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孤北区块煤成气储层沉积研究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钻井岩芯、邻近区(淄博)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和对济阳钻遇石炭二叠系的钻井测井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利用、甄别与分析,研究了孤北区乃至济阳凹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沉积相及煤成气储集层特征。首先查清了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类型,即石炭—二叠系可划分为四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而且,济阳地区以障壁-泻湖沉积为特色。详细研究了重点区块的微相空间展布特征,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储集层沉积学分析,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从石炭-二叠系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主要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认为二叠系的上、下石盒子组是储集层发育段,而二叠系奎山段发育的奎山砂岩为煤成气聚集良好层位。
|
|
|
|
1 |
韩美莲;吕大炜;王芳;贾强;;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
2 |
李海珍,侯莉;安泽—冀氏区上古生界煤成气生—储—盖层特征浅析[J];煤;1999年03期 |
3 |
杨文宽;全国天然气(包括煤成气)资源评价座谈会在成都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年01期 |
4 |
赵师庆;煤成气讲座 第三讲——煤成气热演化阶段和成烃模式(一)[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4期 |
5 |
申建中,季美英,朱家蔚,许化政;东濮凹陷煤成气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J];沉积学报;1988年03期 |
6 |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J];石油学报;1985年02期 |
7 |
黄福林;一种有机岩热解模拟仪及煤成气实验报告通过鉴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1期 |
8 |
王涵云;杨天宇;;油型气和煤成气判别指标的探索[J];天然气工业;1987年04期 |
9 |
李剑,张英,蒋助生,罗霞,李志生,谢增业;煤成气气源判别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年06期 |
10 |
孙龙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沉积体系及隐蔽油气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2期 |
11 |
关世桥;澳大利亚煤成气工业发展动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
12 |
张义纲;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J];石油实验地质;1995年04期 |
13 |
戚厚发;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策略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1996年02期 |
14 |
陈昌明,汪寿松,黄家宽,陈志明,柯保嘉,陈安宁;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
15 |
;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座谈会发言选登(摘要)[J];天然气工业;1982年02期 |
16 |
陈传诗;豫西二叠系煤成气的运移和紫斑岩的形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5期 |
17 |
秦秉让;;试论贵州煤层气的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1984年02期 |
18 |
刘喜杰,刘志勤,潘忠,余倩,冯彩勤,赵文民;洛阳地区上古生界煤成气生储盖条件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19 |
曹建军,孔凡顺,彭木高;煤成气生气量热模拟实验条件对比综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5期 |
20 |
范兴川;刘之灵;;甘做一块奋斗的基石——记我国煤成气先驱戴金星院士[J];科学中国人;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