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可识别性研究及应用
【摘要】:
本文采用岩石力学、断裂力学、地球物理学等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数值模拟计算与现场实测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着重研究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识别理论与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1)根据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与实测研究成果,提出了冲击地压的扩容突变理论。该理论将冲击地压的孕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扩容突变阶段。建立了冲击地压的扩容模型,用力学分析方法给出了煤岩体扩容破裂机制、力学解答及力学描述方法;研究表明应力大于临界应力(σ_l)后,体积膨胀急速增长,声发射次数、能量出现突变,稳定扩容突变是前兆信息异常阶段,非稳定扩容说明冲击地压的发生。
(2)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冲击煤岩体在临界加载值(步)后,煤岩体出现扩容突变,冲击前兆出现异常。冲击煤体强度对冲击前兆信息的敏感性不强,而均质度对冲击前兆信息呈现出很强的敏感性。
(3)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声发射前兆信息的识别。在冲击地压发生前,煤岩体的声发射次数、能量均出现突变,突变指标达到临界值时,视为冲击危险;随均质度的增大,呈现三种声发射模式:群震型、集中型与主震型;改变煤体的均值度,可实现前兆信息显现类型的转化。
②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识别。电磁辐射的突变与煤体扩容进入突变阶段一致,电磁辐射的三个指标:幅值、最大幅值及脉冲的突变是冲击地压的前兆,利用临界指标预测冲击危险性。
③煤体应力变化前兆信息的识别。根据包含体理论,足够大的刚体上的应力是煤体应力的常数倍数,可利用刚性体传感器监测不同冲击倾向的煤体应力。自行研制了刚性钻孔应力计,根据应力计实测曲线的变化,即应力—时间曲线的滞增长特征,识别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④煤体扩容前兆信息的识别。建立了冲击地压的层裂模型,提出了层裂区、塑性区与弹性区,在层裂区与塑性区过渡段出现煤粉量突变,进入塑性区,煤粉出现二次突变,采用小尺寸监测方法,可识别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并与监测距离、煤粉粒度等指标相应识别。
山东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⑤顶板动态、应力大小分布及相似性等给出了定性的识别方法。
(4)工程实践
对华丰矿采用电磁辐射与钻屑法进行前兆信息识别研究;监测到的异常变化
作为前兆信息,对3406(l)工作面的2次1 .7级冲击地压进行了准确预报。
针对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严重的事实,采取改变煤体均质度、煤体受力状
态的方法,使冲击模式由主震型向群震型转化,冲击地压前兆信息识别较易实现,
并通过前兆信息的识别,及时实施解危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
|
|
|
|
1 |
刘贞堂;刘晓斐;王恩元;;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序列的ARMA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2 |
潘立友;杨慧珠;;冲击地压前兆信息识别的扩容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
3 |
王乃鹏;;浅析生产矿井冲击地压治理途径[J];煤矿开采;1991年02期 |
4 |
陶春玉,齐新良,王结流,纪厚民;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苏煤炭;2003年02期 |
5 |
宋振骐;刘先贵;王乃鹏;韩建新;;陶庄煤矿水采区冲击地压的研究[J];煤炭学报;1988年03期 |
6 |
齐庆新,刘天泉,史元伟,吕家立;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
7 |
崔德仁;挖出来的“自然”灾害[J];当代矿工;1996年07期 |
8 |
宋维源,潘一山,沈连山;冲击地压的非线性动力反演及预报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9 |
王克杰,李永明,李仕明,翟新献,张吉林;能量分析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0 |
李坤,田慧欣,宋守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
11 |
朱之芳;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实验室研究报告——用煤(岩)刚度建立冲击性指标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12 |
冲击地压课题组
,赵本钧;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成因规律、预测和防治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85年02期 |
13 |
贺承喜;急倾斜天眼施工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J];煤矿安全;1986年04期 |
14 |
朱之芳;;全应力应变曲线在冲击地压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86年03期 |
15 |
戴维福里德;周先明;;关于冲击地压问题的研究[J];采矿技术;1986年14期 |
16 |
李信;冲击地压应力空间的模拟试验及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1987年01期 |
17 |
郑痴佛;4.“AWIA’87”冲击地压软件包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
18 |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的特点与成因分析[J];同煤科技;1995年01期 |
19 |
徐方军,毛德兵;华丰煤矿底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
20 |
李英杰,潘一山,唐巨鹏,唐鑫;五龙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划分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