,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黄庆享;胡火明;刘玉卫;蔚保宁;;浅埋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
2 |
黄庆享;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顶板关键块动态载荷分布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
3 |
杨治林;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稳定性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2期 |
4 |
黄庆享;浅埋采场初次来压顶板砂土层载荷传递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6期 |
5 |
杨治林;;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岩层的不稳定性态[J];煤炭学报;2008年12期 |
6 |
黄庆享;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理论与支护阻力确定[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
7 |
王悦平;胡永凯;李晓辉;;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简述[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6期 |
8 |
胡平;;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探析[J];科技资讯;2009年30期 |
9 |
王晓振;石飞;朱卫兵;李新华;;活鸡兔井沟谷地形下初次来压规律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
10 |
魏秉亮,范立民,杨宏科;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03期 |
11 |
张永平,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技术;2004年11期 |
12 |
金广清,杨君;浅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裸体支护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工程;2005年08期 |
13 |
谢大平;付国政;;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
14 |
黄庆享,钱鸣高,石平五;浅埋煤层采场老顶周期来压的结构分析[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
15 |
李正昌;浅埋综采面矿压显现及其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
16 |
赵兴东,杨天鸿,唐春安,黄正权;煤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
17 |
李刚,梁冰,李凤仪;大柳塔煤矿12305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8 |
董爱菊;张沛;杨花娥;杨渭清;;浅埋煤层厚沙土层采动卸荷破坏的“拱”状数学模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9 |
卢鑫;张东升;范钢伟;崔霆锋;王晓东;;厚砂层薄基岩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9期 |
20 |
黄庆享;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