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济阳坳陷孤北区块煤成气储层沉积研究

刘晓丽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钻井岩芯、邻近区(淄博)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和对济阳钻遇石炭二叠系的钻井测井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利用、甄别与分析,研究了孤北区乃至济阳凹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沉积相及煤成气储集层特征。首先查清了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类型,即石炭—二叠系可划分为四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而且,济阳地区以障壁-泻湖沉积为特色。详细研究了重点区块的微相空间展布特征,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储集层沉积学分析,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从石炭-二叠系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主要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认为二叠系的上、下石盒子组是储集层发育段,而二叠系奎山段发育的奎山砂岩为煤成气聚集良好层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美莲;吕大炜;王芳;贾强;;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2 李海珍,侯莉;安泽—冀氏区上古生界煤成气生—储—盖层特征浅析[J];煤;1999年03期
3 杨文宽;全国天然气(包括煤成气)资源评价座谈会在成都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年01期
4 赵师庆;煤成气讲座 第三讲——煤成气热演化阶段和成烃模式(一)[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4期
5 申建中,季美英,朱家蔚,许化政;东濮凹陷煤成气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J];沉积学报;1988年03期
6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J];石油学报;1985年02期
7 黄福林;一种有机岩热解模拟仪及煤成气实验报告通过鉴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1期
8 王涵云;杨天宇;;油型气和煤成气判别指标的探索[J];天然气工业;1987年04期
9 李剑,张英,蒋助生,罗霞,李志生,谢增业;煤成气气源判别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8年06期
10 孙龙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沉积体系及隐蔽油气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2期
11 关世桥;澳大利亚煤成气工业发展动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12 张义纲;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J];石油实验地质;1995年04期
13 戚厚发;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策略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1996年02期
14 陈昌明,汪寿松,黄家宽,陈志明,柯保嘉,陈安宁;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15 ;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座谈会发言选登(摘要)[J];天然气工业;1982年02期
16 陈传诗;豫西二叠系煤成气的运移和紫斑岩的形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5期
17 秦秉让;;试论贵州煤层气的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1984年02期
18 刘喜杰,刘志勤,潘忠,余倩,冯彩勤,赵文民;洛阳地区上古生界煤成气生储盖条件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9 曹建军,孔凡顺,彭木高;煤成气生气量热模拟实验条件对比综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5期
20 范兴川;刘之灵;;甘做一块奋斗的基石——记我国煤成气先驱戴金星院士[J];科学中国人;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因业;涂小仙;;吐鲁番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储集体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严德天;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3 杨华;席胜利;魏新善;;湿地沉积体系与天然气聚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杨俊生;朱筱敏;;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学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赖生华;陆先亮;束青林;蔡燕杰;;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侯宇光;夏存银;;板桥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乾;;南堡凹陷北堡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分析与隐蔽油气藏勘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赖维成;;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与古地貌分析进行储层预测及其成功实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杨永红;彭传圣;陈丽;;孤北低潜山煤成气成藏因素研究[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赵铭海;;碎屑岩储层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与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本琪;车镇凹陷层序地层与石油地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国景星;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3 谢晓军;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史淑玲;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曹国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王必金;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明安;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崔树清;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李军辉;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10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丽;济阳坳陷孤北区块煤成气储层沉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高栋臣;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杜贵嵘;黄骅坳陷板桥—滨海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4 姜官波;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卢林;潜江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潜江期沉积体系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陆亚秋;库车坳陷东部白垩—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刘元贵;辽河驾掌寺地区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张学伟;渤海海域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若谷;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汪正江;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其与煤成气成藏关系的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婷婷;浪潮英信NS5200实现分散存储集中管理[N];电脑商报;2003年
2 记者 郭涛;IA服务器与存储集成将成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存储集中化:迅速提升资源利用率[N];人民邮电;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临;黑暗中的舞者[N];网络世界;2001年
5 周子农 韩文龙;天然气将改变能源前景[N];西部时报;2010年
6 特约撰稿 曾霞;CLARiiON CX400七大性能展示EMC存储优势[N];通信信息报;2003年
7 记者:方烨 勾晓峰;山西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张平 郑丽红;朴实执着进取 积淀卓越人生[N];科技日报;2005年
9 邱宝林 李占彬;石油院士话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任黎明;为神州“争气”[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